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20例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李亚;李忠

关键词:传染性, 指标, 医疗纠纷, 梅毒抗体检测, 输血感染, 医护人员, 血液制品, 统计分析, 手术, 介入治疗, 健康检查, 患者, 法律依据, 传播, 常规检查, 产前, 标本检测, 通过性, 输血前, 传染病
摘要: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是主要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的疾病,同时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故在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或健康检查,为患者检测抗-HIV、HBsAg、抗-HCV、梅毒抗体检测是为了避免因输血感染,造成医疗纠纷,分清责任,查明原因,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此4项检测也为手术前、产前常规检查,避免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因介入治疗发生传染病的感染.笔者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本院各科送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六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组合模式的变化和不同抗HBc阳性组合模式的抗HBc-IgM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20份标本HBV血清六项标志物.以抗HBs、HBe、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抗HBc阳性组合模式的抗HBc-IgM的阳性率.结果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的组合有13种组合模式.HBsAg(+)、抗HBc(+)组的抗HBc-IgM的阳性率高于HBsAg(+)、HBeAg(+)、抗HBc(+)组和HBsAg(+)、抗HBe(+)、抗HBc(+)组,HBsAg(+)、HBeAg(+)、抗HBc(+)组和HBsAg(+)、抗HBe(+)、抗HBc(+)组的抗HBc-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就医患者中急性传染性较强类型的HBV感染者较多.由于HBV的变异,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组合模式趋于复杂化.

    作者:何姗;庞超;胡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公益型医院的责任

    近年来,媒体中充斥着前所未有的医疗市场的各种负面消息.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的上涨的确造成许多人看不上病,但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我院在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在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追求自身的进步过程中,一直坚持选择对弱势群体给予适当的帮助,担负公益型医院应尽的责任.

    作者:刘蕊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心衰患者,13例慢支性肺气肿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衰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支肺气肿,p<0.01.若以NT-ProBNP 186 pg/ml为诊断心衰临界值,敏感性为97%,特异性85%.与心功能指标NYHA的相关系数为r=0.88,p<0.01.结论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是心衰患者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并与心功能指标NYHA呈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陈平熹;陈观杏;许华;甘保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对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目的运用护理满意度调查手段,探讨其对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查方式每季度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归纳、分析,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通过4年实践,2005年护理服务满意度综合指标比2002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健康教育综合指标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结论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对落实健康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瑞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斯康杜尼局部麻醉90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斯康杜尼在口腔局部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专用注射器注射斯康杜尼1.8 ml进行口腔局部麻醉,另设2%利多卡因注射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斯康杜尼组麻醉显效率为99.9%,优于利多卡因组.结论斯康杜尼应用手口腔局部麻醉效果好、显效快、用药少、无不良反应.

    作者:阮爱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症状不育夫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无症状不育夫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03对无症状不育夫妇同时进行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分析,支原体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公司的IST试剂盒,按说明操作.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83例(40.29%),单一Uu感染71例(34.46%),单一Mh感染3例(1.46%),Uu和Mh混合感染9例(4.37%).支原体对药物敏感的敏感株比例依次是:交沙霉素87.9%,原始霉素74.7%,强力霉素50.6%,氧氟沙星43.4%,四环素30.1%,低是红霉素20.5%.结论本地区无症状不育夫妇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对交沙霉素较为敏.

    作者:钟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化瘀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7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化瘀膏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将146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除综合治疗外,加用化瘀膏外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1.7%,对照组5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4.42,p<0.01),且未见任何毒副反应.结论化瘀膏是较好的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药物.

    作者:廖培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820例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是主要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的疾病,同时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故在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或健康检查,为患者检测抗-HIV、HBsAg、抗-HCV、梅毒抗体检测是为了避免因输血感染,造成医疗纠纷,分清责任,查明原因,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此4项检测也为手术前、产前常规检查,避免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因介入治疗发生传染病的感染.笔者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本院各科送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亚;李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支原体培养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性,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我院2年来性病专科门诊和中医妇科特色门诊及妇产科门诊送检的1038份标本进行检测,总检出率为38.3%,解脲型(Uu)检出率为81.2%,人型(Mh)检出率为2.0%,解脲型与人型双阳性的检出率为16.8%.女性发病占72.6%.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85.2%).在耐药性方面两者均对洛美沙星的耐药率高,对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低.在预防措施上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治疗上,选择抗生素时首选交沙霉素,避免选择洛美沙星等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要加强耐药监测和抗生素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汪月祥;胡赛元;顾华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工肾病人血清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广东省人民医院人工肾病区的病人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调查其感染情况并分析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乙肝.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5年10月在本院人工肾病区进血液透析的患者共205例,对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与其入院时的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可能感染的原因及感染情况.结果初始血透治疗前感染乙肝病毒者共56例,乙肝两对半全阴者为89例.现检测结果为:56例乙肝患者不变,但是89例乙肝两对半全阴者中有15例出现HBsAg阳性,占16.8%,其余64例仍为乙肝两对半全阴.15例出现HBsAg阳性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2年,13例有输血史,与64例仍为乙肝两对半全阴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可能与其血透过程及输血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陈敏静;李珩;宁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

