张建英;昌红;刁小莉;曲丛玲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多,20岁以下少见.若肌瘤未引发任何临床症状,可不用治疗,定期检测,绝经后随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肌瘤可自然萎缩.如出现症状,则需治疗.治疗上分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又包括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我们于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对在我院就诊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闫河平;李志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冠心病心绞痛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属中医胸痹范围.目前中药和西药均有许多治疗的方法.乐脉颗粒是一种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中医医院必备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我们从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将乐脉颗粒与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GDM)病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来我院围产检查确诊并分娩的GDM患者47例,严格饮食控制,监测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清白蛋白,并跟踪妊娠并发症和围产儿患病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例经单纯饮食治疗,血糖控制满意,有7例需用胰岛素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白蛋白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为(3 205±486)g,巨大儿发生率8.33%(4/48),妊娠并发症和围产儿患病率均低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论 早期进行严格合理的饮食控制对GDM的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智敏;毛晓群;刘萍;黄德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左房内径变化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非心房颤动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人左房内径增大者,心房颤动及二尖瓣返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房内径正常者(P<0.01).结论 冠心病人左房内径增大者,心房颤动发率高.
作者:马本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各自优缺点.方法 将我院150例声带息肉患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麻组和联合麻醉组,分别测定麻醉前、术中、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和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三组的SpO2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NE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硬膜外麻醉、单纯全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科自2003年至2005年间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脑出血4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脑出血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8岁.发病至手术时间<6 h 32例,6~8 h 8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为35~62 ml,平均45ml;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0.75 cm 29例,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其中破入脑室内5例,脑室铸形2例,按高血压脑出血(HBH)意识状态分组:Ⅱ级9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Ⅴ级3例.术后消化道出血4例,肺部感染3例.
作者:杨国辉;邵步云;汤志高;谢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肝脾损伤所致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5年来我院诊治的243例腹部钝性损伤经手术证实为腹腔内出血病例,特别对67例非肝脾损伤所引起的腹腔内出血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当腹部钝性损伤时,网膜、肠系膜血管损伤、腹膜的损伤和腹膜后血肿伴破裂均可引起腹膜内出血.结论 对腹部钝性损伤的病人,要排除肝脾损伤并严密、仔细观察病情,有手术指征及时探查处理,避免漏诊腹腔内出血,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王章勇;李文化;曾景亭;覃双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胆囊炎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采用超声法进行脂餐前后胆囊容积及排空率的测定.结果 结石组较对照组脂餐前、餐后各期胆囊容积增大,排空率降低(P<0.05).慢性胆囊炎组餐后胆容积及排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空腹容积显著增大(P<0.05).结论 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胆囊运动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会敏;曹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新生儿窒息2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多为综合因素所致,分娩时高危因素占首位达94.37%,其次为胎儿高危因素90.48%及孕妇高危因素69.70%.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重视高危妊娠的产前产时监护,适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江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牙科畏惧症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是因为害怕疼痛,又把牙科与疼痛相联系所产生的对牙科的畏惧.表现为:烦躁不安、心悸、常出汗、高声尖叫、呼吸困难、躲避或拒绝治疗.牙科畏惧症的存在增加了疾病的负担,降低了早期就诊率,影响诊治质量、工作效率,还会恶化医患关系,导致不良的外延效应.牙科畏惧症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80%[1],老年人的生理、心理有其特殊之处,牙科畏惧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形成、治疗不同于其他人群.它已成为阻碍老年人及早进行口腔治疗的一个关键因素,并且对治疗及预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已迈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已超过10%,并且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老龄人口还会以较快速度增长.因此,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探讨老年牙科畏惧症的成因及对策对提高老年人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丽;白乐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和心肌梗死危险事件的发生.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正确诊断组和误诊两组,对两组的症状、心电图特点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误诊组中胸闷和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发生率分别高于正确诊断组(P<0.01,P<0.05).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胸闷为主要症状和心电图非ST段抬高,要结合病史、动态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及时诊断,进行危险分层评估.
