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中锋;曹振学
目的 探讨应用99Tcm-MDP放射性骨显像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珊瑚人工骨在体外复合后植入狗缺损牙槽骨中后的成骨效应.方法 拔除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二及第三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入珊瑚骨作为对照.并于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后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和99Tcm-MDP核素骨显像等方法比较两种类型的骨移植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 复合骨植入牙槽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生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复合骨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单纯珊瑚骨组(P<0.05);4周和8周复合骨组核素浓聚程度高于珊瑚骨组,12周两组核素浓聚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99Tcm-MDP放射性骨显像能早期判断移植骨的成活情况及成骨效果.
作者:严宁;李小兰;孔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脑脊液(CS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探讨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采集23例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CSF送放免室,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帕金森病组SOD、GSH-P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两组之间CAT、LPO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P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抗氧化酶的变化有关.
作者:康平;陈泉坤;钟佩怡;李润生;陈运仲;邓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牙龈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西吡氟铵含漱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治疗,于晨起、睡前、饭后10min用漱口剂漱口一次,每次15 ml,含漱1min,漱口后1 h内勿进饮食和漱口.观察牙龈红肿、出血、疼痛、口臭,进行菌斑检查,对疗效进行判断.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疼痛及口臭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牙龈炎患者用药4 d后菌斑下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8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菌斑下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对牙龈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吡氯铵含漱对牙龈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及静脉补液联合胃肠补液治疗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及静脉补液联合胃肠补液治疗26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结果 胃肠补液量占补液总量的1/3~1/2,26例高渗昏迷患着各项生化指标24 h恢复正常,无脑水肿、心衰、溶血的发生.结论 联合胃肠补液更有利于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治疗.
作者:邢荣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戊型肝炎为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肾功能严重损害为主要表现,肝功能也明显受损,出现黄疸,瘀胆和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
作者:王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与缬沙坦联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缬沙坦口服,观察组40例在缬沙坦基础上,每日静脉给予刺五加注射液60 ml滴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24 h尿蛋白(UEAR)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衰有相互协同的作用,疗效优于缬沙坦组.
作者:王桂梅;孙喜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实验研究环氧化酶2(COX-2)mRNA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表达及应用COX-2抑制剂对SAP胰腺损伤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用药组,用药组在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COX-2抑制剂赛来昔布10 mg/kg,SAP组和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用药组和SAP组用3.5%牛磺胆酸钠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各组造模后0.5 h、6 h、24h取6只动物取材测量腹水量,抽血测定脂肪酶证实急性胰腺炎(AP),胰头部固定位置行病理检查并评分,测定胰腺MPO的活性,放免法测定胰腺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用RT-PCR测定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COX-2 mRNA在SAP造模后0.5 h表达即增强,相对应胰腺的PGE2水平升高,6 hMPO升高,胰腺的病理损害明显;应用COX-2抑制剂赛来昔布组在SAP造模后各时间点COX-2mRNA表达明显抑制,对应PFE2下降,腹水量减少;6 h、24 h胰腺的病理损害减轻,MPO减少,胰腺的病理评分、MPO与COX-2 mRNA的表达有相关性;各时间点血脂肪酶变化不明显.结论 COX-2在SAP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COX-2抑制剂可以减轻SAP时胰腺的病理损害,可能与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胰腺部的浸润有关.
作者:刘凤祝;李非;张淑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妇科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及糖尿病人数比例的增加,以及产妇无限制的高营养致产妇肥胖,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卢守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时间长等优点,尤其适合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麻醉.现就其应用解剖、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黄飞;万帆;蔡永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ADL的测评.结果 经6~8周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ADL的基本自理恢复率为64%,对照组为23.5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Barthel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作者:肖春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病并发症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对高血压的治疗不仅是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更重要的是在稳定控制血压的同时逆转已肥厚的心肌,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我院采用高冠平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琦;邵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对广东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分型,探讨TNF-α基因与广东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68例无亲缘关系的MS的病人和106例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TNF-α分型.结果 TNF-α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间无显著差(P均>0.05).结论 从目前调查的例数分析,广东人群中MS与TNF-α基因不关联.
作者:梁永源;董亚贤;陈盛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银杏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银杏注射液组(治疗组48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50例)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总有效率58.0%,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裴韶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CT、CT血管造影(CTA)、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抢救和治疗效果.结果 开颅行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切除18例.血肿清除加部分血管电凝术3例.单纯脑室单侧或双侧引流术11例.恢复工作27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死亡3例.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选择和恰当处理是关键.争取在血肿清除同时切除畸形血管是首选方法.术后常规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
作者:陈平;周克城;李锋;史志东;李朝举;吴启华;陈旭鸿;黎映静;温汉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加用噻奈普汀与单纯应用镇静类药物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电图异常率改善的效果.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噻奈普汀组、常规治疗组各31例.噻奈普汀组给予口服噻奈普汀片,12.5 mg/次,3次/d.常规治疗组采用三环类药物、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水合氯醛等治疗,治疗均1次/d,睡前服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患者睡眠及脑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噻奈普汀组睡眠障碍积分(2.65±0.19)与治疗前(5.97±0.44)比较有显著差异(t=66.3,P<0.05),脑电图总异常率12.4%.常规治疗组睡眠障碍积分(2.58±0.52)与治疗前(6.54±0.54)比较有显著异(t=37.40,P<0.01),脑电图总异常率45.2%,两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P>0.05),脑电图总异常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4.72,P<0.05).结论 加用噻奈普汀能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且较常规镇静治疗对患者脑电图的改善作用明显.
作者:谢化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联合常规剂量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对调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冠心病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单纯给予氟伐他汀(来适可)40mg/d治疗,观察组38例在氟伐他汀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4周及8周分别测定血清LDL-C,以LDL-C≤2.6 mmol/L为标准判断调脂达标,对比两组间达标率.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4周后LDL-C达标率分别为53%和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LDL-C达标率分别为77%和8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联合氟伐他汀调脂疗效确切,可提高常规剂量氟伐他汀短期调脂达标率.
作者:张惠琪;张进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后颅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当发生占位性病变时诱发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2005年共收住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8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硬膜外血肿患者3.80%(48/1 261).现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作者:邱耀忠;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发热、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动态测定一组24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年龄(33.6±12.6)岁,高体温(39.1±0.9)℃,基线SIRS评分3.7±0.6]入院后开始治疗之前,以及入院后第4、7天血清CRP值.观察分析CRP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体温、热程、血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基线CRP水平与高体温、热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和0.62);CRP越高,峰值体温亦越高,热程越长,CRP回复正常时间相对延长.当患者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CRP仍可能尚未回复正常.结论 CRP较体温、血WBC计数能更敏感的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通过动态观察血CRP水平有助于评价疾病状态、预后和指导治疗.
作者:李向阳;蒋莹;陈结慧;祝胜郎;李就鸿;常巨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给氧、解痉平喘、退热等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干扰素肌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止咳、平喘、退热时间及总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效果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辉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小腿损伤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治方法,分析诊治延误原因.方法 本组小腿损伤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8~66岁,平均29.7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应用Whiteside针刺测压装置监测,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或彩超检查确诊后即时切开减压21例,保守治疗后减压12例.结果 及时减压组优良率约90.48%(19/21),保守后减压组优良率约41.67%(5/12),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3年,其中1例后期形成慢性窦道骨髓炎,2例骨不连接再次植骨加内固定而治愈,4例截肢后安装义肢,足下垂、轻度膝、踝关节僵硬4例;26例血液循环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作者:谭日;鲍俊初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