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双能量CT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明;马东玉

关键词:双源双能量CT, 晚期胃癌, 化疗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双源双能量CT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CT单能量扫描,观察组采用双源双能量CT评估.结果:观察组动脉期CT剂量指数为(10.49±0.36)mGy,对照组动脉期CT剂量指数为(0.21±0.05)mGy,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者动脉期碘值为(0.50±0.02),治疗无效者动脉期碘值为(13.25±1.5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双源双能量CT应用到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的评价过程中,通过对动脉期碘值的观察,能够有效明确患者是否治疗有效,与单能量CT相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体架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两种不同的体架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摆位误差及外放边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4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体位固定装置使用胸腹平架,20例使用乳腺托架,所有患者在放疗前应用机载影像系统获取锥形束CT图像,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 beam CT,CBCT)图像和计划图像融合,然后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并根据摆位误差计算各组PTV外放边界.结果平架组中心点偏差X(左右)为(2.9±1.6)mm,Y(头脚)为(3.3±1.8)mm,Z前后为(2.6±1.6)mm,乳腺托架组中心点偏差X(左右)为(2.5±1.7mm),Y(头脚)为(3.2±1.7)mm,Z(前后)为(3.6±1.6)mm,胸腹平架组在前后方向的误差值比乳腺托架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与前后方向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平架组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外放边界分别为8.2mm、9.4mm、7.6mm,乳腺托架组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外放边界分别为7.4mm、9.3mm、10.3mm,胸腹平架组在前后方向外放较托架组小.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使用胸腹平架在前后方向误差更小,更能提高摆位重复性,从PTV外放考虑,胸腹平架组在前后方向更能保护正常组织.

    作者:王燕丽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两种方法检测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结果分析

    目的 探究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O型血孕妇IgG抗体的效价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测的240例O型血RhD阳性孕妇,采用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IgG抗-A及IgG-B效价.结果 微柱凝胶技术测定IgG-A和IgG-B效价几何均数均明显高于传统试管法测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技术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试管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相较于传统试管法,检测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一灵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脓胸穿刺引流临床救治体会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脓胸临床特点评估超声定位下脓胸穿刺引流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近4月来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病人因病情加重转入ICU作为研究对象,一例病人合并基础肺功能差、营养不良及心肺复苏术后,另一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尿毒症性心脏病心功能IV级,具体治疗方案见下文.结果 两例患者均成功脱机拔管,心肺功能、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胸部影像学明显吸收好转.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效果肯定,不失为一种代替胸腔镜下置管引流手术方式.

    作者:蒋启鑫;赵红梅;刘锋;李石林;王盘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营养支持治疗.对2组转归结果的差异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长为(7.13±2.67)d、ICU住院时长为(8.33±2.14)d,均短于对照组无创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干预,可缩短无创通气时长和ICU住院时长,效果显著.

    作者:庞彩珍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症的重要场所,护理水平能够直接体现医院急救水平和综合实力.由于急诊科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常对护理人员在技术水平、病情观察、应急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决定了急诊科是一个护理风险系数较高的科室,急救工作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了更好地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李新文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甲减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甲减伴有抑郁情绪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减伴有抑郁情绪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评分及通过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减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给予其完善的心理护理,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的情绪,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同时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光敏;郭靖;王思思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1类致癌原.因此,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是防治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中西医治疗本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寇世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黏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对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5例我院接收的黏连性肠梗阻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采取开腹肠黏连松解术)与观察组(n=25,采取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对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要少,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要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再次手术例数较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结论 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具有微创特点,并发症少,术后再次黏连的几率小,值得推广.

    作者:高林山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目的: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结合针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两年之内接受治疗的61名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患使用常规中风护理治疗,实验组病患在使用常规中风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药结合的治疗方式,即中药辩证内服、中药熏蒸、针刺治疗结合开展的治疗.护理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并在治疗完成一个月后进行随访,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将两组的疗效对比发现,实验组治疗结束一个月后的肌肉张力明显增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有所提升,神经功能性缺失得到较强恢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患使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改善病患的病情,帮助病患尽快恢复.

