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瘀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71例疗效观察

廖培良

关键词:新生儿, 硬肿症, 化瘀膏
摘要:目的探讨化瘀膏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将146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除综合治疗外,加用化瘀膏外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1.7%,对照组5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4.42,p<0.01),且未见任何毒副反应.结论化瘀膏是较好的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药物.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支原体培养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性,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我院2年来性病专科门诊和中医妇科特色门诊及妇产科门诊送检的1038份标本进行检测,总检出率为38.3%,解脲型(Uu)检出率为81.2%,人型(Mh)检出率为2.0%,解脲型与人型双阳性的检出率为16.8%.女性发病占72.6%.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85.2%).在耐药性方面两者均对洛美沙星的耐药率高,对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低.在预防措施上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治疗上,选择抗生素时首选交沙霉素,避免选择洛美沙星等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要加强耐药监测和抗生素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汪月祥;胡赛元;顾华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症状不育夫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无症状不育夫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03对无症状不育夫妇同时进行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分析,支原体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公司的IST试剂盒,按说明操作.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83例(40.29%),单一Uu感染71例(34.46%),单一Mh感染3例(1.46%),Uu和Mh混合感染9例(4.37%).支原体对药物敏感的敏感株比例依次是:交沙霉素87.9%,原始霉素74.7%,强力霉素50.6%,氧氟沙星43.4%,四环素30.1%,低是红霉素20.5%.结论本地区无症状不育夫妇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对交沙霉素较为敏.

    作者:钟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94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94例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94例,占同期甲状腺疾病的4.1%,术前误诊49例,误诊率为52.1%.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再次手术40例,占42.6%.术后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喉上神经损伤3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注重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综合多种检查措施可提高诊断率.术前穿刺活检及快速冰冻切片可减少误诊率.再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及颈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

    作者:李绍新;胡宁东;黄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心衰患者,13例慢支性肺气肿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衰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支肺气肿,p<0.01.若以NT-ProBNP 186 pg/ml为诊断心衰临界值,敏感性为97%,特异性85%.与心功能指标NYHA的相关系数为r=0.88,p<0.01.结论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是心衰患者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并与心功能指标NYHA呈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陈平熹;陈观杏;许华;甘保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六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组合模式的变化和不同抗HBc阳性组合模式的抗HBc-IgM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20份标本HBV血清六项标志物.以抗HBs、HBe、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抗HBc阳性组合模式的抗HBc-IgM的阳性率.结果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的组合有13种组合模式.HBsAg(+)、抗HBc(+)组的抗HBc-IgM的阳性率高于HBsAg(+)、HBeAg(+)、抗HBc(+)组和HBsAg(+)、抗HBe(+)、抗HBc(+)组,HBsAg(+)、HBeAg(+)、抗HBc(+)组和HBsAg(+)、抗HBe(+)、抗HBc(+)组的抗HBc-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就医患者中急性传染性较强类型的HBV感染者较多.由于HBV的变异,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组合模式趋于复杂化.

    作者:何姗;庞超;胡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神经胶质种植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患者的标本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对其临床经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未成熟畸胎瘤伴成熟神经胶质种植转移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行第2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复发灶病理分级由Ⅰ级降为0级;第2次术后1年半随访健在.另1例术后2年随访至今健在.结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分化性神经胶质种植转移者,其复发性肿瘤经过多次手术后有自未成熟向成熟转化的特点,亦即恶性程度的逆转.且种植结节的数量越少,其预后越好.

    作者:陈新妹;王龙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3例,冠脉造影阴性者61例设为对照组,冠心病(CHD)组132例,比较各组CRP间的差异;分析冠心病组病变严重程度与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CHD组CRP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而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HD组血清CRP与GS显著相关(r=0.34,p<0.001),相关关系独立于年龄、TC/HDL-C、BMI和吸烟等因素以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HD组血清CRP和TC/HDL-C比值对GS有显著影响(均p<0.001).结论 C反应蛋白是CHD发病重要的预测因子,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方永祥;容志毅;张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度妊娠贫血98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重度妊娠贫血的原因.方法对98例住院分娩孕妇进行检查化验,询问患者病史,测算其饮食数量及质量.结果 98例中重度缺铁性贫血66例,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28例,妊娠合并再障4例.结论重度妊娠贫血的病因与营养、疾病、孕妇个人保健知识密切相关.

    作者:凌清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187例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7例自愿选择药物人流的早孕妇女的流产效果与不同孕次及停经天数进行观察,并分析流产后阴道出血与不同孕次及停经天数的影响.结果完全流产率95%,且完全流产率与停经天数及孕次有关.结纶药物流产孕妇的心理轻松,流产痛苦少.药流是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好方法.