    对8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程进行分析,认为MP感染好发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婴幼儿也不少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理变化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及顽固性剧烈咳嗽.偶有再发,有时肺部的改变和肺功能恢复较慢.通过临床规范治疗及综合护理的应用,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顺利康复.

    作者:张庆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神经胶质种植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患者的标本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对其临床经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行第2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复发灶病理分级由Ⅰ级降为0级;第2次术后1年半随访健在.另1例术后2年随访至今健在.结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分化性神经胶质种植转移者,其复发性肿瘤经过多次手术后有自未成熟向成熟转化的特点,亦即恶性程度的逆转.且种植结节的数量越少,其预后越好.

    作者:陈新妹;王龙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服务中的告知制度

    目的探讨告知制度在血液透析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68位血透患者实施系列告知措施;对告知制度的落实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法律法规学习和告知能力的培训;对告知效果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告知重要性的认识和工作责任感,增进了医患沟通,提高了血透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切实有效的告知制度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体现尊重血透患者知情同意权、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作者:符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应用血液灌流技术抢救急性重度抗抑郁药物中毒患者体会

    目的探讨运用血液灌流技术抢救急性重度抗抑郁药物中毒的方法与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4例已明确诊断为急性重度抗抑郁药物中毒的患者,在通过洗胃、输液、利尿、吸氧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血液灌流的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结果除1例因中毒时间较长延误抢救时机而死亡外,其余病例均于净化治疗后2~10 h清醒,抢救成功率高.结论对急性重度抗抑郁药物中毒的抢救,除一般对症治疗外,运用血液灌流治疗,并加强治疗前、中、后的护理,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谢叶丽;洪蝶玟;庄小媛;庄妙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度妊娠贫血98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重度妊娠贫血的原因.方法对98例住院分娩孕妇进行检查化验,询问患者病史,测算其饮食数量及质量.结果 98例中重度缺铁性贫血66例,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28例,妊娠合并再障4例.结论重度妊娠贫血的病因与营养、疾病、孕妇个人保健知识密切相关.

    作者:凌清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强效排石颗粒的研制及其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强效排石颗粒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符合颗粒的质量要求.动物试验LD50>12.08g/kg生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在75%以上,2者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组方合理,工艺可行,无毒性;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常翠;赵奎;杨宏图;饶曼妮;宁德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析心肌肥厚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冠脉循环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血流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40例心肌肥厚患者和20例正常人冠状窦、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心肌肥厚患者冠状窦直径、前向血流和净前向血流流速积分(VTIne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状窦前向血流和VTInet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多项指标存在相关关系;肺静脉舒张末期逆行血流大流速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心肌肥厚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贤金;彭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47例行PCI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应用维拉帕米对患者心肌再灌注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术前心肌无灌流(TMP0~1级)的病人,分为A,B两组,A组为PCI术后冠脉内用维拉帕米者,B组为未用维拉帕米的对照组.比较PCI术后两组病人ST段回落程度,预测预后.结果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优于B组.结论直接PCI后维拉帕米冠脉内应用可减轻梗死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得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玉峰;罗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奥施康定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颈肩腰腿痛、神经痛等慢性非癌性疼痛病人30例,应用奥施康定片剂治疗,记录治疗期间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便秘的发生率30.00%,以轻中度为主;其次为恶心呕吐6.67%;其它均低于5.00%,且不良反应随用药时间延长而有减少趋势.结论奥施康定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病人的治疗.

    作者:何雁冰;卢振和;陈金生;黄乔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临床抗高血压药物利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应用抗高血压药情况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门诊药房抗高血压类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基本相似,除氯沙坦增长28.90%外,其余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复方制剂是临床常用的三大类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Ang)受体拮抗剂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作者:刘国璋;郭益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