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华;李汉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口老龄化加速,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而此病的特点是致残率较高,这将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重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秀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恩度是全球首例血管抑制类生物制剂(一类新药),是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阻断了肿瘤的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的目的.
作者:管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的制定实施,则使我国的药品生产的监督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其对加强药品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药品生产的监督管理仍有很多问题,近期发生的齐齐哈尔假药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为使药品管理更趋完善,本文就在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罗红;乐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胰腺为腹膜后位器官,受伤机会较少,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95~2003年共收治胰腺损伤3例,现就胰腺损伤的诊治、剖腹探查以及腹腔引流在其治疗中的重要性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别必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重要手段之一,而目前化疗药物的口服种类少,静脉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抗肿瘤药物属细胞毒药物,静脉用药一旦渗漏到血管周围软组织中,轻则肿胀剧痛,重则可引起皮肤缺血性坏死,甚至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疾,给病人带来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因此,及时、正确防治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十分重要.我们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月试用地塞米松盐水加冰敷(试验组)防治化疗药渗漏所致损伤,并与传统疗法普鲁卡因等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对照组)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黄芪与刺五加联用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极化液等治疗的基础上用刺五加注射液40 ml、黄芪注射液30~50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 次.15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极化液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为 70.8%,(P<0.0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 刺五加与黄芪联合极化液等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优于极化液等治疗.
作者:宋晓蓉;谢陈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在20世纪末得以迅速发展,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它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既能使学生巩固、加强理论课教学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我们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作者:周静华;李汉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抑郁症已成为目前的常见的精神疾患,表现为情感障碍,主要是情绪低下,高兴不起来,心情不畅,有失落感,愧不如人的感觉,看不到自己的成绩等等.或轻或重的都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胸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或心悸,多汗,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有些十分像过去所说的神经衰弱的表现.两者可能是一类病,不过前者情感障碍明显,后者则躯体症状较多.
作者:王芷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血清颜色对甘油三酯检验结果的干扰与解决方案.方法 在日立7170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上,观察到血清颜色对甘油三酯检验结果具有很强的干扰作用,采用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置一级速率法检测模式,通过重复性试验、对照试验、干扰试验和回收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含量1 g/L的血清标本测得甘油三酯平均值比标准高出0.27 mmol/L;总胆红素含量232 mmol/L的血清标本测得甘油三酯平均值比标准高出0.28 mmol/L.结论 通过改进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程序,可在不影响系统资源的情况下较好地消除了血清颜色对甘油三酯检验结果的干扰.
作者:王文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双瞳孔散大伤者的综合救治方法,以提高存活率.方法 对141例此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和论著复习,探讨各种因素和治疗手段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存活64例,存活率45.4%,按格拉斯哥脑外伤后分级(GCS)标准,其中良好16例,中残20例,中残16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77例,伤死率54.6%,双瞳孔散大时间均>3 h以上.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伴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例,亦应在允许情况下积极予以救治.而建立在积极快速的诊断和多途径治疗方法上的救治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但良好的医患关系和社会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作者:王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损伤和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危险,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因急救、康复、残疾等因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非传染病.本文调查我院4年来共1 757例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旨在了解其特征及发生规律,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枚;董玉莹;邓高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尿道电凝治疗重度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1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迅速控制膀胱出血,疗效满意.复发1例.结论 重度患者的治疗关键是尽早彻底清除膀胱内血块,控制活动性出血点,经尿道电凝治疗是控制膀胱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业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30例)和重度窒息组(38例);另外选择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参数,比较各组间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窒息组和对照组及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血液中WBC、MPV、PDW均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数显著减少(P<0.05).窒息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血液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血液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可作为窒息后多脏器损伤的一个预警参数.
作者:赵秋剑;柳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以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200只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 (CVB3 )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大蒜素小剂量组、大蒜素中剂量组、大蒜素高剂量组,每组50只.注射病毒后即刻给药,连续13 d,于第1个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存活鼠取材.观察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及心肌病理变化,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小鼠在感染CVB3后第1天,NK细胞活性增高,第3天后开始下降,第7天后达到低;T淋巴细胞活性在第7天开始下降,随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心肌酶学在第7天增高有统计学意义.感染CVB3后的第3天后心肌内仅有少量炎症浸润,未有明显病变,第7天病变严重,心肌坏死和炎症浸润程度均较重,呈片状.小剂量的大蒜素可提高活性下降的NK细胞、T淋巴细胞的活性,减轻心肌细胞的病变,中剂量的大蒜素疗效明显,大剂量的大蒜素未能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疗效.结论 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蓝景生;潘兴寿;黄照河;陆克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早期拔管行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例12例,设为序贯组,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导管,改用双相气道天压通气(BiPAP),以后渐减支持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选择同样病情病例10例作为对照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PSV)方式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感染、通气及氧合指标,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天数及复插和院内死亡的情况.结果 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9.33±29.01 h和133.70±55.30 h,P<0.05;序贯组的复插率和院内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对因肺部感染致COPD急性加重插管上机病例,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改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叶钢;孙亚雄;孙玮艳;高铁婴;甄根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开封市金明区从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2003、2004、2005年三年来我区防疫站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登记表并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共检测从业人员16 580人乙肝感染阳性检出人数为530人,阳性检出率为3.19%,2003~2005年已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依次呈下降趋势.结论 开封市金明区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三年来HBsAg携带率呈下降趋势,表明对该行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加大监管力度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卫东;王文辉;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部CT对急诊病人诊治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对合并有中枢神经症状的472例急症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的结果.结果 本组CT检查为阳性结果的258例,占54.7%.其中脑外伤329例中178例CT检查为阳性,占54%;怀疑脑血管病变49例中,40例CT检查为阳性结果,占81%.结论 颅脑疾患者病情具有变化快的特点,CT薄层扫描可以准确地诊断脑干和小脑的小出血灶,快速发现、观察病情并施以适当救治,对提高治愈率有很大帮助.
作者:顾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复杂,采用单一疗法往往效果欠佳.笔者自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郜中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于夏秋季,以7~9月为常见.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患者常有明显疫水接触史,常为初次重度感染,以发热、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为主.笔者应用青蒿琥酯联合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患者22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手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时应用带真皮血运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腹部带真皮血运的皮瓣转移修复,并根据临床病例中不同情况对骨折、肌腱、神经损伤妥善处理.结果 所有皮瓣外形良好,与周围皮肤平整无臃肿,指腹侧皮瓣无皮下滑动感及持物不稳,患者均感满意.结论 带真皮血运皮瓣取材方便,手术简单,可随意切取大小,断蒂早,手术简单易行,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首选.
作者:李佳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