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减重步行训练结合Frenkel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陈镇城;张新斐;冯重睿;沈威;徐淑英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 Frenkel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功能,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结合Frenkel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BWSTT训练和Frenkel训练,治疗前后根据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Frenkel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肌力强化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肌力强化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传统坐位能力训练,治疗另行强化腹部肌力训练,康复治疗前后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维度B (坐位)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维度B(坐位)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GMFM-88维度B(坐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肌力强化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能力有积极的康复作用。

    作者:章仕梅;聂欢;周新寓;刘龑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60例研究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不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在发病7d内开始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通过脑中风病损评估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IAS评分对比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在运动功能、躯体控制功能、关节功能和肌张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的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龙晖;袁国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用臭氧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服用普瑞巴林(150mg,bid),治疗组则配合医用臭氧局部肌肉注射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臭氧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杰文;马培;蓝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门诊分诊方法,观察组在门诊分诊中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门诊分诊护理满意度93.5±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2.4分(P<0.05);观察组门诊分诊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分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细化护理服务内容,有效减少门诊分诊纠纷事件,降低投诉率,促进护患和谐。

    作者:曾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某校在校学生540名,均给予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对比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结核病相关行为的正确性。结果:干预后,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学校中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纠正结核病相关行为,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熊志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蓝光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蓝光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儿科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0例行单纯光疗与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抚触。观察并记录患儿6天内每日的睡眠时间、哭闹时间、摄入奶量及大便次数,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睡眠时间较长、哭闹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奶摄入量及大便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联合抚触的可降低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及代谢物的排泄,促进患儿睡眠。

    作者:沈丽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5mg,qd),治疗组则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q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启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新生儿腹泻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腹泻的效果。方法:86例腹泻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6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286<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治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王喜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推拿治疗风寒型感冒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风寒型感冒的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阿莫西林胶囊(1粒,tid),观察组则给予推拿治疗,治疗3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风寒型感冒疗效显著,且可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利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2例,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给予门诊随访4~16个月,均获得一期愈合,优良率为81.2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能够较好地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八云;张云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及药理分析

    目的:分析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格列美脲片,对照组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及HbA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效果,血糖控制良好。

    作者:黄丽仪;李华娣;廖美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手法推拿加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回纳的观察研究

    目的:手法推拿加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回纳的观察研究。方法:将本院推拿科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给予按摩疗法。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临床上牵引加手法在CT及MR观察髓核的回纳没有明显变化意义(特别是短期内)。临床上牵引加手法的疗效只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部位、类型及压强有关。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两种传统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传统坐位和卧位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并对比研究。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坐位卧位整脊手法,对照组给予卧位整脊手法治疗。记录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前以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并评分。结果:试验组在改善患者腰痛、日常生活能力上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方面坐位旋转手法优于卧位整复手法。结论:传统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症效果良好,在改善腰椎活动度方面坐位旋转整复手法优于卧位整脊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坤;陈海鹏;丘宏龙;林桦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电针、拔罐结合耳针治疗失眠31例

    目的:观察电针、拔罐结合耳针治疗失眠(不寐)的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治疗,电针取百会、安眠、四神聪、内关、神门、足三里、照海、三阴交;拔罐取心俞肾俞穴位点刺后拔罐;耳穴取心、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缘中、枕等穴位进行耳穴压丸治疗,并根据不同辨证分型加减穴位,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14例(45.16%),显效10例(32.25%),有效4例(12.90%),无效3例(9.67%),总有效率90.3%。结论:针刺拔罐结合耳针刺激上述穴位并根据不同辨证分型加减穴位治疗失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武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康复治疗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介绍我校康复治疗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情况,以期为丰富康复治疗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思路。

    作者:赵杰;李国标;吕小迅;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方法:将60例在我院行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继续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则出院进行自主康复,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以护士为主导的慢病管理在T2DM合并NAFLD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慢病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慢病专科护士进行慢病管理,6个月后评价管理前后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相关疗效指标。结果:管理后依从性为68.33%,显著高于管理前的35.00%(P<0.01);管理前后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G、TC、HDL、LDL-c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慢病管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范英;魏华;黄皓月;黄媛;望华南;张亚娟;魏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实施的效果。方法:5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95.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5.0%,两组满意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使细节服务落到了实处、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证、护士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和体现、患者和医务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现况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养成,以及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脑卒中发病率也逐步增高,并呈现出日益年轻化趋势,因此脑卒中后并发症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所有并发症中位居第三位,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和苦恼。本文将对近5年关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西医康复及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措施进行简单总结,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治疗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文超;代宇;袁可竹;朱天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预后影响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受损患儿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的效果。方法:5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内旋、外旋及上举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全臂丛型、上干型、束支部型功能评分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4<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可获得良好效果,明显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功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