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凤;应成珠;吴李香
目的:观察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痹阻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28天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4天、28天腰背疼痛改善显著.结论:运用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李小潘;王宁莉;林丹;韦秀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法治疗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肺大疱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三孔组(38例)和单孔组(60例),三孔组在胸腔镜下行三孔法治疗,单孔组则在胸腔镜下行单操作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气胸复发率.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与三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住院时间和术后气胸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胸腔镜下三孔法相比,胸腔镜下行单操作孔法治疗有助于缩短肺大疱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脑外伤综合征为患者在脑外伤治疗恢复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脑功能障碍往往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目前,对于大脑高级功能的康复尚无完整的康复认知理论,主要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高压氧、中医中药治疗等,本文通过分析各种方法对脑外伤综合征患者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吴佳玉;苏清岩;甘剑;彭慧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下肢肌群综合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下肢肌群综合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股四头肌训练,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伸肌峰力矩(PT)及总功量(JW)、平均功率(AP)、伸屈肌单次大作功量(MRTW)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肌群综合训练能有效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膝部肌群力量,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作者:黎小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复方芪麻胶囊对高血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牛黄降压胶囊组及复方芪麻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灌胃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并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测量各组大鼠主动脉弓壁厚度;建立气虚血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牛黄降压胶囊组及复方芪麻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口服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复方芪麻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均显著降低(P<0.01),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弓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P<0.01);与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相比,复方芪麻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芪麻胶囊具有一定的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作用.
作者:蔡大可;陈玉兴;曾晓会;黄雪君;甘海宁;姚楠;黄丹娥;曾巧煌;张成哲;卓俊城;王清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对急性发作且伴有下肢疼痛剧烈的患者不能立刻给以手法治疗,此时应用侧隐窝技术可以迅速止痛,为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二者结合不仅可缩短治疗时间,还提高了治疗效率,推拿联合侧隐窝注射疗法是值得推广的一个临床路径.
作者:李应志;秦春晖;陈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下背痛患者经过瑞士球训练治疗前后腰部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方法:选入25例下背痛患者,给予每周5次,持续3周的瑞士球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腰部两侧竖脊肌与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取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和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结果:治疗前腰部两侧竖脊肌、多裂肌RMS、M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RMS(分别为18.14±3.33、17.42±3.71)较治疗前增高,痛侧MF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91.59±11.36、95.38±1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士球训练治疗后,下背痛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收缩能力较前增强,疲劳度较前下降,核心肌群稳定性明显增加.
作者:王泽熙;姜贵云;刘艳成;刘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联合不同护理方式对可达龙药物外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可达龙药物外渗患者,并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在喜疗妥软膏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8.33%)、静脉炎发生率(3.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疗妥软膏联合优质护理在可达龙药物外渗患者中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秋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叶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9月~2016年12月,对98例术前疑诊或诊断为I~IIIa期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后,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作长约4cm的切口为主操作孔,未用器械撑开肋骨,腋中线第8肋间小切口置入胸腔镜,行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结果:98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胸小切口辅助切除手术,余均成功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其中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36例右肺上叶切除,6例右肺中叶切除,16例右肺下叶切除,1例中上叶切除,1例中下叶切除;手术时间125.4±5.4min,术中出血量80.2±6.5mL,无术中输血;术后并发肺炎5例,肺不张3例,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而好转.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赵青武;李锐;李佳;林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及伴随证候的变化,评价小儿解热颗粒对小儿AURI的退热作用及综合疗效.方法:将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小儿解表颗粒,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进行治疗,7天为1个疗程,患儿少坚持服用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退热时间(t=21.51,P<0.05)、鼻塞流涕好转时间(t=18.33,P<0.05)、咽痛消退时间(t=16.71,P<0.05)、止咳缓解时间(t=19.84,P<0.05)均短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解表颗粒退热作用稳定持久,且能有效改善鼻塞流涕、咽喉肿痛、止咳等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临床作用优于常规西药利巴韦林颗粒.
作者:汤婷婷;任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例,1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组,所有患者采取密固达治疗,常规组辅以常规护理,全面组辅以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原因、密固达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全面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全面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全面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原因、密固达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对用药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郑延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90例为肺癌组,肺良性病变者90例为良性病变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9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的水平.结果:肺癌组的四项血清标志物水平联合检测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肺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敏感度中,CA125的敏感性和准确度相对较低,但其特异度较高.结论: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宗明;潘诚志;杨国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等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MA、MBI、ST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MBI、STEF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FMA、MBI、STE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选择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对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彩凤;黄裕桂;张荣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3月~2016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观察组则采用知信行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ITAQ评分、SDSS评分、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和随访半年后的ITAQ评分、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饮食、康复训练、体能训练、社会活动、生活习惯等6项遵医行为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半年后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清荣;林素兰;林世泽;庄香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于娟教授从事推拿临床工作近30年,在临床工作中治疗了众多急性乳腺炎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将介绍于娟教授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以供临床借鉴.
作者:冯园园;郭艳红;吴静;于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儿科住院部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以2015年7月我院实行儿科护理安全改革为分割点,其中1~6月收治的患儿为对照组,7月至次年1月收治的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则为7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例(P<0.05).结论:克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影响因素,加强制度改革,能够有效保证护理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姜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给予服用自拟清热活血方(丹参、川牛膝、苍术等),对照组则服用甲氨蝶呤(10mg,1次/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试验组晨僵评分、肿胀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随着人口老年化速度的加剧,肺部感染是80岁以上老年人的首要致死原因,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衰退表现,如胸廓的变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和残气量增加等导致其呼吸运动减弱、换气功能障碍、咳嗽排痰动作减弱.因此,老年患者极易出现排痰不畅、痰液堵塞呼吸道等护理问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护理问题如缺氧、窒息、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常危及患者生命.笔者从吸痰时机、吸痰体位、吸痰管、吸痰深度、吸痰技巧等方面着手,做好有效吸痰.避免或减少人工气道的建立,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经济负担.
作者:张焕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美容整形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口腔急诊收治的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缝合处理,观察组进行美容整形修复缝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缝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和伤口裂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容整形修复缝合方法与常规缝合方法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裂开的发生,减少术后瘢痕的大小,达到美观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齐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评价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患侧肩部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通过软尺测定手背的肿胀程度,通过Fugl-Meyer(FMA)量表评定患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疼痛、肿胀、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韦继流;唐文成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