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在方;贾光;周国伟;胡洁;王安娜
目的:了解钴-60(60Co)源辐射所致放射皮肤损伤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起60Co源辐射事故中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天”住院期间和受照后15年医学随访期间的皮肤专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天”右手食指于受照后15 d出现红斑,受照后20 d出现边界清楚的水泡,受照后28 d水泡吸收,局部干燥、结痂;受照后33 d硬痂脱落;受照后91 d右手食指皮肤干燥、萎缩变薄、粗糙、弹性差;临床诊断为右手食指Ⅱ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医学随访期间,“天”右手食指于受照后1年出现干燥、皲裂和角化过度等慢性病变,诊断为右手食指Ⅱ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受照后2、5、7、9和13年右手食指受照部位反复出现溃疡,伴有干燥、脱屑、色素减退、萎缩性疤痕、指甲纵裂和右手指伸展受限等体征;受照后15年,皮肤干燥、脱屑、皲裂,色素减退,出现萎缩性瘢痕。受照后2~15年随访期间均被诊断为右手食指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可迁延发展成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其恢复过程漫长。
作者:姜梅玲;邢志伟;姜恩海;于程程;江波;赵欣然;王晓光;赵凤玲;吕玉民;刘金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理论确定湿法炼锌建设项目危害关键控制点的方法和意义。方法以锌年产量为5万t的某湿法炼锌新建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HACCP原理的危害分析方法,选择产能相同的类比企业对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该湿法炼锌新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硫酸、氧化锌、硫化氢、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重金属化合物(铅、镉、铜、镍、锰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和高温等,其中粉尘、硫酸和噪声是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企业工作场所粉尘超标率为8.3%~20.0%;净液车间和电解车间硫酸超标率为1.1%~4.6%;个体接触噪声强度超标率为25.0%。结论 HACCP理论可用于确定湿法炼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危害关键控制点,为预防、控制和监督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敏;刘明;李荣宗;李晓艺;苏世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表式采用三线表式,即顶线(粗线)、底线(粗线)和栏目线(细线),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1条分界横线。在纵栏头中,可根据分层需求加用非贯通性短横线。表格应具自明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制用于捕集空气中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和环氧氯丙烷(ECH)的固体吸附剂管,并建立配套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基于EO、PO和ECH均能与氢溴酸发生开环反应的原理,以5%( V/V)氢溴酸-甲醇溶液为浸渍溶液制备固体吸附剂管,用于捕集空气中EO、PO和ECH。在捕集过程中各自生成相应的反应产物,经二甲基甲酰胺解吸后,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结果本方法EO、PO和ECH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24~48.79、0.36~72.05和0.18~35.42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97;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0.01和0.02 mg/m3,低定量浓度分别为0.02、0.02和0.05 mg/m3(以采集3.0 L空气计);平均衍生效率分别为95.67%~97.38%、94.93%~98.27%和96.40%~98.24%;平均解吸效率分别为91.11%~94.78%、85.40%~88.03%和92.06%~95.32%;批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0%~2.87%、3.09%~3.42%和3.65%~4.47%,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4%~5.48%、3.44%~3.88%和4.43%~5.65%;EO、PO和ECH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14 d。结论本方法研制的固体吸附剂管及其配套的浸渍活性炭管采集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环境大气中EO、PO和ECH的采样以及检测。
作者:戎伟丰;黄汉林;凌伟洁;胡嘉雯;阮小林;黄韬;田东超;蒙瑞波;吴邦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激光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具有单色性强、发散角小、相干性好、能量高等独特优势[1],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和其他科学研究等领域。激光对人体的伤害作用是多方面的,眼睛对激光比较敏感,对激光损伤的易感性较强。激光经眼的屈光系统聚焦后,到达视网膜上的辐照量较角膜入射量可提高约105倍,由于眼组织富含血管和色素,极低剂量的激光辐照就可能造成眼损伤[2]。此外,激光的生物效应有累积作用,单次照射未必引起损伤,但多次照射可能会引起损伤,眼睛受到激光反复照射可导致视力下降。因此,了解激光对眼的危害,阐明激光致眼损伤的机制对预防工作场所激光致眼损伤尤为重要。
作者:晏程;王海兰;江嘉欣;陈青松;严茂胜;陈嘉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了实现期望的诊断目标而获得达到一定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检查影像质量要求的影像,并将受检者剂量控制在与临床需求相匹配的水平是放射医师和技师的责任。欧盟提出的CT检查影像质量标准综合考虑了成像过程中影像诊断质量、受检者辐射剂量和检查技术选择这3个重要方面的交互作用,为CT辐射防护优化的起始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1]。优质成像性能上要求影像质量应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同时保持对受检者低水平的辐射剂量。为达到此要求,必须对技术参数进行仔细选择,同时,作为质量保证程序的一部分,还应当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物理影像参数测量和定期的CT 机性能检测,遵守 GB/T 17589—2011《Χ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要求[2]。本文分析了CT检查中影响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因素和行为,讨论了CT检查过程中可以用于降低辐射剂量的手段。
