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玲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实际应用价值,探讨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探讨误诊、漏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99例患者中,共出现误诊、漏诊1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4例,输尿管中段5例,输尿管下段2例。结论: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准确性高,但仍存在误诊、漏诊现象,必须不断优化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莺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特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改善PD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有积极影响。
作者:陈清云;杨冰;杨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分析乡镇卫生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过大、抗生素使用不当、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过长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禁止抗生素滥用,早发现早治疗,建立健全完善的乡镇卫生院护理制度,以降低乡镇地区呼吸内科疾病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进而提高老年患者呼吸内科疾病的康复率。
作者:蒙信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按其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分别采取康复训练、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3425<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妇科疾病患者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米司非酮或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妊娠的总有效率为91.7%,紧急避孕总有效率为92.3%,子宫疾病总有效率为86.7%,恶性肿瘤总有效率为62.5%,异位妊娠总有效率为91.7%,其他妇科疾病总有效率为62.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柳雅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抗炎、洁尔阴洗液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洗剂(龙胆草、败酱草、蛇床子等)冲洗阴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3.9%(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莉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凝治疗、控血压、控血糖、降脂治疗、针灸治疗等)和护理(健康宣教、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家庭访视、康复指导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申时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胎位不正孕妇按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申时艾灸至阴,对照组常规时间艾灸至阴,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申时艾条灸至阴穴能有效纠正胎位不正。
作者:吴东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QO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丽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练功疗法防治粗隆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配合练功疗法,对照组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练功疗法能有效防治粗隆间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谢昌奋;沈国雄;吕锡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将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照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PFNA相比锁定钢板具有微创化、失血少及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等优势,从而更有利于帮助老年患者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恢复。
作者:陈绍辉;陈演;孙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糖尿病前期(PDM)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方法:51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HbAlc标准与OGTT试验诊断PDM,比较两种标准诊断的PDM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HbAlc诊断的PDM组患者TC、FPG、2hPG、HbAlc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NGT组患者(P<0.05);OGTT诊断的PDM组患者TG、FPG、HbAlc及2hPG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HDL-C显著低于NGT组(P<0.05);HbAlc诊断的PDM组患者FPG、2hPG水平明显低于OGTT诊断的PDM组患者(P<0.05);HbAlc诊断的NGT组患者FPG、2hPG水平明显高于OGTT诊断的NGT组患者,而HbAlc水平低于OGTT诊断的NGT组患者(P<0.05)。结论:HbAlc与OGTT诊断的PDM患者均存在糖代谢脂代谢异常,但HbAlc诊断程度相对较轻,具有不同的DM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
作者:陈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奥美拉唑(20mg,bid),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服用黛力新(10.5mg,bi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71.94%(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培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十二经脉之名称、流注、循行等规律是学习针灸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便于理解记忆,教材多以图例表示。笔者通过介绍教材中相关图例,结合中医理论及自身理解,针对十二经流注次序及其相关规律作十二经周流图新解,并加以阐述新解图之流注次序、阴阳消长、肺肝首末、法象定位、四肢循行之内涵。
作者:刘国星;黎鹏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均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配合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护士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管理可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优护服务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欧艳;麦海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综合治疗以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应用显微手术配合伽马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70例,并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观察其术后情况。结果:经过6~12个月随访,肿瘤体积缩小48例(68.57%),不变20例(28.57%),增大2例(2.86%);听力保留率为72.00%,出现患侧面神经一过性受损2例(3.3%)。结论:显微手术配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颅神经损害,对听神经瘤有较高的肿瘤生长控制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陈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配合牵正散加减内服,对照组仅内服牵正散加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9%(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牵正散加减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张军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实验组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79<0.05);实验组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口周紫绀和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性肺炎新生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初期外伤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48<0.01);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7天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可有效缓解肿痛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