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辉;陈演;孙凯
目的:观察中药饮片与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的用量、销售金额及处方数等。结果:2012年中药销售收入为98.02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95.1%(93.21万元);2013年中药销售收入为170.22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95.9%(163.28万元)。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较卫生清洁,还可防潮防虫;中药配方颗粒剂不仅可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为医院创造效益。
作者:林朝龙;廖琳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48例肩周炎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8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
作者:迟海霞;张学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蒋氏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蒋氏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277<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蒋氏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作者:蒋涛;刘毅斌;郭庆军;陈飞;吴志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恢复期开始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53例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根据介入时机分成早期组(27例)和恢复期组(26例),早期组术后第3天开始即介入综合治疗,恢复期组术后30天X线检查骨折部位对位正确、稳定并拆除外固定后介入综合治疗,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早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治疗能大限度防止膝关节骨折术后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恢复肢体功能。
作者:古丽梅;廖亮华;叶志卫;周冰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6例呼吸困难早产儿早期均采用CPAP联合珂立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3例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亦显示病情明显好转;治疗2小时后,患儿的FiO2、PEE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疗效更佳。
作者:陈跃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将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照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PFNA相比锁定钢板具有微创化、失血少及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等优势,从而更有利于帮助老年患者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恢复。
作者:陈绍辉;陈演;孙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皮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控制大小便、床椅转移、平地行走、进食、穿衣等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良好预后。
作者:徐燕;张延停;乔丰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卢桂梅教授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其在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方面,根据肝升肺降理论调畅气机,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将整理跟师卢教授的学习笔记和临床医案,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作者:黄凡;原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24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芝芝;王红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盐酸坦洛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4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0例,分别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及盐酸特拉唑嗪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前国际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残留尿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坦洛新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彦锋;车翠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乳腺区段切除术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仅用异丙酚麻醉,研究组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监测术中患者血压、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后5min、10min、15min、30min SBP、DBP、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后各时间点及术毕心率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宇国;李金峰;杨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护士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管理可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优护服务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欧艳;麦海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配合牵正散加减内服,对照组仅内服牵正散加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9%(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牵正散加减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张军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92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并积极辅以树脂石膏固定桡骨骨折关节及前臂肌肉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其中优57例,良27例,差8例,优良率为91.30%。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可有效减少桡骨远端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及不同程度的畸形、功能障碍,对患者腕管正中神经损伤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桑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小儿推拿四种常用手法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月及打马过天河的即时退热效应。方法:将中高热患儿141例随机分为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月和打马过天河四个治疗组和常规手法对照组,分别施以相应手法治疗,观察其退热情况。结果:治疗后,四种手法的治疗组体温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予打马过天河治疗后其体温均显著低于其余手法(P<0.05)。结论:小儿推拿四种常用手法确有即时退热功效,而以打马过天河退热能力强。
作者:徐玲琳;邹维宇;廖品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木行人多偏气郁质,火行人多偏阴虚质、气虚质,土行人多偏于痰湿质、湿热质,金行人多偏于阴虚质,水行人多偏阳虚质。应根据中医五行人体质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养生保健,如木行人应疏肝调肝,火行人多养心,土行人多补脾健胃,金行人多养阴润肺,水行人多养肾补肾。
作者:赵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以治疗高血压病伴心动过缓的验案介绍,总结王清海老师治疗高血压病的脉胀理论的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经验,并以此论圆机活法、执简驭繁地指导高血压病临床治疗。
作者:任建华;王清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在改善习惯性便秘患者症状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2例习惯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痊愈52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穴位按摩在习惯性便秘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巩春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糖尿病前期(PDM)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方法:51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HbAlc标准与OGTT试验诊断PDM,比较两种标准诊断的PDM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HbAlc诊断的PDM组患者TC、FPG、2hPG、HbAlc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NGT组患者(P<0.05);OGTT诊断的PDM组患者TG、FPG、HbAlc及2hPG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HDL-C显著低于NGT组(P<0.05);HbAlc诊断的PDM组患者FPG、2hPG水平明显低于OGTT诊断的PDM组患者(P<0.05);HbAlc诊断的NGT组患者FPG、2hPG水平明显高于OGTT诊断的NGT组患者,而HbAlc水平低于OGTT诊断的NGT组患者(P<0.05)。结论:HbAlc与OGTT诊断的PDM患者均存在糖代谢脂代谢异常,但HbAlc诊断程度相对较轻,具有不同的DM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
作者:陈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宣传教育等,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璐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