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远程胎心监护在高危妊娠的临床应用

李晓燕

关键词:远程胎心监护, 高危妊娠,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远程胎心监护在高危妊娠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一年之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孕妇进行基本的信息采集,选取其中的96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怀孕时间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为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有48位孕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监控胎儿的胎心,对照组孕妇在家中进行胎心次数的监测并使用常规的无刺激的胎心监护检查,实验组采用远程胎心监控设备进行无刺激的胎心监护.统计两组孕妇的胎心监护的效果以及围产儿的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远程胎心监护在高危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孕妇的胎儿的胎心异常情况检出率为47.9%,高于对照组的16.7%;实验组的预后不良情况有1例,对照组有3例.结论:在对胎儿进行胎心监护时,采用远程胎心监护设备能够更加有效的将胎心异常情况检测出来,降低围产儿的不良预后情况的发生几率,提高了胎心监护的有效性,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全面护理模式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究全面护理模式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全面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与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情况,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商莹;李治兰;丁宪群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方法研究进展分析

    临床尿常规检测是传统的用来检测人体是否存在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物理学、化学以及显微镜的检查模式.在新型的临床尿常规检查中一般采取尿液自动化学分析仪以及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去完成.随着医疗水平的蓬勃发展以及尿常规检验设施的完善,对患者的疾病检验以及治愈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上是一项不可被忽略的检验技术,其对于患者的肾脏以及尿路的疾病的诊断以及后续治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在尿常规检验中主要包括对于患者尿液颜色、性状、酸碱度、蛋白质以及红白细胞等等成分的精密检验.本文主要研究了尿常规检验在临床上的实际运用,希望为促进疾病治愈体系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米鲜艳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行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40例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大致相同.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胡天亮;谭少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0神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临床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研究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神经外科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方式相比具有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张金霞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持续性质量改进在医院供应室管理模式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质量改进在医院供应室管理模式中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后实施了持续性质量改进管理,随机选择管理前后各500份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的无菌物品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同时随机挑选实施管理前后各50例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实施管理前后的医院供应室管理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前清洗质量不合格率为2.60%、包装质量不合格率为3.80%、灭菌质量不合格率为0.80%,实施管理后清洗质量不合格率为0.80%、包装质量不合格率为1.00%、灭菌质量不合格率为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满意率为94.00%远远高于实施管理前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供应室管理中,应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模式,能够提高洗、包装、灭菌质量的合格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翠娥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的患者给予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此设备由天津好康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志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纳入院内收治的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67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原发病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中重度疼痛例数显著减少(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无痛及轻度疼痛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45%,对照组为26.87%,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开展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在改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李骏峰;王虹;张佩兰;董成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患者,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专科护理质量、消毒隔离技术、文书的规范性和护患沟通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精力、社会生活、睡眠质量、躯体活动)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陈志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浅析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与探讨乳腺纤维瘤经过乳晕切口切除术的治疗后,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不仅要进行一般护理,还要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一般护理这一种方式即可.结果:两组患者的接受了手术治疗并进行护理后,在切除甲级愈合等指标上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房对称性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对称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术后统计,观察组患者对术后的恢复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乳晕切口切除术对腺纤维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若是能够对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则会帮助患者加快愈合的速度,减少需要恢复的时间,并且能够提高治疗成效,使患者能够更加满意护理的效果.

    作者:袁亚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的作用的相关观察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的作用的相关观察.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满意度、主观舒适度、心理状态指标及血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主观舒适度、心理状态指标等评分及血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石镜;周亚茹;王艳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对瑞氏染色效果的评价

    瑞氏染色是细胞学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对于染色结果的重要性及染色的方法学问题已引起全国血液学工作者的重视.血液学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在1976年成立了染色和染色方法专家小组,1984年确定Romanomsky染色为参考方法.

    作者:石丰莲;王洪云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产妇产后健康指导

    目的:本研究针对乙肝产妇所具有的独特心理特征,分析影响特殊产妇母婴同室护患沟通的原因.以便对母婴同室产妇采用更加恰当的沟通方式方法,进而完善对母婴同室产妇的临床护理及有效的临床指导.由于乙肝产妇因自身问题,害怕将今后生活中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给高危妊娠产妇造成的心理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应用护理干预对改善此类产妇身心状态的有效性及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模式.

    作者:刘琼;刘春玲;王毅;刘玉潇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责任制护理脑血栓患者的康复价值体会

    目的:研究对脑血栓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时段内我院治疗的50例脑血栓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责任制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敏;欧小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骨折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骨折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98例,在DR平面的基础上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并应用MPR、SSD、VR等技术进行后处理,对DR、比轴位图像以及三种后处理技术对于不同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MPR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5),而在临床分型方面,MPR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显著低于DR和SS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与MPR、VR等后处理技术结合能对骨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进行正确分型,有利于治疗方案的有效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沈智蓉;程静;陈冲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患者98例,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精神状态评分及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A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其采用人性化护理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王珊珊;李春艳;丛兰;周力影;张晔君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用药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给予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用药方案对于临床疗效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晓茹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双源双能量CT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双源双能量CT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CT单能量扫描,观察组采用双源双能量CT评估.结果:观察组动脉期CT剂量指数为(10.49±0.36)mGy,对照组动脉期CT剂量指数为(0.21±0.05)mGy,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者动脉期碘值为(0.50±0.02),治疗无效者动脉期碘值为(13.25±1.5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双源双能量CT应用到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的评价过程中,通过对动脉期碘值的观察,能够有效明确患者是否治疗有效,与单能量CT相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明;马东玉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急诊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心衰控制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衰控制的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血气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相近;治疗后观察组血气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药物联合急诊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和血气情况,纠正心衰,减少不良预后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轩诗旭;轩诗琳;刘晶晶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已经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主要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报道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罗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肝素钠、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用于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肝素纳、肝素锂抗凝血浆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是否可以代替血清进行检测.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液常规生化检验的患者40人.其中包括病患20人和健康体检者15人.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并将血液标本分别注入普通试管和肝素钠肝素锂抗凝管中.使用同一生化分析仪进行常规生化项目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锂(除开P、K、TCa)与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有很好的相关性(r>0.800).结论:只要建立适用本院的血浆换算体系,在部分项目中,肝素类抗凝血浆可以代替血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部分项目不适用于肝素类抗凝血浆.

    作者:秦先兵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护理干预进展研究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大脑出现慢性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因此,患者会因疾病因素造成一系列不良情绪,对生活及其后期治疗失去信心.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头痛、头晕症状,常伴有心烦、耳鸣、烦恼易怒等,为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相关研究表明,对临床上述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变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增加临床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近些年来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我院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为后期医学者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黄春灵 刊期: 2019年第12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