作者:朱卫国;彭建亮;梁婧;侯长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二氧化钛( TiO2)是当前产量较高的化学品之一,因其强大的遮盖力、着色力,较高的折射率、分散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的生产[1-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06年将TiO2列为可疑人类致癌物[4],其致癌性评估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结果[5-8],缺乏充分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随着我国TiO2生产规模的扩大,应用行业的增加,职业人群接触TiO2的机会剧增。因此,尽快在我国开展TiO2职业接触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究TiO2致癌效应,保障职业人群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本文对几个欧美国家有关微米级TiO2的职业接触致癌效应经典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赵琳;沈臻霖;贾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职业医学》期刊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为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执行规范优秀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从事职业病防治科研、教学、监督、管理、技术服务等专业人员的良师益友。本刊为标准大16开本,120页,双月刊(逢双月20日出版)。统一刊号:ISSN 2095-2619/CN44-1484/R。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卫生重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方法收集深圳市光明新区2011—2013年职业卫生重点企业噪声、有机溶剂和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共对251家职业卫生重点企业工作场所2169个监测点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75.47%(1637/2169);其中2012年监测合格率分别低于2011和2013年(70.37% vs 80.94%,70.37% vs 78.21%,P<0.01);噪声监测合格率分别低于有机溶剂和粉尘的(52.48% vs 90.13%,52.48% vs 84.95%, P<0.01),有机溶剂监测合格率高于粉尘(90.13%vs 84.95%,P<0.0167)。噪声监测合格率以电子、五金和家具行业较低,分别为44.85%、46.95%和54.76%;有机溶剂监测合格率以印刷行业较低,为77.42%;粉尘监测合格率以家具行业较低,为66.67%。中型企业检测合格率分别高于小型和大型企业(80.51% vs 73.37%,80.51% vs 73.12%,P<0.01)。结论深圳市光明新区重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有待提高,今后应重点加大对电子、五金、印刷和家具行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作者:张红升;刘晓勇;廖娟;刘松;张献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稀土氧化钕( Nd2 O3)粉尘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AM)凋亡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性灌注法建立大鼠肺损伤模型。实验分组和处理方案如下:①实验组大鼠75只,以质量浓度为50.0 g/L的Nd2 O3混悬液按100 mg/kg体质量给药剂量进行染尘处理;对照组大鼠50只,予相应的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处理;分别于染尘后第3、7、14、21、28天各处死15和10只;②25、50、100、150 mg/kg剂量组大鼠各15只,分别以质量浓度为12.5、25.0、50.0、75.0 g/L的Nd2 O3混悬液按25、50、100和150 mg/kg体质量的给药剂量进行染尘处理;对照组大鼠10只,予相应的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处理;于染尘后第28天处死。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AM,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AM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AM蛋白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染尘大鼠肺损伤模型建立成功。 AM凋亡率和蛋白水平在染尘处理与观察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大鼠各时间点AM凋亡率和蛋白水平分别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 P<0.05);实验组大鼠染尘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AM凋亡率和蛋白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表现为与第3天比较,上述2个指标均在第7天升高(P<0.05),在第14天下降至低值(P<0.05),在第21和28天出现升高(P<0.05)。不同剂量组间大鼠AM凋亡率随染尘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25、50、100和150 mg/kg剂量组大鼠AM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0、100和150 mg/kg剂量组大鼠AM蛋白水平均高于25 mg/kg剂量组( P<0.05)。结论稀土Nd2 O3粉尘可致染毒大鼠肺泡AM凋亡和蛋白水平的改变。
