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体会

刘振华;姜志良

关键词:保乳手术, 乳腺癌, 化疗, 放疗
摘要: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75例早期乳腺癌病人实施保乳手术(局部乳腺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术中探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证采用常规放疗及综合治疗.结果 经5年随诊观察7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且局部无一例复发及转移.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

    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及外科剖腹手术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其临床应用除了诊断外,还可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等操作,使患者免受大手术,且能达到治疗的目的[1].但ERCP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可引起一些并发症.选择我院自2007年1~6月完成38例ERCP检查(部分患者行治疗性ERCP),通过在操作前后的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玲;沈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是指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心力衰竭病死率达10%~50%.我们用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以讨论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邹梅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RF-Ⅱ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RF-Ⅱ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椎前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54例腰椎前滑脱症患者采取RF-Ⅱ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有效率及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总有效率为87.0%,平均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滑脱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RF-Ⅱ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作者:曾心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27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分析27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行分段诊刮和(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功能性子宫内膜57.72%,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18.18%,萎缩性内膜21.09%.结论 绝经短的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年老、绝经年限愈长的妇女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尤其以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占恶性肿瘤之首.

    作者:高丽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非阵发性心动过速4例临床分析

    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因此,如何降低其死亡率的问题,已愈来愈受到重视.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亦称自主节律点心动过速、加速自身节律快速自主心律等,是因某些因素影响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内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当其频率超过窦性频率时发生的.我们遇到4例急性心肌梗死致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现将其资料和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苗玉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治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方式与术后伴发病发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站立位X线腹部片确诊率86.27%,可作为一个常规的诊断方法运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多见于胃溃疡.本组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02例,死亡6例,其中胃大部或部分切除术死亡5例,溃疡穿孔修补术死亡1例.胃大部或部分切除术与溃疡穿孔修补术相比,术后伴发病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人消化道穿孔,宜通过询问病史,临床症状,查体及各项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全面地综合起来及早做出科学正确的诊断.宜选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案,偏向单纯溃疡穿孔修补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作者:任冠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巩膜隧道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扶贫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为多例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解除眼疾痛苦.因这部分患者身处农村,经济条件差,来我院手术时多为高度硬化核或过熟期白内障,我科采用巩膜隧道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38例过熟期白内障或晶体高度硬化核患者的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steion螺旋CT中3D/MPR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东芝Asteion Super4螺旋CT扫描仪的三维多平面图像重建(3D/MPR)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东芝Asteion Super4螺旋CT扫描仪对13例不同病例的感兴趣区进行薄层(0.5 mm层厚)扫描,将扫描数据进行3D及/或MPR重建,后将后重建的影像与X线及CT胶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例鼻骨外伤病例,3D/MPR显示骨折.3例踝关节外伤,MPR显示一例为籽骨,一例为跟骨骨折,一例为骨折愈后改变.1例颅底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1例腕关节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3例寰枢椎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1例肠梗阻病例,MPR显示乙状结肠末端占位性病变.1例髓母细胞瘤及1例胆囊结石,清楚显示出其毗邻关系.结论 Asteion螺旋CT中的3D/MPR技术可以提供清楚的影像资料,尤其它在骨、关节、中空器官,结构及毗邻复杂器官影像学检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具有其它技术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作者:阚兴亮;李玉莲;南松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咽炎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制备咽炎合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咽炎合剂治疗78例急慢性咽炎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咽炎合剂处方质量进行鉴别.药材用水煎煮法提取.用薄层色普法对处方中的佛手、白芍进行鉴别.结果 咽炎合剂对急慢性咽炎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1%.处方质量符合合剂项有关的各项规定,均检查合格.结论 自制咽炎合剂处方合理,工艺简单,质量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李小晶;胡梅凤;陈佩文;周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出院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在全球广泛流行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测目前患病人数达一亿三千五百万人,患病率为4%,而且还在不断上升.我国1980~1996年3次全国性调查显示,1980年患病率为0.67%,1994年为2.2%,1996年为3.21%,15年内上升4~5倍,现有患者约三千万人,糖尿病的后备军-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4.72%,若不控制则以每年10%的速度恶化为糖尿病,情况十分严重.近年来有大量证据显示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为并发症.

    作者:常秀敏;王月英;陈月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多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可放射至后背、肩部及颈部,酷似心绞痛,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心绞痛.有些患者甚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等创伤大、费用高的检查,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000~2006年,我们共收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95例,其中15例终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率为1.88%.

    作者:季宝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服毒自杀病人85例救治后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服毒自杀病人救治后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85例服毒自杀病人临床跟踪观察并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服毒自杀病人救治后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紧张恐惧,消极沉闷,烦躁易怒,情绪稳定自如.结论 对不同的服毒自杀病人,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

    作者:阳康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产生大量的单克隆球蛋白(M-蛋白),并引起广泛骨质破坏、感染等的恶性肿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50~60岁发病率高.临床上治疗骨髓瘤的方案虽多,但对于生存期缓解期延长尚不能令人满意.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一定疗效,我们使用小剂量反应停联合VAD方案治疗初治MM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丽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切口空心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2001年8月以来本院对70~91岁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共32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访30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1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3%.结论 小切口空心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局麻下进行、对患者机能干扰小的优点,适用于并存病多、耐受力差、无法进行麻醉及较大手术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作者:汤志荣;唐红;周志华;周云兰;黄凌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盆腔清除术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进展

    全盆腔清除术(TPE)是指整块切除直肠、结肠远端、膀胱、输尿管下段、内生殖器官、所引流的淋巴结和盆腔腹膜,并做尿路改道手术,回肠代膀胱.TPE在1948年施行于子宫颈癌作为晚期盆腔恶性病变的一种姑息手术.1950年施行于直肠癌病人,日本自1975年以来广泛开展了TPE治疗直肠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勇;曾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寒冷性荨麻诊临床表现与治疗

    寒冷性荨麻疹(coldurticaria)是指皮肤接触到冷的物体、水、空气后发生风团和血管神经反应.按照寒冷性荨麻疹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继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冷诱导的胆碱能性荨麻疹、冷依赖的皮肤划痕征、局限性冷反射性荨麻疹、系统性寒冷性荨麻疹.

    作者:李爱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脑卒中288例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并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9年4月至2006年10月内科收治的28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中医组49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疗有效率为85.7%;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中医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163例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为91.4%,59例脑出血治疗有效率为78%,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率为76.5%.结论 临床上控制高血压、防治糖尿病、和心脏病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为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要注意防治其合并症,降低死亡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更为有效.

    作者:王昌龄;李立;茹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并探讨其机制与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8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1.25%,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安全有效,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脉事件发生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志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突出、压迫或刺激相邻组织而出现的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Mixter和Barr首次用手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至今,其手术治疗史已达70多年,其间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其诊断技术逐步完善,手术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动态心电图164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24h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4例可疑冠心病者24h 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结果 164例中,经CAG证实CHD为107例,其中DCG检出91例,DCG诊断冠心痛的敏感性85.0%,特异性78.9%,预测准确性82.0%,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多,MCG检出CHD的阳性率增高.结论 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对CHD的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文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