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海滨;弓东梅
肝脏损害是肾移植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移植肾的存活.2005~2006年在我院施行的肾移植26例中,有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在临床护理中我们体会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准确鉴别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肾移植术后的肝脏损害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常秀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线栓法将肾性高血压与正常血压大鼠制备成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的表达.结果 IGF-Ⅰ表达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在各灌注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大鼠.结论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GF-Ⅰ表达降低可能是高血压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刁慧芳;赵敏;赵晓霞;庞晋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内科保守治疗迄今为止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方法.本院1998年4月至2006年5月对出血量在30 ml以上的天幕上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使用YL~1型血肿粉碎空刺针引流血肿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文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分析Graves病眼型和眼型Graves病的不同临床特点,以供临床诊断.方法 对69例Graves病眼型和38例眼型Graves病病例资料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发现两者具有特征性眼症,眼睑退缩,上睑下落退缓,眼球前突症状.Graves病眼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且多双眼患病,双眼球突出,病程较长,而眼型Graves病患者多为青状年,约半数无任何自觉症状,且单眼患病多见,主要为单眼球突出.实验室检查眼型Graves病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内,Graves病眼型患者T3、T4、TSH常常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Graves病眼型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T3、T4、131I进行确诊,眼型Graves病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眼眶X线片、B超排除眶内占位性病变以确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Graves病眼型和眼型Graves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彭红;聂春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产病因及早产儿的结局,为开展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我院2006年1~2月间分娩病例,对照分析足月产和早产孕妇的年龄、围产因素的差异,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产前出血占早产原因的前四位,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是否经产妇等与足月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体质量、窒息率及7 d内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积极预防影响胎膜早破的不利因素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加强产前保健,提高对孕产妇状况的综合判断,减少早产的发生,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陈丽娟;强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43例,占47.8%;显效45例,占50%;好转1例,占1.1%;未愈1例,占1.1%;总有效率为98.8%.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素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病变,由于黏膜的再生改造,后导致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常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要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王泓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外科治疗的肝脓肿主要为细菌性肝脓肿,随着CT、超声等影像学诊断的发展,使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置管引流术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且多数病人经此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我院自2000年6月至今共用采用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17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允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集的7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老年和儿童患者更易发生ADR,ADR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 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瑞媛;林庆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院工作是以医务人员的科学技术才能为人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医院内部各种人才(不仅包括医疗护理人才,而且包括医技、后勤、管理、政工等各方面的人才)有机构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取决于业务技术骨干的技术水平和主要管理干部的管理才能.
作者:黄灶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SDNF)是否影响运动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性,了解其对运动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制作成一侧面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局部应用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应用磷酸盐缓冲液,连续21 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损伤侧和实验侧面神经核中运动神经元ChAT活性改变.结果 实验组中运动神经元的ChAT阳性细胞数,面积及灰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防止轴突损伤后运动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的降低.
作者:李平;许扬滨;邬江;朱家恺;刘均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B超定位下行输尿管碎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B超进行患者结合部位的检查及定位,应用KDE-2002A型液电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结果 512例患者共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545次,其中一次碎石成功493例,占96.3%.2次以上碎石成功19例,复碎率占3.7%;碎石成功率达100%,碎石排净率98%.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太山;周亚;王孟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重组小鼠γ-干扰素(rmu-IFN-γ)对妊娠期感染弓形虫的孕鼠蜕膜T淋巴细胞亚群及鼠胚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孕鼠被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感染组、rmu-IFN-γ小剂量治疗组(A组)和大剂量治疗组(B组).采用弓形虫急性感染妊娠第6~10 d孕鼠,不同剂量rmu-IFN-γ腹腔给药,感染后72 h取孕鼠蜕膜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每组随机取5只孕鼠统计各组鼠胚的数目,SABC免疫组化法检查鼠胚中的弓形虫抗原阳性率.结果 孕鼠感染弓形虫后蜕膜CD4+、CD4+/CD8+降低(P<0.05),A组和B组两种剂量的rmu-IFN-γ干预后均能提高CD4+、CD4+/CD8+水平(P<0.05);A组和B组中鼠胚的垂直传播率均低于感染组.结论 孕鼠感染弓形虫后蜕膜局部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注射适量的rmu-IFN-γ可以逆转CD4+/CD8+比值,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降低鼠胚的垂直传播率,对孕鼠及鼠胚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晋柏;陈文玮;王海琦;陈炳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意义.方法 加强对38例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手术期的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休息饮食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强迫卧位的护理、心理疏导、病情观察、眼部护理及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结果 3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无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病人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
作者:陈朝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PP)前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的变化,探讨PP对两者的清除效果.方法 17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行37例次单滤法PP,于PP前、后分别取血标本及废弃血浆检测全段PTH(iPTH)、β2-MG、钾、钠、氯、钙离子,同时抽查补充液4%人白蛋白复方氯化钠溶液内钙离子等浓度,比较PP前、后其浓度改变,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PP治疗前、后iPTH分别为391.24±329.76 pg/ml、681.92±584.42 pg/ml,治疗后iPTH明显增高(P<0.005),废弃血=浆中浓度为116.00±62.72 pg/ml;治疗前后血钙分别为2.3025±0.18mmol/L、2.15±0.13 mmol/L,PP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PP治疗前、后β2-MG分别为15.56±9.03 mg/ml、13.44±8.73 mg/ml,治疗后明显下降(P<0.001),废弃的血浆中浓度为13.48±10.13 mg/ml.结论 单滤法PP后血清iPTH显著升高,可能与补充液中低钙刺激储存的甲状旁腺素快速分泌有关;单滤法PP能有效清除β2-MG,其清除下降率约为17.19%.
作者:俞香宝;毛慧娟;胡建明;沈霞;黄桂英;邢昌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2例经V-P分流术治疗的成人脑积水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22例,出院时显著改善17例,轻度改善4例,无改善1例.全部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按压储液囊无阻塞,弹性良好.其中有4例发生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结论 减少手术操作失误,积极处理原发病,是预防V-P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程晓午;徐彬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很大程度地改善.但是,医患之间的关系却由原来的纯朴、简单、感激和同情变成了今天的复杂、猜忌、提防和冲突.笔者在医院管理部门工作的几年间对此感受颇深.医患之间的冲突经常见诸报端:某医院骨科被砸;患者在某医院大门口摆花圈,设灵堂;某医院医务人员惨遭患者殴打…….
作者:温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求一种更为合理的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方法 .方法 Miles中乙状结肠经腹膜外隧道造口,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48例病人均无造口回缩,无腹内疝等并发症.结论 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该造口方式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有效.减少近、远期并发症,临床效果好.
作者:陈祥;张敬彬;刘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后两种止血方法 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对12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均使用传统止血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穿刺口出血、手部肿胀、局部过敏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口出血、手部肿胀、局部过敏情况及患者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出血少,皮肤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
作者:吴秀春;章慧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外科于2000年7月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作者:瞿良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应用临床路径对12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彩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