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影响

王瑞文

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期, 家庭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凝治疗、控血压、控血糖、降脂治疗、针灸治疗等)和护理(健康宣教、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家庭访视、康复指导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凝治疗、控血压、控血糖、降脂治疗、针灸治疗等)和护理(健康宣教、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家庭访视、康复指导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12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咯血患者随机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8.21±1.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1.09分(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叶和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尿中红细胞、白细胞的UF-1000i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UF-1000i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108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分别进行UF-1000i尿液分析、显微镜检测。结果:UF-1000i尿液分析相比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5.0%;白细胞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88.06%;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F-1000i尿液分析的符合率较高,但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因此对结果异常的患者应进行显微镜复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梁振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Ⅱ型糖尿病人出院指导方法和体会

    目的:Ⅱ型糖尿病人出院指导的方法和体会展开研究分析。方法:482例Ⅱ型糖尿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治疗组采取综合出院指导方法,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6%(P<0.01);治疗组满意度为98.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8%(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人予以出院前综合指导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丽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康复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功能护理措施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1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吞咽康复功能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吞咽障碍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桂香;沙丽曼;王雅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鼻窦舒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鼻窦舒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鼻窦舒胶囊的白芷、苍耳子、辛夷和薄荷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法测定白芷的欧前胡素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欧前胡素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47%,RSD(n=6)为0.93%,41.12~411.20n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2)。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控制鼻窦舒胶囊的质量。

    作者:陈苑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观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初期外伤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48<0.01);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7天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可有效缓解肿痛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非诺贝特对酿酒酵母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酿酒酵母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非诺贝特(100μg/mL)处理酿酒酵母90min后,抽提细胞RNA进行反转录荧光标记cRNA,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用激光扫描仪检测杂交信号,并用相应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导致19个已知的基因表达明显上升(诱导倍数>1.5),同时导致14个已知的基因表达明显下降(抑制倍数>1.5);另外,非诺贝特显著诱导了α-亚麻酸、脂肪酸代谢和降解信号通路,抑制了丙酮酸和碳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二羧酸代谢等信号通路(P<0.05)。结论:非诺贝特可以明显调节脂肪酸、糖和尿酸代谢信号通路。

    作者:姚楠;崔井朝;孙冬梅;陈玉兴;曾晓会;赵自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3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无症状性冠心病(LCHD)患者、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含量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LCHD组、SAP组、UAP组和AMI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AP组、UAP组和AMI组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CHD组、SAP组、UAP组、AMI组的血清hs-CRP含量呈依次升高趋势,各组间hs-CRP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清hs-CRP能够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hs-CRP含量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检测血清hs-CRP有助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早期发现并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田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4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每日肌注腺苷钴胺针1.5mg,治疗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FPG、2hPG、HbA1c、全血粘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9%(P<0.05)。结论:温针灸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作者:佘卫吉;陈东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卢桂梅肝升肺降理论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经验总结

    卢桂梅教授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其在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方面,根据肝升肺降理论调畅气机,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将整理跟师卢教授的学习笔记和临床医案,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作者:黄凡;原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益气通窍汤辅助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通窍汤辅助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13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静滴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口服盐酸氯吡格雷和盐酸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则联合服用益气通窍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hs-CRP、TNF-α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窍汤辅助治疗TIA可提高疗效,改善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满堂;吴相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药饮片与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情况比较

    目的:观察中药饮片与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的用量、销售金额及处方数等。结果:2012年中药销售收入为98.02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95.1%(93.21万元);2013年中药销售收入为170.22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95.9%(163.28万元)。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较卫生清洁,还可防潮防虫;中药配方颗粒剂不仅可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为医院创造效益。

    作者:林朝龙;廖琳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采取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分析效果。结果:术后褥疮1例,尿路感染1例,采取相应处理后很快治愈。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均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配合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误诊、漏诊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实际应用价值,探讨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探讨误诊、漏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99例患者中,共出现误诊、漏诊1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4例,输尿管中段5例,输尿管下段2例。结论: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准确性高,但仍存在误诊、漏诊现象,必须不断优化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莺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药并施治疗耳鸣验案一则

    升清降浊是治疗耳鸣的有效原则,局部及辨证取穴结合,针灸与中药并施,标本同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波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刺治疗痛风湿热蕴结型4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痛风湿热蕴结型住院患者采取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4例(占50.0%),好转14例(占29.2%),未愈10例(占20.8%),总有效率为79.2%。结论: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疗效显著。

    作者:王洋;王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6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研究组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7天后复查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289>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创伤给儿童带来痛苦。

    作者:梁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