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分析

夏光辉

关键词:肝硬化, 腺苷脱氨酶(ADA), Child-Pugh分级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变化及AD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7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8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ADA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A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ADA含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DA含量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ADA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呈相应升高;血清ADA是肝硬化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有效性实验室指标。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物理因子联合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联合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应用于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40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蜡疗、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康复治疗8周后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31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Mayo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物理因子联合肘关节固定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尊武;周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特色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特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改善PD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有积极影响。

    作者:陈清云;杨冰;杨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刺治疗痛风湿热蕴结型4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痛风湿热蕴结型住院患者采取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4例(占50.0%),好转14例(占29.2%),未愈10例(占20.8%),总有效率为79.2%。结论: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疗效显著。

    作者:王洋;王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宣传教育等,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麻醉效果

    目的:观察乳腺区段切除术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仅用异丙酚麻醉,研究组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监测术中患者血压、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后5min、10min、15min、30min SBP、DBP、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后各时间点及术毕心率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宇国;李金峰;杨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胰岛素分泌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胰岛素分泌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我院新生儿科59例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每天予新生儿抚触,对照组不予抚触,比较两组体重、血清胰岛素(INS)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变化。结果:出生第10天治疗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空腹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及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提高早产儿胰岛素分泌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加早产儿体重。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儿推拿四种常用退热手法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小儿推拿四种常用手法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月及打马过天河的即时退热效应。方法:将中高热患儿141例随机分为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月和打马过天河四个治疗组和常规手法对照组,分别施以相应手法治疗,观察其退热情况。结果:治疗后,四种手法的治疗组体温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予打马过天河治疗后其体温均显著低于其余手法(P<0.05)。结论:小儿推拿四种常用手法确有即时退热功效,而以打马过天河退热能力强。

    作者:徐玲琳;邹维宇;廖品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Ⅱ型糖尿病人出院指导方法和体会

    目的:Ⅱ型糖尿病人出院指导的方法和体会展开研究分析。方法:482例Ⅱ型糖尿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治疗组采取综合出院指导方法,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6%(P<0.01);治疗组满意度为98.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8%(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人予以出院前综合指导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丽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六经辨证之三阳病本质初探

    本文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探析六经辨证中三阳病病变本质特点,认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即机体感受外邪后的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病理生理表现的“症候群”。

    作者:余焙佳;王静;周振婷;高怡婷;曲宏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抗炎、洁尔阴洗液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洗剂(龙胆草、败酱草、蛇床子等)冲洗阴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3.9%(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莉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评判性思维在门诊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护士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管理可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优护服务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欧艳;麦海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适应证、合理使用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糖尿病老年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方法。结果: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①全面了解掌握病情;②准确掌握适应症;③根据血糖升高特点用药;④根据患者合并症选药;⑤遵循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糖尿病老年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结论:口服降糖药是目前控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掌握适应证,科学合理地应用口服降糖药对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喜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双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行经尺骨鹰嘴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双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32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3.0%。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双板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勇;张卫红;邓邦瑾;张军波;龚春柱;刘明勋;文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穴位按摩在习惯性便秘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在改善习惯性便秘患者症状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2例习惯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痊愈52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穴位按摩在习惯性便秘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巩春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康复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39例体会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39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训练手法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愈13例,好转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娟;张爱梅;郭妮霞;郭志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鼻窦舒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鼻窦舒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鼻窦舒胶囊的白芷、苍耳子、辛夷和薄荷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法测定白芷的欧前胡素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欧前胡素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47%,RSD(n=6)为0.93%,41.12~411.20n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2)。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控制鼻窦舒胶囊的质量。

    作者:陈苑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从针灸疗法、耳穴压豆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等方面综述了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应用前景。

    作者:陈伟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穴位埋线治疗青春期单纯性肥胖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30例青春期单纯性肥胖患者采取穴位埋线连续治疗3月,观察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患者BMI指数、体重和腹围均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用于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的近期减重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薛岚显;赵盼;张裕焓;王沐飔;王润;杨思琦;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24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芝芝;王红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