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5例临床分析

胡林忠

关键词:手术, 药物, 胃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方法 35例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采用修补术治疗5 d后,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药物口服2周.结果 ①手术时间为30.5±3.6 min,术中无1例患者输血;②术后无并发症发生;③术后1月治愈率为97.14%;④术后1年,经复查胃镜,无1例溃疡复发.结论 修补术后辅以抗溃疡三联药物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疗效确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踝关节损伤可以由直接暴力引起,但更常见的是间接的旋转、传导及轴向暴力所致.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稳定性[1].

    作者:耿德虎;孟光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生儿游泳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游泳是人类早的自主保健活动.它能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提高对外界反应能力,是人类智力发育开启智商、情商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叶转弟;莫秀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腺性膀胱炎诊治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57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切,术后随机分为三组,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灌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一组不给予任何处理.随访观察症状缓解程度和膀胱镜病检结果至少1年.结果 46例完成了随访调查,占80.7%.电切加膀胱灌注组与单纯电切组有效数分别为28/33、7/13,治疗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个灌注治疗组治疗后膀胱镜病检阴性例数分别为14/17与14/1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3).结论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电切治疗的效果.但是电切术后不同的膀胱灌注药物的效果是相似的.

    作者:乔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疗效.方法 将46例A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2个疗程后,改用强的松口服,总疗程4~6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剂量每日400mg/kg,连用5 d.结果 IVIG治疗组和单用激素对照组比较,IVIG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VIG为治疗AITP的理想药物.

    作者:高锦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110例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胆道造影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110例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资料.结果 术中胆道造影均获成功.阳性率13.64%,准确率98.18%.结论 选择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可减少胆道探查的盲目性,降低胆石残余率和胆管损伤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曹峰;张红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导尿术的改良及应用

    目的 改良导尿术的临床验证及推广应用.方法 住院导尿病人156例,随机分组: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旧式导尿105例、2005年4月至2005年10月改良式导尿51例,分别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统计旧式导尿法成功95例(90%)导尿时疼痛42例(40%)血尿10例(10%);改良式导尿成功51例(100%)导尿疼痛8例(1.5%),导尿后的疼痛2例(4%)无血尿.结论 改良导尿法成功率高,疼痛少无血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宏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局部注射甲氨喋呤配伍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寻找一种能保持优良生殖状态,减少并发症、无毒副作用、简便、无损伤、药物用量小的输卵管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对86例未破裂或符合条件的流产型输卵管妊娠病人,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彩色阴道超声引导局部注射甲氨喋呤(MTX)治疗,B组彩色阴道超声引导局部注射MTX加中药联合治疗.结果 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6.8%、98.1%,无显著性差异(P>0.005);A、B两组的生殖状态(宫内妊娠和足月活产)85.7%、97.8%,有显著性差异(P<0.005);A、B两组的并发症(再次输卵管妊娠)分别为7.2%、2.2%,有显著性差异(P<0.005);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B组比A组下降明显(P<0.005);病灶包块缩小或消失天数B组比A组明显缩短(P<0.005);输卵管通畅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彩色阴道超声引导局部注射MTX加中药联合治疗未破裂或符合保守治疗的流产型输卵管妊娠具有方法简便、疗效高、无毒副作用、保持优良的生殖状态和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娟;谭绮文;陈瑞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重症肝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比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提高17.5%,病死率减少22.5%(P值均<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良好.

    作者:张晋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易复性斜疝的体会

    目的 探讨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易复性斜疝的技术特点及效果.方法 于外环体表投影处作平行于腹股沟管的切口,长约1~2 cm.切开皮肤后用血管钳钝性分开皮下组织及提睾肌筋膜,钳夹疝囊前壁并提出切口外,离断远段疝囊,分离近段疝囊至疝囊颈并结扎.结果 172例腹股沟易复性斜疝患儿采取该手术方法治疗,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疝复发1例,复发率0.6%.结论 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技术娴熟,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谭锦华;陈昊远;张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癔症性双下肢瘫痪临床治疗1例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人们的健康与疾病不仅只和自身的生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受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身心理变化的影响.心理治疗就是针对病人的病况,在言语、行为、药物等方面对其进行某种暗示,消除病人的精神顾虑,使其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1-2].

