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舟;王美霞;罗国灵;钟蝶娴;黄汉林
目的:评价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AS18000)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铅污染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和职业接触人群为调查对象,对投产初期(2001—2002年)、OHSAS18000期(2003—2009年,以下简称“OHSAS期”)和WHP期(2010—2012年)工作场所铅烟(尘)水平及接触人群血铅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投产初期、OHSAS期和WHP期3个时期工作场所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中位数(M)分别为0.06、0.05和0.03 mg/m3,铅烟CTWA的M分别为0.06、0.04和0.02 mg/m3,WHP期铅尘和铅烟的CTWA均分别低于投产初期和 OHSAS 期( P <0.01)。3个时期工作场所铅烟(尘)合格率分别为34.09%、53.33%和75.61%,WHP期铅烟(尘)合格率分别高于投产初期与OHSAS期( P<0.01)。3个时期铅接触人群血铅水平分别为(1.08±0.30)、(1.11±0.21)和(0.69±0.12)μmol/L,WHP期血铅水平分别低于投产初期和OHSAS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人群血铅合格率分别为88.21%、94.34%和99.91%,WHP期血铅合格率分别高于投产初期和OHSAS期(P<0.01),OHSAS期合格率高于投产初期(P<0.01)。3个时期铅接触人群观察对象检出率分别为11.34%、5.20%和0.09%,WHP期检出率分别低于投产初期和OHSAS期( P<0.01),OHSAS期检出率低于投产初期(P<0.01)。3个时期铅接触人群疑似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0.45%、0.46%和0.00%,WHP期检出率低于投产初期与OHSAS期2个时期的合并检出率( P<0.01)。结论在铅酸蓄电池企业推广在OHSAS18000的基础上实施WHP的铅污染防治模式,有利于达到预防和控制铅中毒,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作者:郑创亮;许丹;陈青松;戴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职业性噪声聋( ONI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特点,探讨两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6例ONI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 )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96例ONID患者检出SCL-90筛查阳性患者63例,占65.62%。与全国常模比较,ONID患者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较高( P<0.05)。与广东省职业病患者常模比较,ONID患者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得分均较低(P<0.05),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较高(P<0.01)。 ONID患者SCSQ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其消极应对因子得分低于积极应对因子得分(P<0.01)。除躯体化和焦虑2个因子外, SCL-90总分及其余7个因子得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 P≤0.01);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积极应对因子得分均不相关( P>0.05)。 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L-90筛查阳性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有关联[优势比为4.15,95%可信区间为(1.64~10.52),P<0.01],但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无关联(P>0.05)。结论 ONID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仍较低。消极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应重视其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赖丽丽;郑倩玲;蔡品;温绿琴;龙秀荣;黄丽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国毒性病理实验室毒性病理检测的整体水平和技术能力。方法对全国范围内23家毒性病理实验室资质认可、人员构成和仪器配备等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23家毒性病理实验室绝大多数为省级和国家级检测机构,覆盖全国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有工作人员76人,各毒性病理实验室均配备有较先进的毒性病理检测仪器。结论我国需要加快规范毒性病理诊断术语及评价体系,尽快筹建毒性病理学术组织。
作者:蔡婷峰;宋向荣;罗雪婷;黄曼琪;高洪彬;马超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职业性苯接触与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CYP2E1) rs3813867位点多态性对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42名苯作业工人为观察组,以56名无职业性苯接触的人员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CYP2E1 rs3813867位点基因型,采用微量全血法检测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结果2组人群 CYP2E1 rs381386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遗传学 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s3813867位点GG、GC和CC总体分布不同(85.7% vs 51.8%,11.9% vs 39.3%,2.4% vs 8.9%,P<0.01),等位基因G、C的基因频率分布不同(91.7%vs 71.4%,8.3% vs 28.6%,P<0.01),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累计苯接触工龄、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苯接触和CYP2E1 rs3813867位点基因型对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无影响(P>0.05);苯接触与CYP2E1 rs3813867基因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未观察到CYP2E1 rs3813867基因型与苯接触在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中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朱燕群;党善锋;郑桂华;杨爱初;黄伟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基本要求图应主题分明,具有直观、简明、方便阅读理解的功能。