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杨文浩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 出血,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73年6月~2002年10月482例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其中,1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经再次开放手术止血,1例电切镜止血.结论术中止血确切及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是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关键,术后及时并正确处理出血可避免再次手术,对保守治疗失败者需再次手术治疗.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斯康杜尼局部麻醉90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斯康杜尼在口腔局部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专用注射器注射斯康杜尼1.8 ml进行口腔局部麻醉,另设2%利多卡因注射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斯康杜尼组麻醉显效率为99.9%,优于利多卡因组.结论斯康杜尼应用手口腔局部麻醉效果好、显效快、用药少、无不良反应.

    作者:阮爱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丁丙诺啡联合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丁丙诺啡联合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的效果,探讨布比卡因联合丁丙诺啡臂丛麻醉病人术后镇痛的有效浓度.方法 100例需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2组:组1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0.250%布比卡因30 ml,加丁丙诺啡0.15 mg,组2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30 ml,加丁丙诺啡0.15 mg.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围术期HR、RR、BP、ECG、SpO2的变化和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组1 T2(感觉神经完全阻滞时间)稍长于组2,麻醉维持时间、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相似,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丁丙诺啡联合0.250%或0.375%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病人,均效果满意、止痛完善,且安全、有效.

    作者:涂素兰;王远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唇裂唇红缘唇珠整复术的术式改进

    目的探讨三角瓣与梯形瓣交叉法在唇裂修复术中唇红、唇珠整复的可行性.方法 2001~2005年40例单侧唇裂以改良Tennison法修复,上唇皮肤常规方法,唇红、唇珠处设计以三角形瓣与梯形瓣交叉方法,恢复唇弓外形、唇珠丰满并向前微翘,唇红术后未见明显切迹(口哨状).结果 40例患者唇裂修复术后,唇弓唇珠外形均取得良好效果,消除口哨状.结论在唇红整复术中运用三角瓣与梯形瓣交叉的方法,能较好恢复唇红唇珠外形.

    作者:郑俊发;艾伟健;刘曙光;曾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47例行PCI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应用维拉帕米对患者心肌再灌注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术前心肌无灌流(TMP0~1级)的病人,分为A,B两组,A组为PCI术后冠脉内用维拉帕米者,B组为未用维拉帕米的对照组.比较PCI术后两组病人ST段回落程度,预测预后.结果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优于B组.结论直接PCI后维拉帕米冠脉内应用可减轻梗死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得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玉峰;罗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强效排石颗粒的研制及其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强效排石颗粒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符合颗粒的质量要求.动物试验LD50>12.08g/kg生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在75%以上,2者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组方合理,工艺可行,无毒性;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常翠;赵奎;杨宏图;饶曼妮;宁德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187例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7例自愿选择药物人流的早孕妇女的流产效果与不同孕次及停经天数进行观察,并分析流产后阴道出血与不同孕次及停经天数的影响.结果完全流产率95%,且完全流产率与停经天数及孕次有关.结纶药物流产孕妇的心理轻松,流产痛苦少.药流是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好方法.

    作者:林桂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

    对8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程进行分析,认为MP感染好发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婴幼儿也不少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理变化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及顽固性剧烈咳嗽.偶有再发,有时肺部的改变和肺功能恢复较慢.通过临床规范治疗及综合护理的应用,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顺利康复.

    作者:张庆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CT和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临床获得证实的脊椎转移瘤CT和X线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转移部位以胸腰椎多,其次是骶椎与颈椎.原发瘤以肺癌(39.6%)和乳腺癌8例(15.1%)转移发生率高,其次是肝癌.脊椎转移灶的影象表现可分为3型: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结论常规优质的X平片对大多数转移瘤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普通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对随访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文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脾外伤非手术治疗17例报告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脾外伤的可行性及其适应症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5年6月我院非手术治疗17例脾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15例非手术治疗成功,2例中转手术,在非手术治疗15例中有12例术后3~4个月复查CT证实破裂已愈合,随访3~9个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选择性非手术治疗脾外伤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姚明军;陈斌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瘦素基因变异(启动子区-2548G/A)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方法,对223例广州市城区居民,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108例,对照组115例,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①在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GA、GG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254,p=0.011),而男性各组的基因分布频率改变不明显(x2=3.810,p=0.316).②血清瘦素水平受性别及等位基因变异的影响.结论①瘦素基因变异对广东汉族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易感性的影响可能存在着性别的差异.②含瘦素基因-2548G/A等位基因G的血清瘦素水平比含等位基因A的明显增高.