    作者:林桂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73年6月~2002年10月482例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其中,1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经再次开放手术止血,1例电切镜止血.结论术中止血确切及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是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关键,术后及时并正确处理出血可避免再次手术,对保守治疗失败者需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杨文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和对脑血管供血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病人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西其丁注射液100ml,每次1次,14 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口服.连续使用14 d.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TCD变化来判断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TCD提示血流速度及舒张收缩功能有好转.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2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魏国健;刘和强;彭从健;丘伟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唇裂唇红缘唇珠整复术的术式改进

    目的探讨三角瓣与梯形瓣交叉法在唇裂修复术中唇红、唇珠整复的可行性.方法 2001~2005年40例单侧唇裂以改良Tennison法修复,上唇皮肤常规方法,唇红、唇珠处设计以三角形瓣与梯形瓣交叉方法,恢复唇弓外形、唇珠丰满并向前微翘,唇红术后未见明显切迹(口哨状).结果 40例患者唇裂修复术后,唇弓唇珠外形均取得良好效果,消除口哨状.结论在唇红整复术中运用三角瓣与梯形瓣交叉的方法,能较好恢复唇红唇珠外形.

    作者:郑俊发;艾伟健;刘曙光;曾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析心肌肥厚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冠脉循环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血流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40例心肌肥厚患者和20例正常人冠状窦、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心肌肥厚患者冠状窦直径、前向血流和净前向血流流速积分(VTIne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状窦前向血流和VTInet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多项指标存在相关关系;肺静脉舒张末期逆行血流大流速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心肌肥厚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贤金;彭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子空气消毒净化机对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

    目的了解空气消毒净化机在医院场所的空气消毒作用,以减少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方法分别使用两种空气消毒净化机对医院内空气环境较差的场所进行净化消毒及对比,资料使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医院空调环境下使用电子空气消毒净化机进行空气净化消毒前后,通过统计学的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而使用雅风PurAir400空气净化器则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电子空气消毒净化机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连续使用,并能使室内环境在有人活动的条件下达到大限度地控制细菌总数,使细菌总数维持低水平状态,对人员无刺激,对设备无损害,可以连续使用.其在空调环境下的作用尤其重大,既能达到一定的除菌目的又能节省投资和清洁费用.

    作者:叶丹;李莲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针刀疗法配合中医传统方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768例临床报告

    目的总结小针刀疗法配合各种中医传统方法,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病证的疗效.方法 1997年10月~2005年6月,我们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应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各种中医传统方法包括拨罐、手法、牵引、中药薰洗等治疗该类疾病768例.结果本组共随访583例,随访时间5个月~8年,临床治愈556例占95.4%,显效20例占3.4%,好转7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小针刀结合各种治法对各种软组织损伤具有剥离粘连,松解减压作用,使机体恢复力学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各种中医传统方法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明显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许俊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金沙医院2001~2004年妇科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普查中妇女病的检出率,为普查普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对金沙镇2001~2004年妇科普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连续4年妇科病总检查率有增加趋势,其中念珠菌性阴道炎、宫颈炎及滴虫性阴道炎检查出率居前三位.结论加强对妇女病的普查普治有利妇女健康.

    作者:何清萍;蔡红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与体会

    目的为消除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使他们能面对现实,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方法护士采用自我中心疗法与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促膝谈话,找出心理存在问题.结果烧伤病人能消除恐惧、焦虑等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结论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实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治疗及其自身安全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月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CT和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临床获得证实的脊椎转移瘤CT和X线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转移部位以胸腰椎多,其次是骶椎与颈椎.原发瘤以肺癌(39.6%)和乳腺癌8例(15.1%)转移发生率高,其次是肝癌.脊椎转移灶的影象表现可分为3型: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结论常规优质的X平片对大多数转移瘤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普通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对随访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文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颅内出血CT检查与预后分析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颅内出血(ICH)的发病情况、CT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头颅CT检查筛选,随访ICH患儿,定期复查头颅CT及进行智力发育检查,分析随访结果.结果 20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发现ICH 53例,ICH检出率为26%.ICH部位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7例(70.6%),脑室周围-脑室出血(SEH/IVH)11例(20.8%),其中8例为胎龄<32 w者,脑实质出血(IPH)4例(7.5%),小脑出血(ICEH)1例(1.1%),53例中死亡11例(20.8%).随访42例,其中SAH占26例,SEH/IVH占11例,IPH占4例;随访正常24例(57.1%),后遗症18例(42.1%),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癫痫.SAH预后较好,后遗症发生率11.5%(3/26例),但SEH/IVH及IPH的预后均差,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87.5%(7/8例)和100%(2/2例).结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ICH易漏诊,头颅CT筛选是非常必要的,预后与ICH部位关系密切,后遗症发生率高,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马伟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分析与总结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认为呼吸道不畅或阻塞,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肺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易引发低氧血症,从而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生命;护理上加强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气状况,保证有效吸氧,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抢救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卓雅淑;刘国珍;林义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