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涛;刘毅斌;郭庆军;陈飞;吴志东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将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照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PFNA相比锁定钢板具有微创化、失血少及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等优势,从而更有利于帮助老年患者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恢复。
作者:陈绍辉;陈演;孙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护士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管理可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优护服务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欧艳;麦海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6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研究组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7天后复查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289>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创伤给儿童带来痛苦。
作者:梁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申时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胎位不正孕妇按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申时艾灸至阴,对照组常规时间艾灸至阴,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申时艾条灸至阴穴能有效纠正胎位不正。
作者:吴东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凝治疗、控血压、控血糖、降脂治疗、针灸治疗等)和护理(健康宣教、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家庭访视、康复指导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特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改善PD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有积极影响。
作者:陈清云;杨冰;杨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行经尺骨鹰嘴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双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32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3.0%。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双板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勇;张卫红;邓邦瑾;张军波;龚春柱;刘明勋;文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疗法(颈夹脊、肩井、肩中俞、天宗、肩髃、曲池、合谷、列缺、后溪等)配合颈椎牵引、梅花针叩刺拔罐、颈部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g,bid)、甲钴胺片(0.5mg,ti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针灸、牵引、梅花针叩刺拔罐、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肖家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无症状性冠心病(LCHD)患者、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含量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LCHD组、SAP组、UAP组和AMI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AP组、UAP组和AMI组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CHD组、SAP组、UAP组、AMI组的血清hs-CRP含量呈依次升高趋势,各组间hs-CRP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清hs-CRP能够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hs-CRP含量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检测血清hs-CRP有助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早期发现并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田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出院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此外,试验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明确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探讨不同部位、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型号留置针对留置时间的影响。
作者:俞燕;黄小萍;汪利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以治疗高血压病伴心动过缓的验案介绍,总结王清海老师治疗高血压病的脉胀理论的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经验,并以此论圆机活法、执简驭繁地指导高血压病临床治疗。
作者:任建华;王清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6例呼吸困难早产儿早期均采用CPAP联合珂立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3例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亦显示病情明显好转;治疗2小时后,患儿的FiO2、PEE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疗效更佳。
作者:陈跃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疗效。方法:对60例小儿夜啼症患儿辨证取穴施以小儿推拿手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夜啼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无痛苦等优点,可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作者:王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活跃期初产妇的效果。方法:1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检和产时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跃期初产妇基于常规产检和产时护理实施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和产科质量,有利于产妇安全度过妊娠期与分娩期。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痛风湿热蕴结型住院患者采取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4例(占50.0%),好转14例(占29.2%),未愈10例(占20.8%),总有效率为79.2%。结论: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疗效显著。
作者:王洋;王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银杏达莫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4618<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黎朝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就创伤后成长的内容,乳腺肿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现状、作用、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制定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铁;胡耶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均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配合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抗炎、洁尔阴洗液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洗剂(龙胆草、败酱草、蛇床子等)冲洗阴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3.9%(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莉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