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维琴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医学院校常用的重要教学手段.我们结合胸心外科的学科特点,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吴彬;薛磊;王来根;徐志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子宫静脉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5例妊娠晚期子宫静脉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临床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2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 子宫静脉自发破裂,常无明显诱因,容易误诊,一旦诊断明确,不管情况如何,均应行急诊手术剖腹探查.
作者:郝凤莲;邱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骨创伤患者在急诊就诊时漏诊的原因,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对3年来我院急诊骨创伤漏诊病例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骨创伤漏诊主要原因有创伤伤情因素、病史采集因素、体格检查因素、医生临床经验因素、影像学检查因素、患者方面因素.结论 提高急诊医生对骨创伤漏诊原因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责任心,是减少漏诊的关键.
作者:胡志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貌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9例貌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例貌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17例;胸闷、气促19例,胸痛14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类以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前壁心肌梗死9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侧壁心肌梗死7例,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其中有6例误诊为AMI.结论 对貌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分析心电图,以减少误诊.
作者:乐兴丁;杨文华;林艺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其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1].但常用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大多为非选择性,毒性较大,不良反应较多.处理化疗不良反应仍是对护士的主要挑战 .细致的护理是保证化疗成功和减少化疗反应的重要措施.现将近年我科23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娟;黄芝玉;朱菊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在治疗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应用.方法 在电视监视系统直视下应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由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引起的移植肾输尿管梗阻9例.结果 9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解除梗阻并放置DJ管,2~7 d血肌酐、血尿素氮降至相对正常水平,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在相对正常范围,尿量正常.结论 运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是一种微创、低风险、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屈国欣;杨景勋;王丽琴;魏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Ommaya储液囊的构造,埋置方法;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制备方法;掌握通过Ommaya储液囊向瘤腔内注入CIK细胞的操作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等.方法 开展该项目前,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使她们充分了解CIK细胞的来源;Ommaya储液囊的构造、埋置方法;CIK细胞回输的技术;强调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严密观察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结果 本组6例病人均能按计划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掌握CIK细胞局部回输的操作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何杏勤;高宗娥;牟永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剂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肥厚152例,应用依那普剂10~20 mg,1次/d口服;吲达帕胺2.5~5 mg,1次/d口服.结果 治疗前后收缩和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有7例患者出现干咳.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改善左室肥厚.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流行性腮腺炎为临床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2003年3月以来,我们对96例门诊和住院有随访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新癀片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琳;林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方法 腹腔镜及胆道镜配合,24例胆道结石患者均常规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放T管引流术(LCTD),1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不放T管一期缝合术.结果 24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术后1例出现胆瘘,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外周血中HBV DNA是反映病毒复制活动直接和可靠的标志,其含量直接代表患者病毒血症水平.近年来,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的不断发展,在HBV DNA定性检测基础上建立了定量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不断提高,在研究病毒感染量与临床病情的关系,进一步评价HBV感染的自然史和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鉴定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PCR-微孔板酶联杂交法定量检测10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以探讨病毒复制水平与血清标志物表现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广大乙肝患者的诊治及预测临床转归提供参考.
作者:施蓉;顾文莉;周慧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新技术,其疗效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获得广泛认可,但其术中或术后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LASIK术并发症近年来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报道[1-3],但对LASIK术后出现瞳孔散大这种并发症国内外尚未见到报道.现将我科1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深入了解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定工具,对某医学院校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个测试集中在一周内完成,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 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预防和治疗医学生的心理疾病.
作者:柯国柱;李子旺;黄丽香;彭芥微;庄泽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 3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 3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严密观察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预见性护理、健康指导.结果 32例病人治愈 27例,治愈率 84.4%,无窒息、压疮等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及时正确的治疗和良好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防止再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秦法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刎颈为耳鼻咽喉科较为多见的急诊之一,因其损伤咽喉、气管、食管、颈部大血管,病情危重,造成死亡或导致功能障碍,影响生存质量.本文就我科近年收治的15例颈刎病人,现将治疗结果及治疗体会作出报告.
作者:刘宗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胆囊切除手术并发胆漏的原因,总结胆漏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4例胆囊切除后并发胆漏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外胆管损伤5例,胆囊管残端漏3例,胆囊床及三角处胆漏16例,15例非手术治疗治愈.9例再手术治愈.其中1例2次手术.结论 胆漏发生原因是手术中解剖不仔细,手术失误,忽视胆道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有关,早发现,根据胆漏原因选择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段瑞华;王满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32例患者进行48颗种植义齿经1~3年随访种植成功及失败因素.方法 采用CDIC叶状,锥状螺旋、柱状螺旋种植体植入,用3m树脂冠部修复及3~6个月延期烤瓷修复.结果 32例患者种植48枚种植体,成功42枚,成功率87.5%.结论 种植义齿高分子修复缺失牙取得长期成功,在于适应症和种植体选择,术前计划,精细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合理种植体系统修复等.
作者:郭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2例青年AMI的高危因素、职业特点、诱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有阳性家庭史、处于高度紧张、大量吸烟、高血压为青年AMI高危人群.结论 青年人AMI症状明显、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作者:方华玲;张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28例绞窄性闭孔疝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采用经腹入路或经耻骨后腹膜外入路或经腹股沟韧带下大腿根部切口和腹股沟切口4种方法治疗.结果 痊愈26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心肺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年老体弱多胎生育的女性出现Howshop-Romberg征伴有急性肠梗阻症状者应考虑闭孔疝的可能.
作者:潘秀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是脑卒中一种重要的临床现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概念、判定标准、危险因素、发生率、与神经症状的关系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评述.
作者:马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