作者:宋泽军;热娜古丽;赵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成人肺结核不典型X线表现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26例成人肺结核均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和复查片,对全部患者的胸片和临床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成人肺结核临床证实10例,手术病理证实9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2例.结果 按X线表现分4类: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26.9%),误诊为肺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节病1例,转移瘤1例;②片状实变影9例(34.6%),误诊为中央型肺癌阻塞性改变3例,肺部炎症3例,肺霉菌病2例,支气管扩张1例;③肺内孤立性球形影8例(30.8%),误诊为周围型肺癌4例,肺炎性假瘤3例,错构瘤1例;④胸膜肿块影2例(7.6%),误诊为胸膜间皮瘤.结论 成人肺结核的发病出现新趋势,老年人结核增多,X线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应根据各种征象综合分析,减少误诊.
作者:张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 对46例46眼前房积血分为两组.(A组)应用血栓通并观察疗效;(B组)应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结果 A组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2~11 d的;而B组为3~20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更快捷、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杨豫湘;蔡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3例拇指旋转撕脱患者,采用环指浅屈肌腱转位修复拇指屈曲功能,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指伸指功能,环指桡侧指动脉神经修复拇指动脉神经,示指指背静脉修复拇指静脉.结果 术后拇指全部成活,随访0.5~2.0年,再植拇指外形正常,血运好,感觉功能和肌力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全部为优.结论 此型转位方法治疗拇指旋转性离断再植,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松;邓宇杰;罗兆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口腔内科学中的文字及图片、照片、录像片段进行编辑合成,制作成口腔内科学专科教学课件,并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口腔内科学的专科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峰;王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提高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方法 将67名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7人)以护生为护理查房的主体,带教老师和导师指导;对照组(30人)由科室老师负责护理查房,护生可以提问、讨论.比较两组护生科室实习结束后的综合能力.结果 实验组护生在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取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查房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护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作者:周清萍;殷晓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产妇分娩前后婴儿窒息抢救5 min内、外后遗症发生率.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救治的产妇分娩中,250例新生儿窒息抢救5 min内、外新生儿的预后情况观察和随防.结果 250例产妇分娩前后婴儿窒息抢救5 min内和5 min外后遗症发生率,经χ2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产妇分娩前后婴儿窒息抢救5 min内后遗症发生率远远小于5 min外.
作者:侯建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5~2006年间收治的33例P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醛固硐(APA)28例,占85%;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5例,占15%;66.67%IHA患者立位后醛固酮上升大于33%,氨体舒酮试验阳性率达80%;B超、CT检查结果与PA的诊断符合率为72%和92%.结论 血、尿醛固酮,肾素活性测定与氨体舒通试验是PA的主要诊断方法;血醛固酮立位试验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增生的鉴别;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是PA分型定侧的重要方法;PA的定侧主要依靠B超、CT;外科手术是治疗APA的重要方法;IHA多采用药物治疗.
作者:高启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上消化道血出是急性脑血管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396例,对其中7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萍;胡锦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对在校高三学生眼健康状况中的近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为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非散瞳情况下对高三学生567人双眼近视程度等指标进行采集.结果 ①在校高三学生(17~19岁)在正常动态情况下近视检出率为83.4%,其中男生为79.8%,女生为89.0%,女生高于男生.②重点学校二中近视检出率90.3%,普通中学七中近视检出率74.6%,二中高于七中.③轻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的发病率分别为52.6%、40.2%,构成了在校学生近视的主体.男女生近视程度基本一致.结论 男女生不同的发育状态使男女生近视患病率不同,女生高于男生.繁重的用眼任务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使重点中学的近视患病率高于普通中学.应针对中小学生这一人群的眼屈光状态,采取综合手段进行医疗干预.
作者:蔡晖;佘磊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