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强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肌劳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四指推、滚法、揉法、摩法和振荡法对91例腰肌劳损症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同时对143例患者采用调制中频电疗法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42例、好转20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57例、好转49例、无效7例.结论: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腰肌劳损同样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张广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将10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推拿组以震颤法为代表手法行推拿治疗;药物对照组以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电图疗效推拿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疗效无显著临床意义.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搬法是推拿疗法的重要手法之一.腰椎的侧搬法和斜搬法是腰椎复位的关键手法,什么叫腰椎侧搬法?什么叫腰椎斜搬法?书本上和操作中均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不统一,使初学者感到费解.笔者认为,腰椎的侧搬法与斜搬法,应改为腰椎侧位搬法和腰椎斜位搬法.只有这样,搬法才能标准化、规范化.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作者:刘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推拿学尽管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有关手法治疗的基础理论仍是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不能回避手法物理量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1]探讨手法种类的选取、操作的深透程度以及操作时间等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疗效同时减少医生付出的手法物理量.
作者:叶伟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颈椎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一般分有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综合型共五型,有数十种症状,但现各资料未见有颈椎病引起脱发症状的报道.作者在临床上治疗颈椎病时常见其脱发症状好转;经仔细观察发现:脱发也应属颈椎症状之一,且多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现将临床上治疗颈椎病兼脱发症状的资料整理如下.
作者:蒋永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胸胁部挫伤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损伤之一,为直接暴力所致.如篮球运动肘部撞击他人胸部;足球运动肩部碰及对方的胸部;武术对打中的拳和棍棒击伤;体操运动员在动作失调、疲劳情况下,自身碰于单、双杠器械上;游泳跳水时姿势不正确,呈门板式入水,胸部被水拍击伤;此外,劳动时被车柄撞伤或桌子棱角碰伤.这些损伤多为胸部肌肉挫伤,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软组织毛细管破裂,形成局部血肿、水肿、渗出等创伤性炎症反应.可影响到胸壁层局部的炎症反应,病人呼吸时引起胸膜摩擦而致疼痛.笔者采用三七散内服、胸胁部手法按摩、针刺拔罐治疗胸胁部挫伤95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胡晓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伤筋,现代医学称之为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伤科疾病之一.凡是人体的肌肉、肌腱、筋膜、韧带以及软骨和周围神经等组织,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身蜕变因素所引起的功能或解剖异常,且无骨折、脱位及皮肤破损者,均为伤筋.
作者:许立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李某某,男,32岁.1996年1月4日上午6时诊.主诉:3日下午6时从手扶车上摔下,臀部先碰地,顺势后滚翻2个,当时不感异常,夜10时胸正中部闷塞疼痛难忍不能卧床,诸治无效.抱着一捆棉被坐了一夜.现疼痛不减,痛苦面容,脉涩苔薄白.笔者考虑患者很可能损伤颈胸椎而引发胸部疼痛.下午6时为酉时,为气血流注足少阴肾经,臀部碰地损伤肾经经气,气滞血瘀胸闷疼痛.治疗:①坐位点按内关、通里、列缺、孔、天突、膻中、人中、百会、风府、身柱、至阳穴各半分钟:再行整脊手法.②仰卧位,点按偏历、大钟、太溪穴各1分钟,重复3次.疗效:治疗疗法①无效,治疗疗法②使疼痛消除.
作者:陈一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牵引下正骨推拿法是应用特别的牵引椅,当颈椎在椎间隙受牵引力作用而相应增宽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的错位,用轻柔的正骨推拿手法复正,解除颈椎病的骨性压迫和刺激,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痊愈或明显改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正骨推拿法,特别对伴有颈椎间盘变性、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更加有效.
作者:沈彤;龙层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落枕又称失枕,是推拿按摩科常见病症.是指颈部某些肌肉的痉挛,肌张力骤然增高,造成颈部疼痛、活动牵制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急性疾患.轻者1~2日内可自行缓解;重者,拖延数日妨碍生活和工作.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叩击法治疗了30例落枕患者,均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经如下.
