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光;邓光璞;余钟鸣
目的 评价HBV DNA在抗病毒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提出深入开展HBVcccDNA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对已取得抗病毒疗效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追踪、随访HBV DNA、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尽管HBV DNA测定持续阴性,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或肝纤维化指标不能维持正常稳定;取得抗病毒疗效的患者停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HBV DNA复阳率增多.结论 HBV DNA在目前临床工作中作为指导抗病毒治疗终点评判指标有其局限性,不宜作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终点的可靠依据.
作者:冯媼;卓树洪;何玮;黄远明;叶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论述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应拓展的网络服务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传统读者服务的弊端,提出了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人员等方面深化读者服务的措施.
作者:王小亮;徐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带蒂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68例尿道下裂惠儿行尿道成形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通过加强对阴茎和会阴部皮肤的护理,特别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饮食指导等,68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2%),一期手术成功率较高(86.8%).结论 术后恰当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罗友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与护理经验.方法 对4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进行评估,术后进行早期的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结果 达到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早期康复.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止DVT形成,手术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APA(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膜的通透性.方法 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分子量分别为10 ku、40 ku、70 ku的葡聚糖与APA微囊共同孵育,观察形成的激光共聚焦图像,检测相同时间、不同直径的APA微囊中葡聚糖-荧光素的强度.结果 荧光素在APA微囊中呈同心圆状、逐层渗透的方式扩散,在相同时间、同一层面观察,分子量越大,通透的速度越慢,相同分子量、相同时间内荧光强度比较:小囊组>中囊组>大囊组(P<0.05).结论 APA微囊既可允许小分子的物质通过,保证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的自由进出,又能截割大分子物质,起到免疫隔离作用.
作者:林常敏;李宇;黄铿;纪影畅;蔡湘娜;李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医院2001~2007年,及2007年各科室医疗质量.方法 采用Ridit法.结果 全院医疗质量按高低顺序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4年、2006年、2007年;各科室顺序为:妇产科、耳鼻喉颌面科、眼科、外科、感染科、急诊科、内科.结论 Ridit法简单直接,结果 明确,能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汪波;朱莉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探讨管道钻通器对提高腰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①器械制作:参考腰椎骨解剖数据设计一管道钻通器(专用刮匙);②临床应用:腰椎失稳症患者2例,腰椎滑脱3例,腰椎骨折10例,参照患者术前X线、CT测量数据和管道钻通器自动寻迹的原理,个体化设计各椎节的置钉方案,在直视下显露椎弓根管口及其管腔,确定置钉方向和位置,扩孔攻丝置钉.术后观察相应指标,评价置钉的位置、方向.结果 15例患者共置入腰椎弓螺根钉60枚,术后CT复查28枚钉,螺钉未见穿破椎弓根骨皮质,成功率100%,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病例.结论 术前影像学测量结果 可作为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采用管道钻通器实施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具有直视下操作,置钉准确率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作者:车桂文;张文聪;张发旻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管理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哮喘患者分为2组,均根据病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管理组同时实施系统的哮喘管理计划.结果 治疗12个月后,管理组患者依从性、症状评分、随访期间急诊发作次数、肺功能测定指标、平均诊疗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的健康管理能提高哮喘患者依从性,并对哮喘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郑蕾;李莲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发生原因、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花山医院近5年住院分娩发生的167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8%.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胎盘因素是目前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产后2小时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p<0.05),其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产后2小时内的观察处理及提高剖宫产操作技巧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是预防和纠正宫缩乏力.
作者:陈建优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做好医院消防管理工作,是医院保卫部门面临的长期课题.在新的形势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自然有新的要求.笔者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标本,对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消防管理,提出如下看法:
作者:佘天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妇产科手术近年来多采用脊硬联合麻醉,应用笔尖式脊麻针将长效局麻药0.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一次注入椎管内3分钟左右起效,可有效维持麻醉时间2.5~3小时.后续手术的麻醉应用硬膜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维持一般均能满足妇产科手术的麻醉需要,此种中方法 具有药物作用迅速、肌松好,副作用少,麻醉效果好的特点.
