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黄有汉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诊断方法
摘要: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应用适当的诊断方法,有利于提高甲状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医生根据诊断结果以及临床经验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症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症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10例肾病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种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营养不良、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肾病综合症患者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的置入与维护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置管后维护,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92例采用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在操作、维护、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规范化管理,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结果:92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未发生导管脱出、导管破裂、导管感染及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既有保护血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又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并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美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术前同步化放疗对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同步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11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术前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术前给予单纯放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P<0.01);治疗后观察组Ⅱ和Ⅲ级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Ⅰ级肿瘤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0.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73%(P<0.05)。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显著,可抑制淋巴结转移,有效缩小高中分化宫颈癌患者的肿瘤体积,单纯放疗对低分化宫颈癌患者效果较佳。

    作者:晏文娉;桑晓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预后影响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受损患儿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的效果。方法:5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内旋、外旋及上举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全臂丛型、上干型、束支部型功能评分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4<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可获得良好效果,明显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功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减重步行训练结合Frenkel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结合Frenkel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BWSTT训练和Frenkel训练,治疗前后根据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Frenkel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

    作者:陈镇城;张新斐;冯重睿;沈威;徐淑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康复评定技术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岗位胜任力理论,构建康复评定技术教学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模式,并进行项目教学评价。

    作者:周立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牵引、推拿、针灸等综合治疗,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50例,显效30例,好转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2.5%。结论: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手法推拿加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回纳的观察研究

    目的:手法推拿加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回纳的观察研究。方法:将本院推拿科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给予按摩疗法。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临床上牵引加手法在CT及MR观察髓核的回纳没有明显变化意义(特别是短期内)。临床上牵引加手法的疗效只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部位、类型及压强有关。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2例,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给予门诊随访4~16个月,均获得一期愈合,优良率为81.2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能够较好地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八云;张云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推拿、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结合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18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小儿推拿及刮痧疗法,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及感冒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1)。结论:推拿配合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金翔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常规康复疗法结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按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电针疗法,治疗30天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表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shworth和C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疗法与常规康复疗法结合电针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但常规康复疗法结合电针效果更明显。

    作者:张广宇;郑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针灸与穴位推拿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与穴位推拿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8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均给予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配合针灸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针灸、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健康宣教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0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度、遵医用药率、MOS 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遵医服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代桂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表现之一,主要影响患者完成各项日常生活及动作,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探寻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将综述近10年来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魏巍;邓红卫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近年现代医学和中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方法及存在一些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雅婷;何扬子;邝文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采用内科治疗及肢体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内科治疗及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针灸、推拿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林恒凯;洪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攀杠运动配合整脊治疗亚健康状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攀杠运动配合整脊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69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4例),治疗组采用攀杠运动配合整脊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整脊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7%(P<0.05)。结论:攀杠运动配合整脊治疗亚健康状态疗效较好,对亚健康状态改善明显。

    作者:李尤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及药理分析

    目的:分析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格列美脲片,对照组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及HbA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效果,血糖控制良好。

    作者:黄丽仪;李华娣;廖美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腹部肌力强化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肌力强化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传统坐位能力训练,治疗另行强化腹部肌力训练,康复治疗前后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维度B (坐位)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维度B(坐位)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GMFM-88维度B(坐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肌力强化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能力有积极的康复作用。

    作者:章仕梅;聂欢;周新寓;刘龑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门诊分诊方法,观察组在门诊分诊中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门诊分诊护理满意度93.5±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2.4分(P<0.05);观察组门诊分诊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分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细化护理服务内容,有效减少门诊分诊纠纷事件,降低投诉率,促进护患和谐。

    作者:曾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