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小鼠γ-干扰素对弓形虫感染孕鼠及鼠胚的影响

晋柏;陈文玮;王海琦;陈炳兰

关键词:弓形虫, 重组小鼠γ- 干扰素, 孕鼠, 鼠胚, T淋巴细胞亚群
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小鼠γ-干扰素(rmu-IFN-γ)对妊娠期感染弓形虫的孕鼠蜕膜T淋巴细胞亚群及鼠胚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孕鼠被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感染组、rmu-IFN-γ小剂量治疗组(A组)和大剂量治疗组(B组).采用弓形虫急性感染妊娠第6~10 d孕鼠,不同剂量rmu-IFN-γ腹腔给药,感染后72 h取孕鼠蜕膜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每组随机取5只孕鼠统计各组鼠胚的数目,SABC免疫组化法检查鼠胚中的弓形虫抗原阳性率.结果 孕鼠感染弓形虫后蜕膜CD4+、CD4+/CD8+降低(P<0.05),A组和B组两种剂量的rmu-IFN-γ干预后均能提高CD4+、CD4+/CD8+水平(P<0.05);A组和B组中鼠胚的垂直传播率均低于感染组.结论 孕鼠感染弓形虫后蜕膜局部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注射适量的rmu-IFN-γ可以逆转CD4+/CD8+比值,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降低鼠胚的垂直传播率,对孕鼠及鼠胚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磨牙干槽症病因临床分析

    干槽症为拔牙后牙槽窝内血凝块感染分解,并引起局部继发感染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常于拔牙后3~4 d出现,主要因为拔牙窝缺少血凝块或被细菌污染,拔牙窝内充满污秽腐败物或牙槽窝内空虚,导致骨面、神经末梢暴露,引起剧烈疼痛,且其疼痛呈持续性、放射性.临床统计下颌磨牙干槽率为2.58%.

    作者:童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脑出血48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内科保守治疗迄今为止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方法.本院1998年4月至2006年5月对出血量在30 ml以上的天幕上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使用YL~1型血肿粉碎空刺针引流血肿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文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暑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附2例报告)

    体液丢失致低血容量是中暑伴休克发生的早期因素,若未及时纠正,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的供血不足,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等发生一系列变化,致各脏器功能不全[1].我院2007年诊治2例中暑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大面积烧伤是由各种致热因子引起的损伤,烧伤总面积达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10%~19%.使患者的外表形象及肢体功能发生改变,失去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完整性受损,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疼痛.大量体液渗出,血容量减少,加之营养失调等一系列的生理改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作者:王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

    医院工作是以医务人员的科学技术才能为人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医院内部各种人才(不仅包括医疗护理人才,而且包括医技、后勤、管理、政工等各方面的人才)有机构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取决于业务技术骨干的技术水平和主要管理干部的管理才能.

    作者:黄灶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卒中的观察及系统护理

    目的 通过护理脑卒中患者临床经验,总结脑卒中患者的系统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脑卒中病例50例,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记录护理脑卒中患者时有关观察方法 、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治疗及临床系统护理,42例病情好转出院,因并发症死亡8例.结论 脑卒中病人的护理是全面系统的过程,其时程长,见效慢,需医护工作者耐心对待.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系统的护理对于帮助病人尽快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与训练将有助于病人重视生活的信心.

    作者:宗小敏;罗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 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分为骶管阻滞组(A组),基础麻醉(氯胺酮)组(B组),每组30例.比较术中切皮时躁动、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苏醒.结果 A组麻醉镇痛肌松效果优于B组,且麻醉管理安全,术后苏醒早,安静无痛不烦躁.结论 骶管阻滞镇痛肌松效果确切,镇静深度适宜,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

    作者:蒋益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降低静脉穿刺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体会

    静脉输液在治疗疾病,抢救病人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静脉穿刺导致如液体外渗、针头堵塞或脱出、皮下血肿、皮下瘀血、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引发的护患纠纷及对病人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

    作者:罗荣兰;昝新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介绍一种引流袋简易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体外引流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与病情观察.各种引流管需接引流袋,有的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且需每天更换引流袋.目前临床上患者留置的引流袋或尿袋常用绳子将引流袋绑在床沿下,更换引流袋时,护士需一手解开绳结,另一手托住引流袋,有时遇到绳子死结时,需用剪刀剪开或徒手解结,这样既费力又耗时.