图和表不宜同时说明同一事物。如果是强调事物的性状或变化趋势,宜用统计图。如果是强调准确程度宜用统计表。每幅图应在正文中标明引用处。与图有关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为确保图的自明性,对图内使用的缩略语必要时应注释。中文期刊图题、图例及图内说明应使用中文。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掌握深圳市2012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状况。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深圳市2012年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按照不同辐射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工种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描述。结果2012年全市共监测6298人,检出个人剂量当量在调查水平者26人,超出年限值者2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08(0.03,0.18)mSv/a,年剂量<5 mSv/a的人员占99.56%。工业辐射类放射工作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65.89%,其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医用辐射类放射工作人员[0.08(0.03,0.18) vs 0.10(0.03,0.19) mSv/a,P<0.01]。结论深圳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总体受照剂量水平较低,但仍应加强重点行业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放射防护工作,并应加强有关放射防护培训工作。
作者:王俊生;张怡;林大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将于2014年9月在清远市召开“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会议主题为“加强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学术成果交流,促进职业健康事业发展”。热烈欢迎广大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从事卫生工程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单位从事职业卫生安全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交流。
作者: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例二甲基甲酰胺( DMF)致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结合患者既往病史、职业史和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职业病诊断,分析发生原因。结果患者工作过程中接触的原、辅料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显示,干法贴膜浆料DMF水平为629.71 g/kg,湿法搅拌料DMF水平为787.30 g/kg。干法车间第二涂台和湿法车间配料房工作场所空气中DMF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13.57和350.64 mg/m3。依据GBZ 59—2010《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致病原因后,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结论应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和个体防护措施,加强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以防止类似职业中毒发生。
作者:陈惠清;李荣宗;李小亮;温薇;陈慧峰;苏世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 TCE)及其代谢产物三氯乙醇( TCOH)、三氯乙酸( TCA)对豚鼠的皮肤致敏作用,及其致敏豚鼠肝脏功能和结构改变。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白化Hartley豚鼠106只,分为TCE、TCOH、TCA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共8组,用TCE、TCOH和TCA按照豚鼠大值实验法进行皮肤致敏实验,计算各组致敏率。 TCOH、TCA实验组根据皮肤致敏结果分为致敏阴性和致敏阳性亚组。在终末激发24 h后取肝脏、心脏、脾脏、肺和肾脏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采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CE、TCOH和TCA 的致敏率分别为80.0%、35.0%和0.0%;TCE致敏率高于TCOH致敏率( P<0.01)。 TCE、TCOH实验组中,雌、雄豚鼠致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0%vs 70.0%,50.0%vs 20.0%,P>0.05)。 TCE致敏阳性亚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TCE溶剂对照组和TCE致敏阴性亚组比较,其肝脏系数均升高[(3.89±0.42) vs (3.30±0.35)、(3.89±0.42) vs (3.47±0.49)、(3.89±0.42) vs (3.42±0.37),P <0.05],ALT 活力均升高[(68.86±14.09) vs (45.50±11.39)、(68.86± 14.09) vs (46.06±10.13)、(68.86±14.09) vs (47.56±12.10)μmol/(min· L),P<0.05],γ-GTP活力均升高[(22.19±6.86) vs (12.92±5.37)、(22.19±6.86) vs (12.29±2.98)、(22.19±6.86) vs (12.84±6.70)μmol/( min· L),P<0.01]。 TCOH致敏阳性亚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TCOH溶剂对照组和TCOH致敏阴性亚组比较,其ALT活力均升高[(59.86±12.55) vs (45.50±11.39)、(59.86±12.55) vs (44.10±4.79)、(59.86±12.55) vs (43.61±9.07)μmol/(min· L),P<0.05],γ-GTP活力均升高[(16.83±4.96) vs (12.92±5.37)、(16.83± 4.96) vs (12.71±5.59)、(16.83±4.96) vs (13.36±2.46)μmol/(min· L),P<0.05]。 TCE致敏阳性亚组ALT、γ-GTP活力分别高于 TCOH 致敏阳性亚组[(68.86±14.09) vs (59.86±12.55)、(22.19±6.86) vs (16.83± 4.96)μmol/(min· L),P<0.05]。病理检查显示TCE致敏阳性亚组和TCOH致敏阳性亚组肝细胞均可见局灶性坏死及坏死组织周围炎性细胞浸润,TCE致敏阳性亚组还可见肝窦Kupffer细胞增多。结论 TCE是强致敏物, TCOH为中度致敏物,TCA未见致敏作用。 TCE、TCOH致敏阳性的豚鼠体内发生了肝脏功能障碍和结构的破坏。
