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兴丁;杨文华;林艺婵
本文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运动中发生的踝关节损伤进行分析,以达到加强预防、减少损伤发生率、正确诊断治疗、缩短疗程、恢复功能、延长运动寿命之目的.
作者:陈琳;胡柳;张建营;王飞;潘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剂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肥厚152例,应用依那普剂10~20 mg,1次/d口服;吲达帕胺2.5~5 mg,1次/d口服.结果 治疗前后收缩和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有7例患者出现干咳.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改善左室肥厚.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直肠癌Miles术中,结肠造口分离造口段结肠时,从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系膜根部的后腹膜开始,手指从侧腹膜后间隙向造口方向钝性分离,先分离其后方,再分离前方,一直达腹壁造瘘外口,钝锐结合,切不能损伤腹膜,经腹膜外牵出乙状结肠或降结肠并外固定,腹膜内不需固定结肠.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大便成型表面出现早,排便规律提前,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结论 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腹膜内固定结肠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的缺点,患者术后恢复快,大便成型早,排便规律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会齐;林玉芝;郑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2001~2004年笔者采取颈动脉注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郑应海;龙成华;邹军;唐泽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新技术,其疗效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获得广泛认可,但其术中或术后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LASIK术并发症近年来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报道[1-3],但对LASIK术后出现瞳孔散大这种并发症国内外尚未见到报道.现将我科1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6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给予静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加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口服,对照组给予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口服,后续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用药5~6 h后喘息情况及肺部体征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特别是哮喘严重发作,选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滴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周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在20世纪末得以迅速发展,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它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既能使学生巩固、加强理论课教学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我们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作者:周静华;李汉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抑郁症已成为目前的常见的精神疾患,表现为情感障碍,主要是情绪低下,高兴不起来,心情不畅,有失落感,愧不如人的感觉,看不到自己的成绩等等.或轻或重的都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胸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或心悸,多汗,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有些十分像过去所说的神经衰弱的表现.两者可能是一类病,不过前者情感障碍明显,后者则躯体症状较多.
作者:王芷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静脉补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37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补铁组22例,口服补铁组15例.静脉补铁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0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缓慢静滴,2次/周,共10次为一疗程;口服铁组:复方血康口服液,10 ml/次,每日3次.均同时使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0)6 000 U,3次/周,比较2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尿素(BUN)、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血Hb、Hct、RBC、SI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脉补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铁缺乏、改善肾性贫血有效,疗效优于口服补铁,配合EPO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减少输血.
作者:尚有全;刘诤;李西胜;马世兴;苏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可以用于输入高渗透压液体,也可以用于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或化疗药物[1],避免了由外周静脉输入高渗液或化疗药物引起的血管损伤.中心静脉导管由于能在静脉内较长时间留置,尤其适用于需长期输液而周围血管塌陷、硬化、纤细脆弱不易穿刺者,必要时可用来快速输血输液,而且它可用来监测中心静脉压,估计血容量的情况,因此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就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陈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癌症伴糖尿病患者使用含紫杉类联合化疗方案时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8例癌症伴糖尿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血糖水平严密监测,通过护理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血糖均维持在8.0~13.0 mmol/L.没有一例患者出现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结论 在正确护理和积极临床治疗基础上,癌症伴糖尿病患者使用紫杉类联合化疗方案是安全的.
作者:周晓蓉;顾慧;徐仕林;刘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肝素联合应用在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将4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强心、利尿、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及肝素,每日1次,7~10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酚妥拉明、肝素联合应用是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朝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食管癌、贲门癌所致的食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导致衰竭死亡.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5年3月,对出现梗阻症状又无手术适应证的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和术后复发癌的患者38例,行食管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黄国范;花海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水处理中电解法杀菌消毒目前可分为间接杀菌和直接杀菌两种类型;电解-生物膜法对废水的反硝化脱氮联合处理.结果 电解直接作用于细菌活细胞体,破坏某个细胞器,致使细菌死亡;电化学法与生化法的联合处理,对供水和回用水的反硝化脱氮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两项技术用于水处理都具有很好的前景.
作者:覃旻;孟晓静;邹飞;覃昱;章诗芳;潘铁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乙糖神经节苷脂钠(申捷)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 将64例C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理学疗法、头针、经络导平仪、脑循环仪等常规综合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申捷,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申捷可提高CP的康复疗效.
作者:傅大林;张跃;汤健;吕静;毛春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保脾手术治疗脾外伤的适应证的选择及治疗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精河县人民医院采用保脾手术治疗47例脾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手术均成功,其中明胶海绵填塞止血8例,缝合修补术13例,脾部分切除术23例,全脾切除加自体移植3例.随访6~12个月,所有病人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保脾治疗脾外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张宏伟;陈光利;严新华;海拉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无后囊支撑眼采用巩膜缝线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攀和下攀于睫状体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 例25 只眼,术后随访6~48 个月,平均24.5 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 只眼,0.2~0.4者6 只眼,0.1 者1 只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能使无后囊支撑眼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作者:郑景华;阳征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超敏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时的血清浓度的变化,探讨hsCRP与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患者105例,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40例,单纯T2DM31例,正常对照组3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RP浓度.结果 T2DM或无大血管病变的患者其血清hs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hsCRP浓度较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CRP与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有关,血清hsCRP的检测有助于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诊断及治疗.
作者:施春花;吴小和;王友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核医学教学应结合核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的特点,优选教学内容,更新所授知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强化见习教学等方面,以提高核医学教学质量.
作者:唐小龙;蔡淑玉;周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折裂牙为口腔科常见疾病.目前对折裂牙发生原因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牙根纵折大多发生于无髓牙.根据我科病例回顾性研究折裂牙可以发生于活髓牙也可以发生于无髓牙,并且多发生于磨牙,纵折方向多为颊舌向.从临床表现来看,活髓牙病例较为严重,有时有急性牙髓炎、急性牙周脓肿的表现.以往对折裂牙大多采取拔除后义齿修复的方式[1].近年来对折裂牙的保存修复治疗报道较多.我科对32例纵折牙采取结扎固定、根管治疗后全冠保护的方法修复患牙,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牟素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