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39例体会

范娟;张爱梅;郭妮霞;郭志国

关键词: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偏瘫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39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训练手法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愈13例,好转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3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无症状性冠心病(LCHD)患者、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含量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LCHD组、SAP组、UAP组和AMI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AP组、UAP组和AMI组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CHD组、SAP组、UAP组、AMI组的血清hs-CRP含量呈依次升高趋势,各组间hs-CRP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清hs-CRP能够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hs-CRP含量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检测血清hs-CRP有助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早期发现并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田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儿推拿四种常用退热手法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小儿推拿四种常用手法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月及打马过天河的即时退热效应。方法:将中高热患儿141例随机分为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月和打马过天河四个治疗组和常规手法对照组,分别施以相应手法治疗,观察其退热情况。结果:治疗后,四种手法的治疗组体温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予打马过天河治疗后其体温均显著低于其余手法(P<0.05)。结论:小儿推拿四种常用手法确有即时退热功效,而以打马过天河退热能力强。

    作者:徐玲琳;邹维宇;廖品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申时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申时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胎位不正孕妇按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申时艾灸至阴,对照组常规时间艾灸至阴,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申时艾条灸至阴穴能有效纠正胎位不正。

    作者:吴东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穴位按摩在习惯性便秘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在改善习惯性便秘患者症状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2例习惯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痊愈52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穴位按摩在习惯性便秘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巩春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技能的研究

    外伤、退行性病变、炎性疾患等原因所致的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半月板全切除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缝合修补术、留置保守处理、异体半月板移植及组织工程,术后及时、准确的康复锻炼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尤其重要。

    作者:闫虎;孙远标;孙力盟;张秋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两种维护方法对夹子装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维护方法对夹子装置功能的影响。方法:10条新购买的夹子装置编号,1~5号为A组,6~10号为B组,两组使用后均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进行超声清洗,A组干燥后用医用润滑液润滑先端部再行压力蒸汽灭菌,B组干燥后行压力蒸汽灭菌,按夹子装置编号累计使用次数、出现故障次数。结果:B组使用过程中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夹子装置清洁干燥后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维护效果较好。

    作者:纪浩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一例急性硫化氢中毒所致精神症状的治疗及护理

    急性硫化氢中毒所致神经系统损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问题,其治疗方法包括镇静治疗、氧疗等。本文总结急性硫化氢中毒所致精神症状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作者:陆飞;叶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两种标准诊断的糖尿病前期血糖血脂异常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糖尿病前期(PDM)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方法:51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HbAlc标准与OGTT试验诊断PDM,比较两种标准诊断的PDM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HbAlc诊断的PDM组患者TC、FPG、2hPG、HbAlc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NGT组患者(P<0.05);OGTT诊断的PDM组患者TG、FPG、HbAlc及2hPG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HDL-C显著低于NGT组(P<0.05);HbAlc诊断的PDM组患者FPG、2hPG水平明显低于OGTT诊断的PDM组患者(P<0.05);HbAlc诊断的NGT组患者FPG、2hPG水平明显高于OGTT诊断的NGT组患者,而HbAlc水平低于OGTT诊断的NGT组患者(P<0.05)。结论:HbAlc与OGTT诊断的PDM患者均存在糖代谢脂代谢异常,但HbAlc诊断程度相对较轻,具有不同的DM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

    作者:陈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8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变化及AD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7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8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ADA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A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ADA含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DA含量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ADA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呈相应升高;血清ADA是肝硬化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有效性实验室指标。

    作者:夏光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QO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丽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评判性思维在门诊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而护士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管理可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优护服务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欧艳;麦海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口腔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腔按摩结合针刺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伴有流涎症状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口腔按摩结合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9%。结论:口腔按摩结合针刺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流涎症状。

    作者:孙梅玲;吴云岚;王丽娜;高晶;何璐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康复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39例体会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39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训练手法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愈13例,好转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之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娟;张爱梅;郭妮霞;郭志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活跃期初产妇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活跃期初产妇的效果。方法:1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检和产时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跃期初产妇基于常规产检和产时护理实施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和产科质量,有利于产妇安全度过妊娠期与分娩期。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皮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皮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控制大小便、床椅转移、平地行走、进食、穿衣等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良好预后。

    作者:徐燕;张延停;乔丰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夜啼6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疗效。方法:对60例小儿夜啼症患儿辨证取穴施以小儿推拿手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夜啼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无痛苦等优点,可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作者:王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站立及行走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恢复和提高步行能力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本文总结近几年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作者:曾海潜;罗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从病因出发,早期积极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术前进行高危人群的评估和相关手术的心理辅导;术中配合医师,尽量减轻危险因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并鉴别相似疾病症状、体征,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落实预防性抗凝治疗。

    作者:柳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双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行经尺骨鹰嘴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双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32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3.0%。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双板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勇;张卫红;邓邦瑾;张军波;龚春柱;刘明勋;文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宣传教育等,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