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物理因子联合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刘尊武;周峰

关键词:功能障碍, 骨折后, 物理因子, 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联合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应用于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40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蜡疗、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康复治疗8周后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31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Mayo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物理因子联合肘关节固定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值得临床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申时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申时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胎位不正孕妇按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申时艾灸至阴,对照组常规时间艾灸至阴,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申时艾条灸至阴穴能有效纠正胎位不正。

    作者:吴东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康复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功能护理措施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1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吞咽康复功能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吞咽障碍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桂香;沙丽曼;王雅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皮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皮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控制大小便、床椅转移、平地行走、进食、穿衣等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良好预后。

    作者:徐燕;张延停;乔丰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站立及行走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恢复和提高步行能力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本文总结近几年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作者:曾海潜;罗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观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初期外伤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48<0.01);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7天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初期外伤性骨折可有效缓解肿痛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显微手术配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综合治疗以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应用显微手术配合伽马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70例,并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观察其术后情况。结果:经过6~12个月随访,肿瘤体积缩小48例(68.57%),不变20例(28.57%),增大2例(2.86%);听力保留率为72.00%,出现患侧面神经一过性受损2例(3.3%)。结论:显微手术配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听神经瘤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颅神经损害,对听神经瘤有较高的肿瘤生长控制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陈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口腔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腔按摩结合针刺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伴有流涎症状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口腔按摩结合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9%。结论:口腔按摩结合针刺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流涎症状。

    作者:孙梅玲;吴云岚;王丽娜;高晶;何璐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卢桂梅肝升肺降理论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经验总结

    卢桂梅教授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其在治疗中风后呼吸功能障碍方面,根据肝升肺降理论调畅气机,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将整理跟师卢教授的学习笔记和临床医案,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作者:黄凡;原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蒋氏正骨法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蒋氏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蒋氏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277<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蒋氏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作者:蒋涛;刘毅斌;郭庆军;陈飞;吴志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破血通络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破血通络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3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营养脑细胞、降颅压、对症治疗等常规处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破血通络方剂(全蝎、蜈蚣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BI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GQOL-74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破血通络中药能提高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泽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药并施治疗耳鸣验案一则

    升清降浊是治疗耳鸣的有效原则,局部及辨证取穴结合,针灸与中药并施,标本同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波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将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照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PFNA相比锁定钢板具有微创化、失血少及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等优势,从而更有利于帮助老年患者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恢复。

    作者:陈绍辉;陈演;孙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物理因子联合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联合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应用于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40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蜡疗、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康复治疗8周后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31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Mayo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物理因子联合肘关节固定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尊武;周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采用银杏达莫辅助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银杏达莫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4618<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黎朝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药饮片与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情况比较

    目的:观察中药饮片与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的用量、销售金额及处方数等。结果:2012年中药销售收入为98.02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95.1%(93.21万元);2013年中药销售收入为170.22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95.9%(163.28万元)。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较卫生清洁,还可防潮防虫;中药配方颗粒剂不仅可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为医院创造效益。

    作者:林朝龙;廖琳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罗才贵教授的痹证辨治浅析

    罗才贵教授系第五批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伤科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临证40余载,熟读中医经典和广泛搜治疑难杂症,对痹证的辨证论治具有独特见解。吾师认为:痹证发病正虚为本,肝脾肾亏虚为主要病机,邪实为标,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终至气滞、痰凝、血瘀而胶结不解,渐成难愈顽痹。临床诊疗痹证多采用中医综合疗法,针药并用、内服外治、膏药外用疗效显著。

    作者:李庆兵;万义文;陈科汛;罗建;罗才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8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变化及AD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7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8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ADA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A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ADA含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DA含量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ADA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呈相应升高;血清ADA是肝硬化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有效性实验室指标。

    作者:夏光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早期体位干预结合下肢按摩对妊高症产妇产后DVP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体位干预结合下肢按摩对妊高症产妇产后DVP的影响。方法:60例妊高症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常规护理和早期体位干预结合下肢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和DV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χ2=9.017,P=0.003<0.01);研究组DVP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χ2=4.706,P=0.030<0.05)。结论:早期体位干预和下肢按摩能有效促进妊高症产妇产后康复,降低DVP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湘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两种维护方法对夹子装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维护方法对夹子装置功能的影响。方法:10条新购买的夹子装置编号,1~5号为A组,6~10号为B组,两组使用后均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进行超声清洗,A组干燥后用医用润滑液润滑先端部再行压力蒸汽灭菌,B组干燥后行压力蒸汽灭菌,按夹子装置编号累计使用次数、出现故障次数。结果:B组使用过程中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夹子装置清洁干燥后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维护效果较好。

    作者:纪浩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