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卫
本文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探析六经辨证中三阳病病变本质特点,认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即机体感受外邪后的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病理生理表现的“症候群”。
作者:余焙佳;王静;周振婷;高怡婷;曲宏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疗效。方法:对60例小儿夜啼症患儿辨证取穴施以小儿推拿手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夜啼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无痛苦等优点,可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作者:王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行经尺骨鹰嘴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双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32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3.0%。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双板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勇;张卫红;邓邦瑾;张军波;龚春柱;刘明勋;文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痛风湿热蕴结型住院患者采取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4例(占50.0%),好转14例(占29.2%),未愈10例(占20.8%),总有效率为79.2%。结论: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疗效显著。
作者:王洋;王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4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每日肌注腺苷钴胺针1.5mg,治疗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FPG、2hPG、HbA1c、全血粘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9%(P<0.05)。结论:温针灸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作者:佘卫吉;陈东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均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配合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蒋氏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蒋氏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277<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蒋氏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作者:蒋涛;刘毅斌;郭庆军;陈飞;吴志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外伤、退行性病变、炎性疾患等原因所致的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半月板全切除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缝合修补术、留置保守处理、异体半月板移植及组织工程,术后及时、准确的康复锻炼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尤其重要。
作者:闫虎;孙远标;孙力盟;张秋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Ⅱ型糖尿病人出院指导的方法和体会展开研究分析。方法:482例Ⅱ型糖尿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治疗组采取综合出院指导方法,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6%(P<0.01);治疗组满意度为98.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8%(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人予以出院前综合指导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丽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功能护理措施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1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吞咽康复功能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吞咽障碍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桂香;沙丽曼;王雅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常见的三类运动损伤(关节扭伤、骨折、肌肉撕裂)的镇痛效果。方法:27例关节扭伤患者、25例骨折患者、26例肌肉撕裂伤患者均采用腕踝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15min、30min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价镇痛效果。结果:治疗5min后,三类运动损伤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min、30min后,关节扭伤总缓解率显著高于骨折和肌肉撕裂(P<0.05);VAS、PPI评分均表明腕踝针治疗对三种运动损伤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对关节扭伤的镇痛效果好,其次为骨折和肌肉撕裂。结论:腕踝针治疗对关节扭伤、骨折和肌肉撕裂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对关节扭伤的镇痛效果尤为显著。
作者:蔡雄茂;吴巧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护士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管理可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优护服务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欧艳;麦海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48例肩周炎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8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
作者:迟海霞;张学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30例青春期单纯性肥胖患者采取穴位埋线连续治疗3月,观察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患者BMI指数、体重和腹围均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用于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的近期减重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薛岚显;赵盼;张裕焓;王沐飔;王润;杨思琦;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练功疗法防治粗隆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配合练功疗法,对照组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练功疗法能有效防治粗隆间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谢昌奋;沈国雄;吕锡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均给予服用罗红霉素胶囊,观察组则配合鼻负压置换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结论:罗红霉素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谭罗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分析乡镇卫生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过大、抗生素使用不当、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过长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禁止抗生素滥用,早发现早治疗,建立健全完善的乡镇卫生院护理制度,以降低乡镇地区呼吸内科疾病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进而提高老年患者呼吸内科疾病的康复率。
作者:蒙信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卢桂梅教授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其在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方面,根据肝升肺降理论调畅气机,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将整理跟师卢教授的学习笔记和临床医案,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作者:黄凡;原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12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咯血患者随机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8.21±1.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1.09分(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叶和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采取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分析效果。结果:术后褥疮1例,尿路感染1例,采取相应处理后很快治愈。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