    作者:赖晓波;聂玉强;李瑜元;石胜利;杜艳蕾;周永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论医院图书馆人性化服务

    从树立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和提供人性化服务两方面探讨了医院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意义,提倡医院图书馆应该把读者确立为中心,改进服务方式,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并且提出人性化服务的具体方式,以期促进医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医院临床、科、教、研的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杨继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持续发热、口唇鲜红、皲裂,恢复期指(趾)端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率低.结论对持续发热患儿注意排除川崎病,减少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所造成的并发症.

    作者:张晓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射频热凝消融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消融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24例,予射频热凝消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及有否并发症发生.结果治愈5例,好转19例,未愈0例,未发生过局部皮肤烧伤、感染或感觉减退等并发症.结论射频热凝消融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以其温度可控,避免局部皮肤烧伤和局部神经穿刺损伤,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活锋;陈金生;卢振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820例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是主要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的疾病,同时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故在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或健康检查,为患者检测抗-HIV、HBsAg、抗-HCV、梅毒抗体检测是为了避免因输血感染,造成医疗纠纷,分清责任,查明原因,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此4项检测也为手术前、产前常规检查,避免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因介入治疗发生传染病的感染.笔者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本院各科送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亚;李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味归芎桃草汤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加味归芎桃草汤在药物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药物流产指征的200例早孕妇女(中医辨证为肝郁血瘀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对照组98例,治疗组在服用药物流产药后阴道出血时服加味归芎桃草汤,每天1剂,连用3 d,对照组口服益母草流浸膏,每天3次,每次15 ml,饭后服,连服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99.19%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总有效率96.42%,显著高于对照组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道平均出血时间(6.2±2.3)d,显著短于对照组(15.21±6.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后第7~10 d超声检查,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归芎桃草汤有效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疗效显著.

    作者:李丽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服务中的告知制度

    目的探讨告知制度在血液透析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68位血透患者实施系列告知措施;对告知制度的落实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法律法规学习和告知能力的培训;对告知效果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告知重要性的认识和工作责任感,增进了医患沟通,提高了血透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切实有效的告知制度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体现尊重血透患者知情同意权、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作者:符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小板计数在中晚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肝硬化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排除MVC小于80 fl病例后分为中、晚期二组进行血小板计数统计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期肝硬化ALP计数为(143±36)× 109/L,低于对照组(181±45)×109/L(p<0.01).晚期肝硬化组ALP计数(86±28)×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晚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建议血小板计数可作为晚期肝硬化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周华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73年6月~2002年10月482例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其中,1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经再次开放手术止血,1例电切镜止血.结论术中止血确切及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是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关键,术后及时并正确处理出血可避免再次手术,对保守治疗失败者需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杨文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纳米银外用敷料对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患者116例,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用皮维碘纱布换药)和治疗组62例(用皮维碘纳米银敷料换药),观察创面渗出、炎症反应、浅Ⅱ度创面7 d愈合率和深Ⅱ度创面14 d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随访观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米银组创面干燥结痂快,炎症反应轻,创周炎症消退快.结论纳米银是一种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的良好外用敷料,其能否减轻瘢痕增生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曾荣洽;郑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和对脑血管供血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病人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西其丁注射液100ml,每次1次,14 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口服.连续使用14 d.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TCD变化来判断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TCD提示血流速度及舒张收缩功能有好转.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2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魏国健;刘和强;彭从健;丘伟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