作者:赵娜;宋向荣;李宏玲;刘莉莉;黄永顺;王海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接触水平以及纳米碳酸钙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某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35名接触纳米碳酸钙的工作人员为接触组,按照年龄和工龄1∶1匹配,以某事业单位35名无接触尘毒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对接触组人群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颗粒计数水平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进行检测,计算累积CTWA。通过健康检查比较2组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分析接触组肺通气功能减退与纳米碳酸接触水平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接触组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颗粒计数水平中位数(M)为15716个/cm3,CTWA的M为2.419 mg/m3,上述2个指标均以包装岗位水平高。接触组肺通气功能减退率高于对照组(57.1%vs 5.7%,P<0.01),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对照组(M:13.50 vs 10.70 g/L,P<0.05),补体3水平高于对照组[(1.15±0.15) vs (1.08±0.13) g/L,P<0.05],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1.17±0.18) vs (1.27± 0.13) mmol/L,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M均为0.50‰,2组上述2个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自变量引入标准为0.10、剔除标准为0.15的条件下,经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的影响后,发现肺通气功能减退的发生和纳米碳酸钙累积CTWA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优势比为2.74,95%可信区间为(0.88~8.56),P=0.08]。结论纳米碳酸钙接触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减退、免疫系统反应和血电解质改变。肺功能检查可作为纳米碳酸钙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项目。
作者:梁丽红;黄振烈;蒙得志;阮小林;董明;杨展鸿;赖关朝;黄伟欣;杨爱初;陈嘉斌;黄汉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场合表示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时,如20世纪60年代,1998年2月10日18时6分5秒。表示物理量时,如21 m3,3 d(天)等。一般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如76名医务人员,服2片药等。计数及数据表示,如500余人次,31畅6 mol/L,92畅5%,1∶6等。表示型号、编号、序号及标准代号等。20世纪6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97年不能写成“97年”,“1990—1998年”也不能写成“1990~98年”。不能够只写“年代”而不写“世纪”,如“1990—1999年”不能只写成“90年代”,应写成“20世纪90年代”,以和“1890—1899年”的“19世纪90年代”区别。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Cr)、铁(Fe)、镍(Ni)、锡(Sn)和铅(Pb)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经微孔滤膜采集,并经湿式消解后,采用在线引入内标法, ICP-MS仪进样测定。结果本法线性范围:铁为0.00~1000.00μg/L,其他4种元素为0.00~100.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Cr 0.07μg/L、Fe 0.80μg/L、Ni 0.04μg/L、Sn 1.20μg/L、Pb 0.02μg/L;平均消解效率为99.42%~106.9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0%;质量控制样品的元素测定值在真值范围之内。结论 ICP-MS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Cr、Fe、Ni、Sn、Pb等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较低,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动态线性范围宽,基体干扰效应小,分析速度快。
