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卫吉;陈东光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50例BPH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IPSS、QOL评分及Qmax、PVR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TURP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前列腺增生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BPH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培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初期外伤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48<0.01);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7天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可有效缓解肿痛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UF-1000i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108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分别进行UF-1000i尿液分析、显微镜检测。结果:UF-1000i尿液分析相比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5.0%;白细胞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88.06%;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F-1000i尿液分析的符合率较高,但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因此对结果异常的患者应进行显微镜复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梁振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护士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管理可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优护服务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欧艳;麦海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痛风湿热蕴结型住院患者采取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4例(占50.0%),好转14例(占29.2%),未愈10例(占20.8%),总有效率为79.2%。结论: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疗效显著。
作者:王洋;王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站立及行走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恢复和提高步行能力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本文总结近几年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作者:曾海潜;罗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92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并积极辅以树脂石膏固定桡骨骨折关节及前臂肌肉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其中优57例,良27例,差8例,优良率为91.30%。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可有效减少桡骨远端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及不同程度的畸形、功能障碍,对患者腕管正中神经损伤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桑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外伤、退行性病变、炎性疾患等原因所致的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半月板全切除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缝合修补术、留置保守处理、异体半月板移植及组织工程,术后及时、准确的康复锻炼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尤其重要。
作者:闫虎;孙远标;孙力盟;张秋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QO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丽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抗炎、洁尔阴洗液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洗剂(龙胆草、败酱草、蛇床子等)冲洗阴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3.9%(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莉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终止时机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Apgar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终止妊娠时间≤孕34周、孕35~36周及孕周≥37周,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终止妊娠时间≤孕34周新生儿窒息率、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36周及孕周≥37周终止妊娠(P<0.05)。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应以新生儿存活和孕产妇健康为原则,综合考虑孕产妇病情和胎儿成熟度选择孕周34周后终止妊娠。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对策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围术期全程护理、紧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出血原因较多,加强围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
作者:张银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活跃期初产妇的效果。方法:1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检和产时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跃期初产妇基于常规产检和产时护理实施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和产科质量,有利于产妇安全度过妊娠期与分娩期。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Ⅱ型糖尿病人出院指导的方法和体会展开研究分析。方法:482例Ⅱ型糖尿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治疗组采取综合出院指导方法,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6%(P<0.01);治疗组满意度为98.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8%(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人予以出院前综合指导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丽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探讨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从病因出发,早期积极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术前进行高危人群的评估和相关手术的心理辅导;术中配合医师,尽量减轻危险因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并鉴别相似疾病症状、体征,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落实预防性抗凝治疗。
作者:柳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功能护理措施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1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吞咽康复功能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吞咽障碍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桂香;沙丽曼;王雅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常见的三类运动损伤(关节扭伤、骨折、肌肉撕裂)的镇痛效果。方法:27例关节扭伤患者、25例骨折患者、26例肌肉撕裂伤患者均采用腕踝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15min、30min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价镇痛效果。结果:治疗5min后,三类运动损伤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min、30min后,关节扭伤总缓解率显著高于骨折和肌肉撕裂(P<0.05);VAS、PPI评分均表明腕踝针治疗对三种运动损伤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对关节扭伤的镇痛效果好,其次为骨折和肌肉撕裂。结论:腕踝针治疗对关节扭伤、骨折和肌肉撕裂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对关节扭伤的镇痛效果尤为显著。
作者:蔡雄茂;吴巧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按其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分别采取康复训练、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3425<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饮片与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的用量、销售金额及处方数等。结果:2012年中药销售收入为98.02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95.1%(93.21万元);2013年中药销售收入为170.22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95.9%(163.28万元)。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较卫生清洁,还可防潮防虫;中药配方颗粒剂不仅可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为医院创造效益。
作者:林朝龙;廖琳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