作者:赵庆林;杨群成;黄耀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良捆绑生物型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长斜形骨折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对19例锁骨长斜形骨折患者术中骨折复位后在重叠的骨折端内外侧各钻一孔并用DG手术缝合线贯扎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8.3个月,X线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6~8周,平均6.2周,无畸形或延期愈合及并发症发生,外观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改良生物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长斜形骨折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不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且疗效较佳的手术方法 .
作者:黄彦;梁月屏;胡海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伴焦虑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对60例血管性痴呆伴焦虑抑都患者进行抑郁评定量表和焦虑评定量表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1周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 患者接受帕罗西汀治疗6周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主要症状分亦明显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伴焦虑抑郁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陈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观察组口服戊酸雌二醇0.5~1.0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利维爱1.25 mg,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前后检查盆腔情况、肝肾功能、体内血清FSH(卵泡刺激素)、血清E2(雌二醇)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盆腔痛、性交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症状和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Kupperman评分(K评分)每月1次.结果 两组用药后围绝经期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表现,血浆E2水平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小剂量戊酸雌二醇和利雏爱用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患者,均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图绝经期症状.
作者:谭玉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诱导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择期开胸肺部手术惠者,按诱导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0.05 mr/ks,Ⅱ组0.1 ms/ks.诱导使用芬太尼2 us/ks,异丙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0 ms/ks.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a)、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1 min(T3)、5 min(T4)、10 min(T5)记录HR、SBP、DBP和MAP.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时SBP、DBP均下降(P<0.05),而Ⅱ组下降更明显(P<0.01).T2、T3时Ⅰ组SBP明显增高(P<0.01),DBP增高,HR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Ⅱ组SBP、DBP增高,HR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0.1 ms/ks联合异丙酚、芬太尼能较好地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代冬梅;詹锦六;伍静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2年,医疗纠纷发展的趋势是:数量增长明显;患方聚众索赔的方式出现频率增加,并且出现了帮助患方进行策划、操作的职业搞手.
作者:曹培杰;周继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炉甘石洗剂与吹氧疗法治疗新生儿臀红的效果.方法 将185例臀红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2)和治疗组(n=93).经过常规处理以后,治疗组采用炉甘石洗剂与吹氧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吹氧疗法后外涂植物油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炉甘石洗荆与吹氧疗法治疗新生儿臀红能有效地促进炎症的吸收,控制臀红的发展,并能加快红肿的消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尹妙芬;杨妙玲;黄小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脾破裂损伤惠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 ,以降低其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肝脾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及临床观察和判断.结果 病人的救治从四方面注意:病情观察,急救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本组42例患者中治愈34例,占81%,死亡4例,占9.5%,好转3例,占7.1%,未愈转院1例,占2.4%.结论 从护理环节提出严密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肝脾破裂损伤患者是切实可行的方式.
作者:唐志清;李凤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3月收治的2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伴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了经口70°鼻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慢性鼻窦炎共治愈15例(60%),好转6例(24%),无效4例(16%).患儿鼻塞、张口呼吸、及打鼾等症状消失21例(84%),明显减轻4例(16%),无无效病例.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转归有明显的疗效.经口径路70°鼻内镜直视下手术具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张伟华;肖辉良;黄合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和血清中腺苷脱氨醇(ADA)的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结核性脑膜炎组及25例非结核性脑膜炎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ADA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ADA平均水平(12.08±9.12)U/L,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2.12±1.05)U/L,有显著差异(p<0.01).结核性脑膜炎组血清ADA平均水平(15.45±6.21)U/L,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10.22±8.36)U/L,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ADA测定以大于8 u/L作为阳性界限值,敏感性仅为57.8%,特异性为96%.若以大于6 u/L作为阳性界限值,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92%.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中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邹永红;陈志成;方毅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