作者:潘巧裕;张子群;张爱华;董明;吴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2006—2012年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能力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对2006—2012年参加全国放射卫生服务机构检测能力考核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趋势性礸2检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生物剂量估算考核合格率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 P<0.01);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和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考核合格率随年份的增加而下降( P>0.0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和生物剂量估算考核2011年优秀率分别为35.6%、8.0%、18.9%和0.0%;2012年优秀率分别为29.6%、25.0%、27.3%和18.2%。2009—2012年参加考核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总数逐年增加,70.0%以上的机构仅参加1项考核项目;除2009年有16.0%的机构参加3项考核项目外,其余各年份参加3或4项考核项目的机构参加率均低于9.0%。结论组织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检测能力考核对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行政部门制订政策,宏观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
作者:余晨;孙全富;曹吉生;王昕;姚竹;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表式采用三线表式,即顶线(粗线)、底线(粗线)和栏目线(细线),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1条分界横线。在纵栏头中,可根据分层需求加用非贯通性短横线。表格应具自明性。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F)分化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离体用含有二氧化硅(SiO2)粉尘(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 DMEM)培养基和不含SiO2的DMEM培养基分别培养18 h,收集AM上清液,在含SiO2的上清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40μmol/L的槲皮素。用组织贴块法获取培养HELF,分为空白对照组、AM组、( SiO2+AM)组、槲皮素低浓度组、槲皮素中浓度组和槲皮素高浓度组。蛋白印迹法检测HELF中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 p-Akt)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ELF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除槲皮素高浓度组外,其余各处理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SiO2+AM)组p-Akt表达水平高于AM组(P<0.05);3个浓度的槲皮素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低于AM组和(SiO2+AM)组(P<0.05);槲皮素高浓度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槲皮素中、低浓度组(P<0.05)。除槲皮素高浓度组外,其余各处理组α-SM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iO2+AM)组α-SMA表达水平高于AM组(P<0.05);除槲皮素低浓度组外,槲皮素中、高浓度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AM组( P<0.05)。3个浓度的槲皮素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SiO2+AM)组(P<0.05)。槲皮素高浓度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槲皮素中、低浓度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HELF分化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下调α-SMA的表达。
作者:彭海兵;刘燕;田景瑞;穆玉;王建行;王献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5—2012年收治的102例职业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男性93例,女性9例;年龄中位数(M)为38(17~61)岁;接触反应5例,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69、21、7例;潜伏期M为2 h(10 min~14 h)。99例患者(占97.06%)出现紫绀,21例患者(占20.59%)合并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 MHb)水平与临床诊断分级符合率为58.62%。17例患者(占16.67%)出现膀胱刺激症状。10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101例痊愈,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治愈率为99.02%;住院时间M为7(1~55) d。结论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临床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肝脏、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实验室测得MHb水平与病情并不完全相符,应用特效药亚甲蓝治疗效果好。
作者:闫永建;宋平平;张凤林;田东;闫丽丽;张兴国;杨丽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1例制药企业职业性变应原致职业性哮喘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方法结合死者的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死者就诊及抢救的病历资料,根据GBZ 57—2008《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死者既往无患病史,6年前调换工作岗位后出现典型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及急性发作经过。工作中有乙二胺、6-氨基青霉烷酸结构的青霉素类、甲醛和过硫酸铵等多种职业性变应原接触史,在排除了其他可引起哮喘的原因后,后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哮喘。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脱离致哮喘作业环境可有效避免职业性哮喘的发生,延缓病情发展,避免此类死亡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燕;张瑞丹;杨丽莉;高丽蕙;宋丽坤;白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广东省某蓄电池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WHP)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0—2012年对某蓄电池企业实施WHP干预。