    作者:林菁;王小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并呈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大多数发生于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1],其早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据统计,在我国脑出血约占脑卒中21%~48%,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为50.6~80.7/10万人口[2],它正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刘清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影响.方法 将7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次,1次/d,连用14 d.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sVCAM-1浓度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VCAM-1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银杏叶制剂可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恢复,其保护机制可能是抑制sVCAM-1的产生,从而阻断白细胞向缺血区的浸润.

    作者:药海滨;弓东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探讨其原因和治疗要点.方法 将13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照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布特点、治疗及转归等比值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低蛋白血症、尿蛋白阳性、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以革兰阴性(G-)杆茵感染为主,痊愈、显效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易发生肺炎,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吴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带教实习护士的方法与体会

    目的 使护士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紧密联系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提高.方法 制定适合本院护士的实习计划和带教方法 ,及时发现实习护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结果 通过我们的带教方法 ,实习护士能够很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结论 经过实践,我院总结的临床带教方法 ,行之有效,取得了较好的带教效果.

    作者:张聪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骨蜡的处方改进

    目的 通过实验调节骨蜡的硬度以找到合适的骨蜡处方.方法 骨蜡的硬度与石蜡、白凡士林之间的配比有关,拟通过改变处方组份的比例而使其适合于临床使用.结果 实验结果 筛选两张处方,处方1:石蜡32 g,白凡士林18g,苯酚1 g,适用于10~20℃.处方2:石蜡34 g,白凡士林16 g,苯酚1 g,适用于21~30℃.两张处方其硬度、黏度、细度、可塑性均较好.结论 根据使用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处方用于临床骨止血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蒋永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误吞入竹牙签导致直肠破裂1例

    2007年2月我院接诊一例弥漫性腹膜炎、直肠破裂的老年患者.病因为3 d前从口腔误吞入一竹牙签后刺破直肠导致.而入院后患者又未提供该重要病史,至术中才明确病因.因该病例临床上不多见,且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现将其资料与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孟伟文;朱跃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银杏叶提取物预防大鼠急性肝损害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寻找临床适用的检测指标.方法 四氯化碳诱发大鼠急性肝损害,同时使用银杏叶提取物进行预防,使用生化检测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含量改变;使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变化.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有效降低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含量;并使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显著升高,与之对应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有效预防大鼠急性肝损害,其机制是抑制了氧化应激反应和调节了细胞因子网络.上述检测指标和研究方法 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丁健;李丹;王承党;吴婷;于皆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与精子顶体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在不育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男性不育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组)及42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精液参数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前列腺炎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活精子率及a+b级精子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精液pH、密度及畸形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通过改变精液质量,降低精子活力及受精能力而导致不育.

    作者:白勇;李轩;张若愚;钟树怀;任卫红;米其武;温庆辉;廖敦;潘志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颅多普勒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烟雾病的方法 和经验.方法 使用EME 8080 TCD脑血流检查仪对3例烟雾病进行颅内外血管检查.4 MHz探头在颈部检查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锁骨下动脉.2 MHz探头经颞窗检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经枕窗检查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全长,经眼窗检查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部.结果 TCD检查中可见的多条低流速、频谱紊乱的血流信号.结论 TCD具有无创、操作简便、检查费用低、易重复特点,可成为,临床诊断烟雾病的一种方法 .

    作者:吴凌峰;谭丽;高幼奇;谢旭芳;张昆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静脉滴注大剂量肌苷对慢性肺源性低氧血症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低氧血症,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老慢支、肺气肿等)所致,并发感染时,可急速加重,引起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心慌、头昏乏力、腹胀、纳差、烦躁不安、全身皮肤和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两肺喘鸣、心率较快、甚至不能平卧,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90%),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35mmol/L).

    作者:李立;王昌龄;茹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

    小儿与成人不一样,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组织器言的构造与功能,随着年龄而变化.对疾痛和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有显著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期小儿的生理、解剖和病理的不同特点,正确地配合手术.

    作者:彭花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