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梅;张甜
痹病学科的发展应围绕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展开.内涵建设应着力于阐释痹病的概念、病症命名与分类,揭示痹病的病因病机,辨识临床的常见症状与症候,确立有效的治疗原则与治法.外延建设则应侧重于充分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手段,将成果融入学科研究中,推进痹病治疗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的产生.因此,本文针对中医痹病的历史发展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杨昊偌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心理健康状态、生活事件对肺结核患者疾病发生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与LES调查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110例肺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结果:初治治愈组和复治未愈组患者LE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治愈组SCL—90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已治愈的肺结核患者SCL—90总分比复治未愈组要低(P<0.05).结论:心理健康状态、生活事件对肺结核患者疾病发生和疗效有影响.
作者:厉春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原因,旨在为临床.方法 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出血的原因.结果 57例患者中无排卵患者39例(68.42%),营养失调有11例(19.30%),精神紧张和压力过重、情绪影响的7例(12.28%).结论 青春期功血女性患者以无排卵者较为常见,临床诊断需要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治疗常选择性激素以促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和恢复正常为目的.
作者:桑军霞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日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疾病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为88.00%,依次高于常规组的72.00%和61.33%,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日常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度,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模式,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切实可行的途径,值得推广.
作者:刘燕;曹菲霞;刘恒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1例产妇,设为对照组,该组行常规护理,对产妇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1例产妇,设为观察组,该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时、产后出血情况、大量失血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可降低产妇的出血量,也能规避风险,可予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雪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PBL教学法在皮肤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12月-2018.1月间在我院皮肤科实习的62名护理专业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习生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名,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法,对照组传统LBL教学法,评价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与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出科理论、操作、病例书写、健康宣教效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满意度29例(93.55%),高于对照组23例(74.19%),(χ2=13.853,P<0.05).结论 临床在皮肤科实施P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健康宣教能力及满意度.
作者:梁福荣 刊期: 2019年第12期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多种损伤单独或复合存在,导致合并发生的脑性损害.临床根据损伤的范围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其中原发性脑损伤是指脑震荡、脑挫裂伤和原发性脑干损伤等;继发性脑损伤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等.轻度颅脑损伤常伴有慢性头痛和脑震荡;中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常伴有持久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各项功能,影响生存质量[1].而高压氧治疗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率高,对急、慢性病症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促进昏迷觉醒,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减少后遗症,改善和提高生命质量.但因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也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开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称之为慢阻肺,作为现阶段为常见慢性气道疾病,该类疾病作为临床常见致死因素,占到3、4位.近些年来,临床对慢阻肺疾病相关研究侧重点为发病危险因素、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干预和药物个体化治疗等领域.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慢阻肺人数基数大,因此,临床实际研究过程中,对不同患者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本文就将近些年来研究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评估措施,并提出个体化治疗策略,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诊疗慢阻肺研究水平.
作者:周春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CT增强扫描(CECT)对3cm以下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的80例直径小于3cm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ECT和CEUS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结果 病理诊断43例为恶性肿瘤,37例为良性病变.CEUS诊断灵敏度93.02%,CECT诊断灵敏度88.37%,两者联合诊断肾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灵敏度可达到97.67%.结论 CECT与CEUS联合用于诊断<3cm的肾肿瘤有较优的诊断能力.
作者:张志鹏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平喘止咳汤的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喘止咳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血气和肺功能明显改善,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平喘止咳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气和肺功能.
作者:万志刚;吴敏;魏秀元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卧位管理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且并发症、后遗症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舒适护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联合CT在脾脏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脾脏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诊断,研究组应用腹部超声联合CT诊断.结果 研究组诊断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过程当中,腹部超声联合CT的诊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荣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在治疗偏头痛时,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治疗过程当中使用中医辨证方法,对照组则通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方法进行治疗,然后针对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偏头痛时,中医辩证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相当显著,可实现对患者预后的有效改善.
作者:杨博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用药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给予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用药方案对于临床疗效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晓茹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应用三维适形放疗不同联合方式治疗的临床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5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吉奥联合顺铂同步放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随访1年,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均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及放射性食管炎比较无意义(P>0.05);1年生存率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患者不良反应较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作者:陈刚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施以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7月我院7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患儿档案资料,以数字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施以个体化心理护理与日常护理,评估两组治疗后60s内停止哭闹及一次刺穿成功状况、家长满意状况.结果:两组相较而言,实验组治疗后60s内停止哭闹比、一次刺穿成功比、家长满意状况均较高(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施以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显著提升家长满意状况及一次性刺穿成功几率,缩短患儿哭闹时间,临床实施情况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唐文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PDR玻璃体切除患者中应用预警机制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PDR玻璃体切除患者6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警机制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精神状态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R玻璃体切除患者中采用预警机制人性化护理,改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精神状态,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张晔君;王珊珊;李春艳;丛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鉴于外科技术的逐步健全,机器人手术成为各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案.以泌尿外科为例,机器人手术以操作精准、视野清晰的特点,减少患者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还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把控患者恢复效果.对此,笔者以机器人手术为前提,探讨其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本文首阐述了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其次对其质量控制要求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其质量管理的相应措施:定期组织培训并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安排专人管理数据;及时将原始资料进行保存和收集,方便核查;明确落实首诊负责制度;规范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并严格落实科室诊治制度等,旨在进一步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为促进医学技术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作者:朱正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晚期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施以恩度及化疗联合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21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提取80例作为实践对象,将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施以常规治疗及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指标对比差异明显.讨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施以恩度联合化疗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
作者:张浩 刊期: 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