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WHP试点项目调查表,干预前、后分别对346、119名职工进行调查,评价干预前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员工知识和行为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通过3年的干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率、员工获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对佩戴防护用品的认识和对劳动条件满意度分别为93.1%、71.8%、100.0%和89.7%,高于干预前的80.2%、27.7%、93.0%和79.7%(P<0.05)。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可防可治、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健康概念、正常血压参考值范围、高血压是否有症状、预防慢性病发生生活方式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85.7%、90.8%、94.9.%、83.1%、73.7%、82.9%、61.9%和84.9%,高于干预前的28.6%、77.8%、87.6%、46.7%、38.4%、32.5%、17.3%和22.8%( P<0.05)。员工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良好率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分别为41.7%和62.2%,高于干预前的23.3%和42.4%( P<0.01)。近1年请病假率为7.9%,低于干预前的61.4%( P<0.01)。结论 WHP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员工健康知识和满意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降低请病假率和医药费用,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许丹;陈青松;郑创亮;李霜;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相关企业点焊作业工作场所工频磁场职业接触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各1家,对其点焊作业岗位工频磁场磁通密度均方根值( RMS)和大值进行测量,根据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2010年50 Hz磁场职业接触推荐水平,以RMS≥1000.0μT、大值≥3000.0μT为超标,对有关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汽车制造相关企业点焊作业工作场所共285个检测点磁通密度RMS、大值的中位数( M)分别为225.0、776.0μT,95个点焊作业岗位磁通密度RMS、大值超标率分别为20.0%、30.5%。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点焊工作场所磁通密度RMS和大值的M均高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386.0 vs 128.0μT,1540.0 vs 487.5μT,P<0.01);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点焊作业岗位磁通密度RMS、大值的超标率均高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1.9%vs 1.9%,62.8%vs 3.8%,P<0.01)。汽车相关企业点焊工人头、胸、腹部3个接触部位磁通密度RMS的M分别为141.0、239.0、309.0μT,大值的M分别为498.0、776.0、1075.0μT,上述2个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腹部位>胸部位>头部位(P<0.05)。点焊工人接触部位分别与磁通密度RMS和大值是否超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关联[优势比分别为1.814、1.849,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35~3.181)、(1.161~2.945),P<0.05],越靠近腹部位磁通密度RMS和大值超标的可能性越大。结论点焊作业工频磁场强度较高,其强度随点焊工人接触部位与电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点焊工人的职业卫生防护。
作者:徐国勇;陈青松;赖明珍;李文;张丹英;黄汉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矽尘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建立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模型,低、中、高3个剂量染毒组均以矽尘染毒人肺腺癌A549细胞24 h,染毒终浓度分别为50.0、100.0和200.0 mg/L,对照组不采用矽尘染毒。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 ROS)相对水平。结果中、高剂量染毒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88.68±4.23)% vs (100.00±4.04)%,(80.12±5.17)% vs (100.00± 4.04)%,P<0.05],并低于低剂量染毒组[(88.68±4.23)% vs (94.36±6.10)%,(80.12±5.17)% vs (94.36± 6.10)%,P<0.05]。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4.27±0.79)%vs (1.08±0.14)%,(6.25±0.42)%vs (1.08±0.14)%,(8.93±1.40)%vs (1.08±0.14)%,P<0.05];3个剂量染毒组组间细胞凋亡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中、高剂量染毒组ROS相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1.23±0.01)% vs (1.00±0.03)%,(1.40±0.03)%vs (1.00±0.03)%,(1.36±0.02)%vs (1.00±0.03)%,P<0.05];中、高剂量染毒组ROS相对水平均高于低剂量染毒组( P<0.05)。在矽尘质量浓度为0.0~100.0 mg/L范围内,细胞凋亡率(^y)随ROS相对水平(x)增加而增加[回归方程:y^=12.886 x-11.760,决定系数=0.949,P<0.05]。结论矽尘引起ROS的产生是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ROS的产生以及细胞凋亡在矽尘对上皮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孟春燕;李忠生;金丽丽;张艳淑;李清钊;关维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