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娜红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收治的均为危、急、重症心血管病患者,能及时、成功抢救患者生命,对护理团队的要求很高.2013年1月开始,我科从护理人员培训与管理、患者风险预知及管理、病房管理三方面出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作者:叶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后预防血管痉挛的方法.方法:80例断指再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毕局部注射小剂量肝素、罂粟碱,观察组经腕部置留置针间断注射罗哌卡因、小剂量肝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健侧皮温差.结果:治疗组术后VSA评分及患健侧皮温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部留置针间断注射罗哌卡因及肝素能有效防止复杂断指再植后血管痉挛.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出院时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有效减少漏项、缩短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见平衡功能障碍.本文归纳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包括平衡障碍表现、评估及训练方法等,以期进一步指导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
作者:王碧琴;蔡立皓;牛秀茹;孙海燕;任剑羽;王润霞;王贺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77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的77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手术椎体的前缘及中央高度恢复率、术前及术后3天的局部矢状面cobb角(Local sagittal cobb angl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手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术后效果满意.
作者:胡祥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后血管性痴呆与常规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根据改良后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24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RR(固定效应模型)=1.34,95%可信区间(1.22,1.47),Z=6.28,P<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临床常规疗法,但纳入的CCT和RCT研究较少,部分文献的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尚需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崔道宁;杨晓波;党晓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推拿(滚)法样刺激对人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建立人骨骼肌细胞损伤模型,将人骨骼肌正常细胞和损伤细胞各自分为空白对照组、(滚)法样刺激组、维拉帕米(Ca2+拮抗剂)组,各给予相同的(滚)法样刺激10min,干预后检测各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ATPase活性、DHPR mRNA.结果:空白对照组损伤细胞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0.05),(滚)法样刺激组损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维拉帕米组(P<0.05);(滚)法样刺激组正常骨骼肌细胞和损伤骨骼肌细胞Ca2+-ATPase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维拉帕米组(P<0.05);(滚)法样刺激组损伤细胞DHP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骨骼肌细胞内外存在钙离子失衡;推拿手法通过力学作用增强骨骼肌细胞Ca2+-ATPase活性、DHPR mRNA表达等生物学效应,改善损伤细胞中钙超载现象,促进损伤细胞修复.
作者:林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案例教学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开展《物理治疗技术》案例法教学活动应考虑学生高频率发言、自主发言及案例可延伸性、连贯性、有趣性等问题,实施过程中注意时间、学生及教师,保证教学效果.
作者:田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悬灸治疗踝关节扭伤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踝关节扭伤患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一般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悬灸治疗,每天1次,7次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灸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缓解肿胀疼痛起效快,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攻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CBP)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联合CBP治疗,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气、电解质及BUN等变化情况,做好出血的预防和监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经血浆置换联合CBP治疗和心理护理、观察各项指标、做好出血的预防和监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和其他护理措施综合治疗10~14天后,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血生化指标正常,经CT等证实胰腺炎症消失,后转往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后出院.结论:血浆置换联合CBP治疗可作为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手段;精心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极大作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林良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仅用阿奇霉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72<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能有效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朱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配合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P=0.0107<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国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针刺补泻的临床治疗作用存有争议,笔者试从补泻原则、注意事项、补泻调气、医家补泻理论浅析针刺补泻,梳理临床针刺补泻运用思路.
作者:周丽莉;郑美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45,P<0.05);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0934,P<0.01;t=2.0348,P<0.05;t=1.9953,P<0.05);治疗后,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t=6.1916,P<0.01;t=31.4964,P<0.01).结论: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和血氧饱和度,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并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于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行走能力、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3<0.05);护理后观察组行走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78<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行走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陈晓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塞来昔布(0.2g,qd)+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2粒,ti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治疗后,治疗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指数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是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特色方法.
作者:杨德建;刘美娟;龚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社区康复强调社区在残疾人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充分发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主动性.本文回顾自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区康复理念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明确社区康复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康复工作中的突出矛盾,提出构建中医特色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理念.
作者:陈馨雨;谢盈彧;刘运泽;夏青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肘矫形器联合中药熏蒸及运动疗法在骨折后肘关节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5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法治疗,试验组对联合多功能肘矫形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96.7%对治疗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9.1%(P<0.05);试验组治疗后伸直障碍度为(24±6)°,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ROM、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中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基础上联合多功能肘矫形器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家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滞针牵拉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8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滞针牵拉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推拿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78.6%、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8%、88.1%(P<0.05).结论:推拿结合滞针牵拉法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伟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观察患者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和感染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颅内感染的患者为37人,感染率为37.0%;经过治疗后,患者痊愈人数为15例,显效人数为7例,有效人数为8例,总有效率为81.08%.结论:颅内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手术时应避免脑脊液漏、减少脑室外引流管的放置,并且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才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颅内感染的几率.
作者:栗保平;师东武;徐夕亭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