    作者:陈文科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的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医学护理也就向着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的方向进行改革,这也是对现代医学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护理工作,更加寻求人性关怀护理和优质护理,更加从一个新生生命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对待其护理过程.护理工作人员,在面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都是要根据其现实情况和幼儿简单的肢体动作或者哭闹传达其自身需求,因为新生儿自身还没有形成既定的的意识和行为诉求方式,所以从护理的角度出发,优质护理对于自身功能不健全或者身体机制不成熟的社会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生儿的护理上,优质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新生儿更好的成长,而且对于新生儿的生理机能的成长机制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更能提高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史慧香;于娅娟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的质量管理

    本文首阐述了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其次对其质量控制要求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其质量管理的相应措施:定期组织培训并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安排专人管理数据;及时将原始资料进行保存和收集,方便核查;明确落实首诊负责制度;规范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并严格落实科室诊治制度等,旨在进一步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为促进医学技术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作者:朱正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生病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一时间段内医院收治的儿科重症病毒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的对症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法,然后按照统计学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采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方法能够大大提升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在今后生病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可大力推广.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浅析门诊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自我防护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在自我保护中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门诊投诉接受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选择49例门诊护理投诉在研究过程中,分类和总结,分析投诉产生的原因,针对相关问题,做了一个良好的责任部门,并提出预防措施和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在分析纠纷的原因,提出对策处理,防止纠纷,树立优质服务的概念,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处理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患者的利益.护理综合素质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有力保障.结论: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法律意识,降低风险系数,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大限度地防止护患纠纷,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联合运用放疗与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与毒副反应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放疗和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与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5-2018年于我院就诊的80位中晚期宫颈癌的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联合运用放疗与化疗,为联合组:另一组患者仅放疗,为放疗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发生的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CR率为47.5%,缓解率为82.5%.放疗组的CR率为25%,缓解率为52.5%.在毒副作用上,联合组骨髓抑制、直肠反应、胃肠道反应、泌尿生殖道反应、3-4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5%、42.5%、52.5%、1%、7.5%,均高于放疗组.结论:联合运用放疗与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缓解率、控制率较高,但相较于单纯放疗,患者发生毒副反应较多.

    作者:康标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研究进展

    隐球菌性脑膜炎(CM)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侵袭导致的真菌感染,而T细胞免疫缺陷是这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于长期进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实体气管骨髓移植者、糖尿病及肝硬化患者患病几率均较高.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发达国家中的隐球菌病发病率已经在不断下降,但部分发展中国家,隐球菌脑膜炎算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机会感染虽然积极的抗真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临床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也是非洲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先就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情况与治疗进展,为临床后期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通过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通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好转情况[1].结果: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手术治疗观察后,对照组55人治愈30例,好转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2.72%;观察组55例患者通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治愈37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09%;将两组术后结果统计进行对比分析.结论:通过统计学分析的方式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发现P<0.05,有着很明显的疗效差异.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1].

    作者:陈移山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5A护理模式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5A护理模式对患者的肾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护理组(44例)、对照组(44例),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5A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肾功能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清肌酐及血尿酸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护理组患者QOL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5A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血清肌酐及血尿酸氮水平,修复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亮;丛阳;王晓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以本院收治的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66例进行观察,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33例采用低剂量黄体酮治疗(100mg/d),研究组33例采用大剂量黄体酮治疗(300mg/d).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常规组,且阴道出血量、总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来讲,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相对而言,大剂量黄体酮治疗方案的效果更佳,患者康复较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张凤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探讨MR对髌骨软化症的诊断及分级价值

    目的:探究对对髌骨软化症诊断及分级时,应用MR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MR检查,观察MR对于患者的诊断和分级情况.结果:MR对所有患者髌骨软化症均作出分级,和手术检查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对髌骨软化症诊断及分级时,应用MR的价值显著,其能够准确分级并做出诊断,故可应用于临床推广检查中.

    作者:王宝军;佟艳龙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膝关节镜术后不同冰敷时间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临床治疗中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采取不同的冰敷时间,研究治疗方法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的84例接受膝关节镜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冰敷时间帮其减轻肿胀与疼痛感.参照组做完膝关节镜术对患者膝关节及周围皮肤连续冰敷24小时;研究组患者从做完膝关节镜术对患者膝关节及周围皮肤进行24小时冰敷,每天需要进行4次30分钟的间断性冰敷.经过不同时间的冰敷后对比两组术后患者在12小时、24小时之后的症状.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冰敷时间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症都得到了改善,冰敷12个小时后参照组剧烈疼痛患者18例、出血患者8例、肿胀患者6例、其它并发症4例,明显低于研究组剧烈疼痛患者24例、出血患者10例、肿胀患者8例、其它并发症5例;冰敷24小时后参照组剧烈疼痛患者10例、出血患者2例、肿胀患者2例、其它并发症1例,也明显低于研究组剧烈疼痛患者20例、出血患者6例、肿胀患者4例、其它并发症3例.两小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持续法冰敷进行临床治疗使患者身体情况得到了改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