作者:郑姗姗;王素华;王春虾;余艳琴;武婧;姜华;张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体系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新建建设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验证效果。方法在对某年产量为72.7万kVAh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通过分析铅烟和铅尘职业病危害,确定危害关键控制点( CCP )和关键限值,以及建立CCP监督控制程序、纠正措施和建立HACCP体系验证程序等步骤,建立和应用HACCP体系,验证HACCP体系应用效果。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和(或)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L )超标率为33.3%(17/51);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1.9μmol/L)者检出率为2.3%(10/438)。通过建立HACCP体系指导铅危害整治后,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铅烟或铅尘CSTEL均不超标,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者检出率下降到0.9%(4/438)。结论 HACCP体系可用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为铅烟和铅尘危害的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慧峰;刘明;张灶钦;温薇;陈惠清;李小亮;李荣宗;陈建雄;闫雪华;苏世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职业性低水平接触1,3-丁二烯(BD)所致周围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与DNA修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某石化企业60名BD作业人员为接触组,按照年龄和工龄1∶1匹配,以该企业无职业性接触BD的60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BD水平;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和碱性彗星试验评价2组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损伤水平,采用博莱霉素( BLM )诱变剂敏感性试验评价周围血淋巴细胞对BLM所致DNA损伤的修复能力。结果接触组人群工作场所空气中BD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59~2.76(1.80±0.20) mg/m3,对照组工作场所空气中未检出BD。接触组人群周围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和Olive尾距均高于对照组[(1.81±0.96)‰ vs (1.02±0.68)‰,1.00‰(0.00~3.00)‰vs 0.00‰(0.00~1.00)‰,3.00‰(1.00~5.00)‰ vs 1.00‰(0.00~3.00)‰,5.25(3.96~5.73)μm vs 2.38(1.35~3.88)μm,P<0.01]。接触组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平均每细胞染色体断裂率( b/c率)高于对照组[(1.06±0.41)%vs (0.85±0.36)%,P<0.05]。对照组人群b/c率与微核率呈中度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0.542,P<0.01],但均与核质桥率、核芽率和Olive尾距不相关(rS分别为0.213、0.273和-0.120, P>0.05);而接触组人群b/c率与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均呈中度正相关( rS 分别为0.730、0.515和0.660,P<0.01),但与Olive尾距不相关(rS =-0.120,P>0.05)。结论低水平BD可能导致职业接触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其与DNA修复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忠生;刘楠;关维俊;孟会林;崔涛;李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矽肺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检验结果,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检测。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临床诊断为矽肺合并肺结核的127例患者(矽肺结核组)和53例无合并肺结核矽肺患者(矽肺组)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查和BACTEC-MGIT 960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作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分析。结果矽肺结核组患者痰涂片检查和BACTEC-MGIT 960培养的阳性率均高于矽肺组(47.2%vs 0.0%,67.7%vs 5.7%,P<0.01);矽肺结核组患者BACTEC-MGIT 960培养的阳性率高于同组患者的痰涂片检查阳性率(67.7%vs 47.2%,P<0.01)。180例患者痰标本经BACTEC-MGIT 960培养检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者共89株,该89株分离株均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总耐药率为100.0%,耐多药率为28.0%。耐药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和利福平。结论矽肺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率,对矽肺患者定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查是防治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丁丽;王伟;许雪春;孙永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 DMF)和二甲基乙酰胺( DMA)的硅胶管采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DMF和DMA用硅胶管采集,纯水解吸,经Eclipse Plus C18液相色谱柱分离,二极管点阵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DMF和DMA质量浓度在20.00~400.00 mg/L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99;按采集空气样品3.0 L计算,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3和0.05 mg/m3;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5.0%;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0%~99.6%和99.6%~100.2%;采样效率分别为98.2%~100.0%和97.4%~100.0%;穿透容量分别为10.2和9.9 mg;解吸效率分别为93.0%~96.9%和94.0%~98.5%;样品在常温条件下可保存7 d。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及定性能力强,能更好适应工作场所空气中DMF和DMA检测。
