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李素
目的:对比观察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静滴红霉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需及时、准确,阿奇霉素的早期应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主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信任度、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复方小活络丸配合手法、醋疗综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复方小活络丸配合手法、醋疗等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0例,好转3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9.7%。结论:复方小活络丸配合手法、醋疗等综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瑞坤;皇甫跃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报道罕见的先天性鱼鳞病患儿上感发热救治经历,引起同行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先天性鱼鳞病患儿的病史及救治经历,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儿在出生后的首次感冒中,因皮肤汗腺、皮脂腺缺如,致发热时体温调节障碍,体温反复超过42°C,临床降温措施失效,后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对该类患儿进行救治时要警惕其皮肤排汗、排脂功能异常,早实施应对措施,不能照搬常规救治原则。
作者:俞梦瑾;林国辉;刘锦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刘寿山老师治疗各类损伤疾病主张治疗与练功并重,慢性劳损病更需专门的功法治疗。腰肌劳损病患者通过腰部功法习练可显著改善病情,病情较轻者可仅坚持练功即达到治疗效果,防治结合、既病防变。
作者:李红娟;刘长信;庄威;雷晓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膝过伸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下肢异常姿势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负担。本体感觉障碍、股四头肌肌无力或痉挛、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初次负重站立时间过早等均可能导致膝过伸。研究发现,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膝过伸的发生率,膝过伸一旦发生,针对病因循序渐进地综合治疗,可大幅度提升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耿姣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13<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采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疗效,可以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正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不同灌洗量(30mL、100mL)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5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灌洗量分别为100mL和30mL,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症状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选择灌洗量,能缩短用药时间,是一种有效的诊治手段。
作者:潘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定轴旋转手法联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男性中老年CSR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1例)和C组(45例),A组给予服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B组采用定轴旋转手法治疗,C组则联合两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组(P<0.05),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定轴旋转手法联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CSR疗效显著,医生应努力掌握颈椎旋转手法的解剖基础和生物力学知识,以确保安全有效治疗CSR。
作者:江浩;徐海涛;刘乐斌;万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本文综述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继发性及肾衰性蛋白尿的作用,试从分子生物水平及中医理论阐明针刺疗法对肾性蛋白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针灸医师或者肾病医师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叶芳倩;王钦敏;吕东;陈跃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的改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及身心状态,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临床应用急诊护理对策的有效性。方法:78例外伤性肝破裂伴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随访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8<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温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血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萍;戴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10月行无痛肠镜检查的6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68例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结果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2例未能检查至回盲部。结论:对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需要必要的检查前评估、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检查中的严密监护及检查后的观察指导,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卫琴;周素琴;闵卫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原因、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70例外科手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行整体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便秘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外科患者术后便秘的主要原因为气滞血瘀、气阴两虚、腑气不通等;经护理后,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粪便性质、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便秘症状,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不良影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其便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定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均采用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治疗1次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5例,好转3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疗效好、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乔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脊髓损伤(SCI)患者多为青壮年,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残留的步行功能障碍尤为重要,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的步行训练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相关文章进行综述。
作者:刘明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和对照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可使细节服务落到实处,患者安全得到保证,护士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和体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许培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水平对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生产的子痫前期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血红蛋白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贫血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两组引产或死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120g/L者其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可降低子痫前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可能对子痫前期具有保护作用,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子痫前期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邱卫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联合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150例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分别采用单纯颈丛麻醉和颈丛臂丛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完善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麻醉完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提高手术麻醉效果,且对机体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恒亮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