作者:张亚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宋·杨康候(字子建,号退修)于1098年著<十产论>,惜已佚.但是<十产论>的主要内容被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成书于1237年)保留了下来.其中以推拿手法处理难产的记载尤其有价值,这里摘引几条,以飨读者:
作者:曾文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从1984年出土的简书<引书>中发掘出几例治疗性被动式推拿手法,有治疗颈项强痛的仰卧位颈椎拔伸法、治疗痢疾的腰部踩踏法和腰部后伸扳法、治疗喉痹的颈部后伸扳法,以及治疗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复位法等,对其机理和临床价值作了评述.认为上述作用于脊柱的手法是我国脊柱手法的早记载,<引书>中的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也是首次记载.导引并不仅仅是主动操作,导引如由他人操作,可称之为导引手法.
作者:赵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其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晚6年左右,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骨折是人生晚年时后1次病灾[1].由于此类型骨折愈合时间长(平均3个月左右),则卧床时间长,而且多有并发症.临床常表现为患肢髋、膝、踝关节活动度减少甚至消失,下肢肌群不同程度痿缩,便秘、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影响健肢的功能活动.综合康复疗法是将点穴、按摩、局部给药、功能锻炼、体育康复和心理康复等法融为一体.该法运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举例如下:
作者:刁灿阳;刁本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明代针灸名家杨继洲所撰的<针灸大成>中收录了一本堪称中国小儿推拿独特治疗体系形成的奠基之作,是书为<针灸大成>第十卷,书名为<保婴神术>.杨氏为提醒读者此卷非针灸类,特标明<按摩经>.后世因是书专论小儿推拿,遂称之为<小儿按摩经>.该书是我国现存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同时也是现存早的推拿专著.其作者为四明陈氏.至于陈氏究竟为何人,生、卒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但是,他留给后人的这本巨著对小儿推拿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所倡导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定穴系统、复式手法、治疗方法等为后世所推崇,书中的歌诀为后世各类小儿推拿专著所转录.本文拟从下列6个方面简要探讨其学术思想,供同道参考.
作者:查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颈源性相关疾病的表现形形色色,笔者在10多年的脊柱病临床中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兹将1994年9月至1999年9月间所诊治的众多颈源性相关疾病日誌中资料较完整的15例颈源性感音性耳鸣报道如下.
作者:高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新西兰大白兔28只分成推拿组和对照组.家兔手术后胆管插管引流胆汁,观察术后3小时内和术后4小时至24小时胆汁总量,术后即刻和术后4小时开放引流后即刻石胆酸(LCA)、鹅去氧胆酸(CDCA)、去氧胆酸(DCA)、胆酸(CA)含量和总胆汁酸(TBA)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推拿组手法操作后DC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胆汁总量、LCA、CDCA、CA、TBA含量变化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推拿通过调节胆汁酸成分影响胆汁分泌,可能是推拿防治某些胆道疾病的内在机理之一.
作者:孙武权;吴嘉容;沈建雄;郑凤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四肢骨折,无论是近、远端骨折,还是关节脱臼,在解除夹板或石膏固定后,经X光复查愈合良好;或软组织损伤,若不注意后遗症的防治,常常给患者留下痛苦的后遗症或终身残疾.笔者在继承祖传五代推拿正骨医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不断实践、总结,在治疗骨折、扭挫伤后遗症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按摩疗法是人类古老的一种物理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手法.本人通过10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对于点按法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采用电针疗法和分筋理筋手法治疗肩周炎30例均获良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大者73岁,小者40岁;病程长者5年,短者3个月.
作者:刘勇;陈剑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外伤或腰部承受超负荷的压力造成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或者因为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的炎性反应、小关节的失稳或半脱位、腰椎侧弯引起多水平小关节失稳,以及家庭遗传性引起的纤维环脆变,是伤骨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它所引起的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常经久不愈.笔者自1993年开展手法牵引、双鹿肾气汤内服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正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