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忠;刘建宁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比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提高17.5%,病死率减少22.5%(P值均<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良好.
作者:张晋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寻找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的依据.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正常妊娠晚期胎儿和40例脐绕颈胎儿的脐动脉的多普勒频谱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脐带绕颈组阻力指数(RI)及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值(S/D)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晚期脐带绕颈引起的胎儿宫内缺氧表现胎儿脐动脉的RI增高,S/D值增高.
作者:黄芸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淋病的疗效.方法 120例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青霉素640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三天,并用中药清淋汤3服,治疗三天,辅以外用肤阴洁药液外洗,每日三次;对照组用青霉素640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三天.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是治疗淋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秀超;李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抗菌药物的唾手可得,使生活中及临床医学实残中滥用抗菌素的现象日趋严重.随之而出现的菌群失调、耐药性变异等给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困难.本文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做了初步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作者:张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儿科近几年来收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基本治疗,即卧床休息、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能量合剂、抗病毒、抗心功能不全及抗心律失常.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 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大致正常,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8.6 d,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3.9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黄芪注射液,可缩短疗程,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立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抑制剂己酮可可碱,对乙醇及高脂饮食诱导造模的大鼠脂肪肝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分成对照组、造模组和己酮可可碱组(PTX组)三组,造模组、PTX组采用乙醇及高脂饮食诱导进行脂肪肝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己酮可可碱预防治疗12周.治疗后测定各参数及肝脏病理检查.结果 PTX组大鼠血清TNF-a、ALT、AST浓度及肝脂的含量、肝病理脂肪化程度均低于造模组(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a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能有效防治大鼠脂肪肝形成.
作者:张瑞红;黄振宇;张雯;钱绍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妇科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及糖尿病人数比例的增加,以及产妇无限制的高营养致产妇肥胖,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卢守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 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保障了医患双方利益.结论 通过对潜在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讨论及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马小红;张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甲钴胺(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与维生素B12治疗作比较.方法 20例甲钴胺治疗患者与18例维生素B12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同时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改良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潜伏期,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甲钴胺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维生素B12治疗组(P<0.05),]甲钴胺治疗组面神经电图潜伏期较维生素B12组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并且优于维生素B12.
作者:蔡斌;赵合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对68例秋冬季腹泻婴幼儿患者,采用采用维丁胶性钙、氢氧化铝凝胶、叶酸、潘生丁联合中药服治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组对照.结果 两组患儿均痊愈,未见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用小儿秋季腹泻方治疗婴幼儿秋冬腹泻临床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费用价廉,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邹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探讨胆道造影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110例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资料.结果 术中胆道造影均获成功.阳性率13.64%,准确率98.18%.结论 选择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可减少胆道探查的盲目性,降低胆石残余率和胆管损伤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曹峰;张红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发病年龄、好发部位、瘘管情况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1997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住院手术的38例甲状舌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甲状舌管囊肿在童年发病,位于舌骨平面的24例,多在中线上,3例有瘘管与颈部皮肤相通,36例(94.74%)有深部索带状管道.结论 甲状舌管囊肿多在童年发病,无性别差异.囊肿位于舌骨水平的多.有体表瘘孔的病例少,但易感染.多数有深部索带型管道.手术是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陈展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并休克的护理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特重度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总结经验,找出护理的临床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均安全度过休克期,为远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 深入了解此类病人的病情特点,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尿色及神志的变化,根据各种参数灵活调节补液速度,合理安排补液顺序,是确保患儿安全度过休克期,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吕庆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脑脊液(CS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探讨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采集23例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CSF送放免室,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帕金森病组SOD、GSH-P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两组之间CAT、LPO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P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抗氧化酶的变化有关.
作者:康平;陈泉坤;钟佩怡;李润生;陈运仲;邓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后颅窝肿瘤中常见的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CT诊断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手术后诊断为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CT图像资料.所有患儿均有完整的术前CT扫描图像和术后复查资料.结果 髓母细胞瘤25例,室管膜瘤9例,肿瘤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9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位于小脑蚓部24例,小脑半球1例.肿瘤边界清楚16例,边界不清9例.4例肿瘤内出现囊变,24例均无出血及钙化,轻微钙化一例,瘤周水肿14例,第四脑室受压变形21例,完全消失4例,25例均出现幕上脑积水,均未见脑脊液种植及转移.平扫时肿瘤实质部分为等或稍高密度13例,高于脑实质密度1例,但瘤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增强扫描是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中等增强21例,轻微增强2例.误诊6例.结论 对非典型表现的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CT鉴别诊断常有困难.尤其是对位于后颅凹,脑干中线靠近颅底的小囊性肿瘤CT不易明确诊断,应进行MR检查.以便能使用多平面轴位和多参数诊断,指导临床手术和提供更多临床信息.
作者:李鹤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静滴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静滴抗生素及抗病毒类药物,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96.7%,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嘉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华蟾素(Cinobufacin)穴位注射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活动性肝炎肝硬化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基础治疗.治疗组45例加用抗病毒药物华蟾素5ml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坚持3个月一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肝功能观察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时间(P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01).对照组的肝功能观察指标中仅TBILI有明显改善(P<0.001),两组比较,肝功能四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血常观指标中,仅白细胞(WB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对照组血常观四项指标无改善.治疗组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0.3%、32.8%,对照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7%、14.3%,P均<0.05.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明显控制肝炎肝硬化的炎症活动,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斌;徐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人们的健康与疾病不仅只和自身的生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受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身心理变化的影响.心理治疗就是针对病人的病况,在言语、行为、药物等方面对其进行某种暗示,消除病人的精神顾虑,使其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1-2].
作者:杨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云南白药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门诊随机选择需拔除下颌两侧阻生第三磨牙患者96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结果 药物组48例拔牙创仅1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2.08%;对照组48例拔牙创有7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14.5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云南白药预防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后干槽症效果良好.
作者:石启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ADL的测评.结果 经6~8周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ADL的基本自理恢复率为64%,对照组为23.5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Barthel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作者:肖春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