作者:余涛;谭倩;陈秀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分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噪声现场测量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量化评估噪声现场测量操作能力。方法采用对模拟工作场所的噪声现场测量操作能力和测量结果进行评定2个环节相结合的比对方法,对广东省56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噪声测量操作能力的实验室间比对。根据本研究制定的噪声现场测量方案和测量操作能力评分标准开展比对,采用基于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技术的z比分数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噪声现场测量操作能力比对环节中,56家机构有16家机构技术人员的噪声测量操作完全符合操作规范要求,其余40家机构的技术人员均存在不规范操作,完全正确操作率为28.6%(16/56)。噪声现场测量结果评定环节中,56家机构共报告223个噪声现场测量结果,有19家机构共22个测量结果为有问题或离群结果;根据z比分数进行判断,有8家(占14.3%)机构测量结果不合格。综合上述2个环节的比对结果,56家机构噪声现场测量操作能力比对的合格率为85.7%(48/56),不合格率为14.3%(8/56)。结论开展噪声现场测量操作能力实验室间比对可以客观评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噪声测量技术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其技术服务质量。
作者:徐国勇;林瀚生;肖斌;赖明珍;张丹英;陈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新发布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经多项严格的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中国职业医学》期刊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被收录的24种流行病学与环境医学类核心期刊中,2013年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0.615,排名第9位。2012年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0.477。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职业紧张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 EH )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职业人群,其EH患病率明显增高,并且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1]。职业紧张程度不同,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同[2]。然而,并不是所有经受职业紧张的人都会罹患高血压。 Imumorin等[3]研究的紧张诱导EH的基因-环境交互模型表明,遗传易感性的不同会造成心血管系统对紧张的反应不同。具有某种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某种职业紧张的影响下更易导致某种(些)疾病的发生。因此探讨影响EH的相关遗传因素,EH发病的基因-职业紧张交互作用模式,对预防职业人群EH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云娟;刘继文;张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006—2013年海南省职业病发病状况,探讨职业病的发病和分布规律。方法以2006—2013年海南省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对职业病时间分布、疾病分类与病种分布、行业及地区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6—2013年海南省共诊断新发职业病764例,2007年新发职业病病例数少(占2.88%,22/764),2010年新发职业病病例数多(占37.43%,286/764)。共涉及4大类职业病。发病种类居前2位的依次为尘肺病512例(以矽肺为主,占99.22%,508/512)和急性职业中毒235例(以农药中毒为主,占97.45%,229/235)。新发尘肺病病例主要分布于地质矿产行业(占63.48%,325/512)和有色金属行业(占33.59%,172/512);地区分布以东方市(占88.09%,451/512)为主。新发急性职业中毒病例主要分布于农业生产行业(占97.45%,229/235),地区分布以保亭县(占37.02%,87/235)和澄迈县(占25.53%,60/235)为主。结论海南省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尘肺病及职业中毒的防治。
作者:金蕾;王龙义;王川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发病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宝鸡市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断的33例职业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鸡市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发病人群以挤奶工和牛接生员多见,分别占51.5%(17/33)和21.2%(7/33);夏季多发,占75.8%(25/33);发病工龄中位数为1年9个月(8个月~4年),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93.9%,31/33);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关节疼痛、疲乏无力、多汗及低热等表现为主。结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发生与职业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监测、宣传及防治力度。
作者:赵丽;王忠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4年9月22日,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关于表彰先进预防医学会、先进分会(专业委员会)、先进编辑部和优秀学会工作者的决定》,《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称号,编辑部何以平主任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工作者”称号。中华预防医学会目前共有系列杂志69种,本次共有13个编辑部获得先进编辑部称号,24名期刊工作人员获得优秀工作者称号。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