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68例临床观察

邹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婴幼儿, 秋冬季腹泻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对68例秋冬季腹泻婴幼儿患者,采用采用维丁胶性钙、氢氧化铝凝胶、叶酸、潘生丁联合中药服治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组对照.结果 两组患儿均痊愈,未见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用小儿秋季腹泻方治疗婴幼儿秋冬腹泻临床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费用价廉,临床上值得推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媒体在生殖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殖医学是研究人类生殖相关医学问题的学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妇产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作者:刘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 研究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35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随即抽取35例同期进行的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立统一的病历和观察项目.结果 两组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心理满意度有差异显著性意义,而且两组病例均无并发症的出现,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高,术后对在微创和美容方面的要求更满意;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特别是对美容要求更高的中青年女性患者,优势明显.

    作者:孙云伟;王存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病例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2~2005年4月收治的36例结、直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病例,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综合评价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 3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4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5.6%,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结、直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要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和肿瘤的局部情况来进行综合判定.适应证掌握恰当,一期肿瘤切除和吻合术是安全的.

    作者:徐学虎;苏榕;骆曦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间隔旁路射频消融术对房室传导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间隔旁路射频消融术(RFCA)对房室传导的影响.方法 对32例间隔旁消融的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8~74岁,显性旁路18条,隐性旁路14条.结果 ①间隔旁路分布主要位于左右后间隔,其次是右前间隔,再次是右中间隔;②消融成功率为98.9%;③房室结损伤发生率为9.4%.结论 结果表明间隔旁路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右前、中间隔旁路消融时发生房室结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如采用小功率开始消融,可降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作者:田广智;孙立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性肾盂肾炎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发热、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动态测定一组24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年龄(33.6±12.6)岁,高体温(39.1±0.9)℃,基线SIRS评分3.7±0.6]入院后开始治疗之前,以及入院后第4、7天血清CRP值.观察分析CRP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体温、热程、血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基线CRP水平与高体温、热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和0.62);CRP越高,峰值体温亦越高,热程越长,CRP回复正常时间相对延长.当患者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CRP仍可能尚未回复正常.结论 CRP较体温、血WBC计数能更敏感的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通过动态观察血CRP水平有助于评价疾病状态、预后和指导治疗.

    作者:李向阳;蒋莹;陈结慧;祝胜郎;李就鸿;常巨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方法 35例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采用修补术治疗5 d后,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药物口服2周.结果 ①手术时间为30.5±3.6 min,术中无1例患者输血;②术后无并发症发生;③术后1月治愈率为97.14%;④术后1年,经复查胃镜,无1例溃疡复发.结论 修补术后辅以抗溃疡三联药物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疗效确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胡林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抑制血清TNF-α对大鼠脂肪肝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抑制剂己酮可可碱,对乙醇及高脂饮食诱导造模的大鼠脂肪肝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分成对照组、造模组和己酮可可碱组(PTX组)三组,造模组、PTX组采用乙醇及高脂饮食诱导进行脂肪肝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己酮可可碱预防治疗12周.治疗后测定各参数及肝脏病理检查.结果 PTX组大鼠血清TNF-a、ALT、AST浓度及肝脂的含量、肝病理脂肪化程度均低于造模组(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a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能有效防治大鼠脂肪肝形成.

    作者:张瑞红;黄振宇;张雯;钱绍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做好入院宣教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入院宣教是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我院在入院宣教工作上分级管理,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规范入院宣教标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定期对入院宣教的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为患者在后期的治疗护理中良好配合打下了基础.

    作者:吴丽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伽玛刀治疗肺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由于肺脏的解剖关系,很多器官的肿瘤都可以发生肺脏转移,而肺转移癌的化疗效果至今尚不能令人满意.手术切除转移灶也仅仅限于单发或位于一叶或一侧肺内的多发转移,因此,积极探索肺转移癌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广成;秦德华;赵普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状况和病理类型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发病状况和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05年9月间深圳南山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的209例EMS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发病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痛经、月经异常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慢性盆腔痛、不孕)、临床病理类型进行统计.比较EMS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情况,统计各种临床病理类型中不同症状出现的情况.结果 本组资料中209例EMS患者90%集中在25~50岁,其中大于等于46岁女性占20%,有7例绝经后女性发生EMS,占3.3%.痛经在混合型中发生率高,内在型次之,外在型低.结论 EMS的发病年龄随女性绝经年龄的推迟而推后.混合型中痛经发生率高,内在型次之,外在型低.内在型易引起月经改变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外在型引起月经改变低,不孕几率高.

    作者:纵林;单莉莉;孟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戊型肝炎19例临床分析

    戊型肝炎为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肾功能严重损害为主要表现,肝功能也明显受损,出现黄疸,瘀胆和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

    作者:王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性高原肺水肿65例救治体会

    急性高原肺水肿是急性高原病常见且致命的类型[1].现将救治的65例急性高原肺水肿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其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云南白药預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云南白药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门诊随机选择需拔除下颌两侧阻生第三磨牙患者96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结果 药物组48例拔牙创仅1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2.08%;对照组48例拔牙创有7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14.5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云南白药预防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后干槽症效果良好.

    作者:石启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变化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脑脊液(CS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探讨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采集23例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CSF送放免室,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帕金森病组SOD、GSH-P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两组之间CAT、LPO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P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抗氧化酶的变化有关.

    作者:康平;陈泉坤;钟佩怡;李润生;陈运仲;邓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 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保障了医患双方利益.结论 通过对潜在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讨论及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马小红;张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9例诊治体会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妇科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及糖尿病人数比例的增加,以及产妇无限制的高营养致产妇肥胖,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卢守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重症肝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比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提高17.5%,病死率减少22.5%(P值均<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良好.

    作者:张晋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162例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常见原因.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5年162例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对引起ARF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由肾实质性疾病所致的ARF较少,而血容量不足、感染创伤、大手术以及应用肾毒性药物是ARF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肾前性因素、感染及创伤的控制欠佳以及肾毒性药物的不当使用是老年人ARF的常见原因,及时纠正某些可逆因素可明显影响ARF患者的预后.

    作者:贤晓丽;黄晓程;丁淑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干扰素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给氧、解痉平喘、退热等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干扰素肌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止咳、平喘、退热时间及总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效果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辉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监测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检测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寻找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的依据.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正常妊娠晚期胎儿和40例脐绕颈胎儿的脐动脉的多普勒频谱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脐带绕颈组阻力指数(RI)及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值(S/D)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晚期脐带绕颈引起的胎儿宫内缺氧表现胎儿脐动脉的RI增高,S/D值增高.

    作者:黄芸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