    作者:杨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儿科麻醉中临床研究进展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时间长等优点,尤其适合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麻醉.现就其应用解剖、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黄飞;万帆;蔡永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球后阻滞麻醉引起视神经损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门诊以右眼急性青光眼入院.术前检查:脉搏76次/min,体温36.8℃,呼吸20次/min,血压128/86 mmHg(1 mmHg=0.133kPa);眼部检查:视力OD:0.6,OS:0.8,结膜未见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但较浅,CT:1/4,房角呈三角狭窄,晶状体周边呈车轮状混浊,玻璃体透明;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0.6,黄斑反光存在,动静脉比2/3,视网膜平伏,未见渗出及出血点;眼压:OD:18 mmHg,OS:15 mmHg.

    作者:应通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自发破裂1例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主诉: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7 h.平素月经规律,孕3产3,输卵管结扎20年.末次月经2005年7月10日.在外院诊断为黄体破裂,予预防感染、补液治疗,出现昏厥1次.

    作者:祝甫芳;刘云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6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对68例秋冬季腹泻婴幼儿患者,采用采用维丁胶性钙、氢氧化铝凝胶、叶酸、潘生丁联合中药服治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组对照.结果 两组患儿均痊愈,未见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用小儿秋季腹泻方治疗婴幼儿秋冬腹泻临床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费用价廉,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邹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甲钴胺(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与维生素B12治疗作比较.方法 20例甲钴胺治疗患者与18例维生素B12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同时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改良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潜伏期,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甲钴胺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维生素B12治疗组(P<0.05),]甲钴胺治疗组面神经电图潜伏期较维生素B12组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并且优于维生素B12.

    作者:蔡斌;赵合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肝脏炎性假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因腹部不适就诊;5例术前疑为肝癌,1例诊断为IPL;6例均行手术切除.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病因不明,术前诊断困难,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甘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162例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常见原因.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5年162例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对引起ARF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由肾实质性疾病所致的ARF较少,而血容量不足、感染创伤、大手术以及应用肾毒性药物是ARF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肾前性因素、感染及创伤的控制欠佳以及肾毒性药物的不当使用是老年人ARF的常见原因,及时纠正某些可逆因素可明显影响ARF患者的预后.

    作者:贤晓丽;黄晓程;丁淑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自动视野检查对诊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34例(37眼)诊断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自动视野图象进行分析.结果 造影早期视盘全部或部分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晚期视盘荧光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视野缺损的部位和范围与FFA视盘的缺血部分具有高度的对应关系.结论 FFA和视野对AION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露;王艳玲;李明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3662例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目的 探讨1998年至2005年8年间3662例剖产率指征及其掌握情况.方法 对3662例剖宫产病例分两阶段(1998~2001年与2002~2005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8~2001年剖宫产率为38.0%,指征依次为难产、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臂位、剖宫产史、社会因素及其他;2002~2005年难产、妇娠并发症合并和社会因素居前3位,其中2004年社会因素剖宫率更达20.6%居第2位.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11.5~16.6%,在两阶段中分别居3、4位,变化不大.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胎儿宫内窘迫也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提高医务人员和孕产妇对剖宫产的认识,合理掌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时监护,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使母婴结局良好,才可望使迅速增高的剖宫产率得到控制并下降至理想水平.

    作者:吴江梅;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丝裂霉素和卡介苗早期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目的 探讨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早期(6 h)用丝裂霉素C(MMC)与卡介苗(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病理证实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早期(6 h内)开始应用MMC 40 mg和BCG 120 mg,每周1次交替膀胱灌注,共12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1次,共2年.结果 随访1~12年,平均4.6年.7例肿瘤复发,复发率10.8%.2例死于肿瘤进展,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MMC和BCG早期、交替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袁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作者:詹中锋;曹振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