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评判性思维在门诊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欧艳;麦海芬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护士长, 门诊, 护理管理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护士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管理可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优护服务收到满意效果。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出院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此外,试验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显微手术配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综合治疗以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应用显微手术配合伽马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70例,并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观察其术后情况。结果:经过6~12个月随访,肿瘤体积缩小48例(68.57%),不变20例(28.57%),增大2例(2.86%);听力保留率为72.00%,出现患侧面神经一过性受损2例(3.3%)。结论:显微手术配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颅神经损害,对听神经瘤有较高的肿瘤生长控制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陈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站立及行走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恢复和提高步行能力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本文总结近几年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作者:曾海潜;罗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卢桂梅肝升肺降理论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经验总结

    卢桂梅教授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其在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方面,根据肝升肺降理论调畅气机,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将整理跟师卢教授的学习笔记和临床医案,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作者:黄凡;原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在常规围产期保健基础上采取妊娠期血糖管理,同期9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予常规围产期保健,记录两组对象母婴并发症、分娩方式、死亡率。结果:两组对象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管理可有效保证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围产儿生命安全。

    作者:姜孝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困难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6例呼吸困难早产儿早期均采用CPAP联合珂立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3例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亦显示病情明显好转;治疗2小时后,患儿的FiO2、PEE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疗效更佳。

    作者:陈跃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将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照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PFNA相比锁定钢板具有微创化、失血少及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等优势,从而更有利于帮助老年患者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恢复。

    作者:陈绍辉;陈演;孙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采取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分析效果。结果:术后褥疮1例,尿路感染1例,采取相应处理后很快治愈。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两种标准诊断的糖尿病前期血糖血脂异常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糖尿病前期(PDM)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方法:51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HbAlc标准与OGTT试验诊断PDM,比较两种标准诊断的PDM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HbAlc诊断的PDM组患者TC、FPG、2hPG、HbAlc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NGT组患者(P<0.05);OGTT诊断的PDM组患者TG、FPG、HbAlc及2hPG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HDL-C显著低于NGT组(P<0.05);HbAlc诊断的PDM组患者FPG、2hPG水平明显低于OGTT诊断的PDM组患者(P<0.05);HbAlc诊断的NGT组患者FPG、2hPG水平明显高于OGTT诊断的NGT组患者,而HbAlc水平低于OGTT诊断的NGT组患者(P<0.05)。结论:HbAlc与OGTT诊断的PDM患者均存在糖代谢脂代谢异常,但HbAlc诊断程度相对较轻,具有不同的DM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

    作者:陈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尿中红细胞、白细胞的UF-1000i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UF-1000i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108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分别进行UF-1000i尿液分析、显微镜检测。结果:UF-1000i尿液分析相比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5.0%;白细胞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88.06%;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F-1000i尿液分析的符合率较高,但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因此对结果异常的患者应进行显微镜复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梁振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终止时机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妊娠终止时机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Apgar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终止妊娠时间≤孕34周、孕35~36周及孕周≥37周,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终止妊娠时间≤孕34周新生儿窒息率、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36周及孕周≥37周终止妊娠(P<0.05)。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应以新生儿存活和孕产妇健康为原则,综合考虑孕产妇病情和胎儿成熟度选择孕周34周后终止妊娠。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浅谈中医五行人体质差异

    木行人多偏气郁质,火行人多偏阴虚质、气虚质,土行人多偏于痰湿质、湿热质,金行人多偏于阴虚质,水行人多偏阳虚质。应根据中医五行人体质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养生保健,如木行人应疏肝调肝,火行人多养心,土行人多补脾健胃,金行人多养阴润肺,水行人多养肾补肾。

    作者:赵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灸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疗法(颈夹脊、肩井、肩中俞、天宗、肩髃、曲池、合谷、列缺、后溪等)配合颈椎牵引、梅花针叩刺拔罐、颈部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g,bid)、甲钴胺片(0.5mg,ti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针灸、牵引、梅花针叩刺拔罐、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肖家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采用银杏达莫辅助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银杏达莫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4618<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黎朝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黛力新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黛力新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奥美拉唑(20mg,bid),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服用黛力新(10.5mg,bi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71.94%(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培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儿推拿四种常用退热手法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小儿推拿四种常用手法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月及打马过天河的即时退热效应。方法:将中高热患儿141例随机分为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月和打马过天河四个治疗组和常规手法对照组,分别施以相应手法治疗,观察其退热情况。结果:治疗后,四种手法的治疗组体温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予打马过天河治疗后其体温均显著低于其余手法(P<0.05)。结论:小儿推拿四种常用手法确有即时退热功效,而以打马过天河退热能力强。

    作者:徐玲琳;邹维宇;廖品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从针灸疗法、耳穴压豆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等方面综述了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应用前景。

    作者:陈伟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蒋氏正骨法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蒋氏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蒋氏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277<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蒋氏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作者:蒋涛;刘毅斌;郭庆军;陈飞;吴志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按其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分别采取康复训练、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3425<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对策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围术期全程护理、紧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出血原因较多,加强围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

    作者:张银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