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显辉;罗宙红
腰椎问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椎问盘病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部的病症,临床以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特征表现.1 治疗方法1.1 腰椎牵引炎症控制后,可行腰椎牵引,因腰椎牵引能进一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病人仰卧,牵引角度L3~L4为20°为宜.L4~5或L5~Sl为30°为宜.
作者:宋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PHP治疗21例肱骨近端骨折,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1例患者平均随访10.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7周.按Neer评分标准:其中优11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LPHP具有固定可靠、减少软组织损伤、血运破坏少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卫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验,探讨西药结合针灸的方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观察本病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针药结合的方式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方式进行对比治疗.结论:结果显示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明显差异,针灸治疗的使用提高本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作者:刘淹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四神聪为主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期间追踪观察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资料,比较经针刺激四神聪为主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对照组仅用舒筋通督手法推拿[1]36例,每天一次,疗程均为10天,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参照张霆教授所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观察评分标准,通过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观察、体征观察及临床疗效,科学地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治疗组由治疗前的17.637±4.193下降至治疗后的7.522±3.326,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8.037±4.193下降至治疗后的8.022±4.326,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93.47%,对照组有效率94.44%,两组间在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四神聪为主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皆有明确疗效,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方法.
作者:徐华明;付玉智;朱金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病人的术后分级护理中,手术风险评分的使用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9月~2011年6月间手术病人43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比组.其中实验组220例,对比组210例.实验组运用手术风险评分对病人进行术后护理分级,并根据分级的结果进行护理工作.对比组则按照医师下达的护理级别进行护理工作.术后一周,实验组和对比组分别对手术病人进行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并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平均得分为95.78,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6.55.对比组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平均得分为92.63,服务满意度为93.12(P<0.05).对比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比组.结论:手术风险评分在普外科病人术后分级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聂祖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78例社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8例患者仅给予常规神经药物治疗,而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包括神经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并对其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讨论:综合康复干预能够有效帮助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康复,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孙显辉;罗宙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总结,从常规针灸方法的角度来阐述针灸对荨麻疹的治疗,并总结针灸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俞国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医院蜈蚣的用药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近年蜈蚣的使用剂量、诊断等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蜈蚣主要用于肿瘤科、骨伤科及皮肤科,剂量以1-2条为主;蜈蚣常与全蝎配伍应用.结论:医院蜈蚣使用基本合理,但须注意使用剂量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海坤;郑世志;曾素霞;郭大敏;曾灶英;吴声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文章总结介绍了32例难复性肩关节脱位病例,通过椅背复位法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该复位法简便、易行,一人操作,患者痛苦小,医者省力,复位成功率高,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吴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12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电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法治疗.分别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眩晕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眩晕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Braden量表对130例骨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0例病人住院期间发生Ⅰ期压疮1例.结论:采用Braden量表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作者:吴成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法进行分析及研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的患者86例,对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甲组患者46例采取患者在生活中自行锻炼安排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乙组患者采用集中综合性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统计分析其两组具体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主要采用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的恢复,其中包括:运动训练、中医针灸及药浴等,乙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及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性、肌耐力及肌肉的收缩舒展能力,乙组患者的恢复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甲组总有效率78.26%,两组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律性及有针对性的的康复训练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缩短康复治疗的时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作者:吐鲁娜依·万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外洗(配方药酒)外敷(石膏软膏mm)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结果:总有效率96-67%.结论:本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消炎镇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的疗效.
作者:邹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0例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吞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作者:李丹;赵鑫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颞颌关节紊乱症是指影响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系统的一组疾病总称.其临床表现为颞颌关节疼痛,运动时弹响及开口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影响说话及进食.笔者自2010年4月以来,采用电针加TDP(特定电磁波谱)照射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症60例,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设对照组50例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谢晓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关于老年人有移位不稳的桡骨远端骨折,其佳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本回顾性分析就老年人移位、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做出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65岁以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所有的骨折初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不满意且能耐受手术创伤的进行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进行X线评价及功能评分.随访时间为2,6,12,26及52周.每次随访均行X线摄片.在26及52周随访时进行功能评分.统计学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46例患者(平均年龄76岁)进行非手术治疗,44例患者(平均年龄73岁)进行手术治疗.52周时DASH评分及疼痛评分2组无差异.但握力在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X片骨折形态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并发症两组无差异.结论:除了在腕部活动范围及握力有微小差异外,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对于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恢复来说差异不明显.
作者:夏羿凡;吴青;蔚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 病例资料2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男8例,女17例.年龄60~74岁;平均68.1岁.受伤距复位时间短2天,长11天,平均5天.骨折部位为T11有8例,T12有2例,L13有15例,其中单纯压缩椎体1/3有15例,约1/2有7例,>1/2有3例.伴有附件骨折、椎体脱位、侧方压缩4例.25例患者脊柱均有不同程度的成角畸形.
作者:罗志安;邵丽萍;邓燕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解剖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06年3月-2010年12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30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都采取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待肿胀减退后进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的固定治疗.后记录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这30例患者进行手术后随访,随访时间都在4~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在术后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解剖关系方面都恢复良好.结论:肩关节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在肩关节复位后仍有明显移位的患者,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进行修复肩袖治疗,解剖钢板固定十分牢靠、全面,患者在早期可进行肩关节功能的锻炼,能使肩关节功能恢复到大程度.
作者:黄朝荣;梁小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以清热活血益气为主的分期辨证疗法对普外患者术后创伤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临床路径治疗;治疗组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加用分期中医辩证治疗: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3天静滴清开灵、丹参针;术后第4-7天静滴参麦针、丹参针.观察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体重变化、伤口愈合情况、胃肠道功能回复情况、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WBC恢复正常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拆线时间、体重减轻、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分期辨证可提高手术患者组织修复,有助于术后康复.
作者:王松;陈志强;谭志健;何军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手术时间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确诊的肱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50例行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50例行即刻复位.治疗后随访2-3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结果: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优30例、良18例,优良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优28例、13例,优良率为82%,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运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的症状及体征,但即刻手术仍适合于部分情况.
作者:刘才桂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