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梅;廖亮华;叶志卫;周冰峰
目的:Ⅱ型糖尿病人出院指导的方法和体会展开研究分析。方法:482例Ⅱ型糖尿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治疗组采取综合出院指导方法,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6%(P<0.01);治疗组满意度为98.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8%(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人予以出院前综合指导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丽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期体位干预结合下肢按摩对妊高症产妇产后DVP的影响。方法:60例妊高症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常规护理和早期体位干预结合下肢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和DV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χ2=9.017,P=0.003<0.01);研究组DVP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χ2=4.706,P=0.030<0.05)。结论:早期体位干预和下肢按摩能有效促进妊高症产妇产后康复,降低DVP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湘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分析乡镇卫生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过大、抗生素使用不当、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过长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禁止抗生素滥用,早发现早治疗,建立健全完善的乡镇卫生院护理制度,以降低乡镇地区呼吸内科疾病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进而提高老年患者呼吸内科疾病的康复率。
作者:蒙信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4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每日肌注腺苷钴胺针1.5mg,治疗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FPG、2hPG、HbA1c、全血粘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9%(P<0.05)。结论:温针灸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作者:佘卫吉;陈东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联合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应用于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40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蜡疗、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康复治疗8周后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31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Mayo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物理因子联合肘关节固定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尊武;周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卢桂梅教授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其在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方面,根据肝升肺降理论调畅气机,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将整理跟师卢教授的学习笔记和临床医案,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作者:黄凡;原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对策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围术期全程护理、紧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出血原因较多,加强围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
作者:张银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木行人多偏气郁质,火行人多偏阴虚质、气虚质,土行人多偏于痰湿质、湿热质,金行人多偏于阴虚质,水行人多偏阳虚质。应根据中医五行人体质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养生保健,如木行人应疏肝调肝,火行人多养心,土行人多补脾健胃,金行人多养阴润肺,水行人多养肾补肾。
作者:赵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窍汤辅助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13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静滴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口服盐酸氯吡格雷和盐酸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则联合服用益气通窍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hs-CRP、TNF-α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窍汤辅助治疗TIA可提高疗效,改善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满堂;吴相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采取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分析效果。结果:术后褥疮1例,尿路感染1例,采取相应处理后很快治愈。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探讨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30例青春期单纯性肥胖患者采取穴位埋线连续治疗3月,观察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患者BMI指数、体重和腹围均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用于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的近期减重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薛岚显;赵盼;张裕焓;王沐飔;王润;杨思琦;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12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咯血患者随机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8.21±1.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1.09分(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叶和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实验组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79<0.05);实验组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口周紫绀和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性肺炎新生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破血通络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3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营养脑细胞、降颅压、对症治疗等常规处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破血通络方剂(全蝎、蜈蚣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BI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GQOL-74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破血通络中药能提高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泽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急性硫化氢中毒所致神经系统损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问题,其治疗方法包括镇静治疗、氧疗等。本文总结急性硫化氢中毒所致精神症状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作者:陆飞;叶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终止时机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Apgar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终止妊娠时间≤孕34周、孕35~36周及孕周≥37周,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终止妊娠时间≤孕34周新生儿窒息率、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36周及孕周≥37周终止妊娠(P<0.05)。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应以新生儿存活和孕产妇健康为原则,综合考虑孕产妇病情和胎儿成熟度选择孕周34周后终止妊娠。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从病因出发,早期积极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术前进行高危人群的评估和相关手术的心理辅导;术中配合医师,尽量减轻危险因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并鉴别相似疾病症状、体征,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落实预防性抗凝治疗。
作者:柳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皮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控制大小便、床椅转移、平地行走、进食、穿衣等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良好预后。
作者:徐燕;张延停;乔丰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无症状性冠心病(LCHD)患者、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含量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LCHD组、SAP组、UAP组和AMI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AP组、UAP组和AMI组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CHD组、SAP组、UAP组、AMI组的血清hs-CRP含量呈依次升高趋势,各组间hs-CRP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清hs-CRP能够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hs-CRP含量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检测血清hs-CRP有助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早期发现并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田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