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辉;于成功
小儿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影响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有内、外界的因素,外界因素有环境因素、患儿个体差异因素、物品因素等,内部因素主要有个性特征、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职业素质等.笔者认为减少或避免静脉穿刺失败的关键在于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只有护士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张少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肿瘤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肿瘤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结果有效规避了肿瘤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作者:邓太美;刘长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龋病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际上龋病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极大.本文主要针对儿童,探讨龋齿病的现状及预防对策.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儿童龋齿病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其次详细探讨了儿童龋齿病的预防原则以及策略.
作者:余红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鼻出血的症状情况,改善鼻出血高血压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50例鼻出血病人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总结加强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50例鼻出血高血压患者病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现已全部康复出院.住院时间5-12天.结论:鼻出血是五官科的常见疾病,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疗效,而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及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作者:陈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跟腱炎的疗效.方法:将入选60例患者随即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组(试验组)及传统治疗(中药熏洗)治疗组(对照组),以本体感觉恢复、疼痛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确定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初4周均可改善跟腱炎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比较两组均为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好转率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好转率无显著改变,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跟腱焱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黄忠梅;莫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指因颈椎间盘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关节囊的退变、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和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综合证侯群.多由风寒侵袭、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或肝肾亏虚所引起.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其发病年龄有逐渐减小的趋势.青年颈椎病指年龄小于35岁的颈椎病患者,其影像学检查一般有常规X片、CT、MR、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
作者:单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高血糖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临床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46例,全部为高血糖患者;B组患者40例,全部为血糖正常患者,对两组患者脑梗死预后进行比较观察,对高血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准确评价.结果:A组患者的病情加重率较B组明显高出很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B组比较明显低很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症会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会使疗效降低,加重率增大,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刘晓;侯晓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优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获取、分离、培养、鉴定的方法,为进一步骨组织工程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抽取健康自愿者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贴壁培养B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来间接鉴定BMSCs.结果:首次换液时间为5-6d,20d左右细胞逐渐汇集可以进行传代,获得纯化的人的BMSCs.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贴壁培养的方法能够分离纯化的人BMSCs,9代以前生长迅速,形态稳定,可传至11代,可以作为后续骨组织工程实验种子细胞.
作者:周鑫;张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犬伤患者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现状,寻求100%接种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登记在册的2332例犬伤患者全程注射五针狂犬疫苗的情况进行筛查和统计.结果:第一针按时接种率100%,第二针99.67%,第三针98.97%,第四针95.20%,第五针83.53%,进行免疫球蛋白伤口浸润注射者只有7.72%.结论:规范狂犬疫苗接种流程,达到100%的全程接种可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作者:万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教育事业的改革,传统的单一的供应室带教方法已不能满足现状,提高供应室带教工作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根据多年的供应中心带教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出目前供应室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解决对策,供大家借鉴参考.
作者:江双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通督强脊手法结合颈椎牵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检验通督强脊手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各93例例;因未能完成牵引疗程,对照组有5例剔除,治疗组4例剔除,故可评价的患者177例,其中对照组88例,治疗组89例,治疗组采用通督强脊手法结合床边颈椎牵引,对照组采用床边牵引治疗,根据<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进行治疗后的疗效评定,并运用颈椎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MCU)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以及颈椎活动的大肌力.结果:①两组患者疗效进行Ridit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体R值的95%Cl无重叠,R治疗0.05;左右侧屈和右旋转活动度有改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方向活动度都有改善,P<0.05.两种疗法对患者右侧屈活动度改善无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患者左右侧屈和右旋转的大肌力有提高,P<0.05;而颈椎前屈、后伸和左旋转的大肌力无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颈椎方向活动大肌力有改善,P<0.05.两组患者颈椎右侧屈活动大肌力改善无差别P>0.05;其它活动大肌力改善有差别,P<0.05.两组患者右侧屈大肌力改善无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左右旋转的大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强脊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单纯颈椎牵引好,表明通督强脊手法治疗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王诗忠;林建平;郑其开;林汉凌;陈少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科长期卧床患者的褥疮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神经科长期卧床的褥疮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利福平治疗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褥疮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愈合2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且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福平治疗褥疮疗效较好,期间配合精心的护理,有利于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淑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为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总结了教学中的几点经验和体会,旨在提高生化教学的质量.
作者:许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MRI、CT和x线片三种影像学方法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响学结果表现情况.结果:30个病变股骨头当中的x线平片仅14个显示,占46.7%的检出率,CI扫描后显示了18个病变部位,占60.0%的检出率,MRI的检出率为100%.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显著低于MRI的检出率,二者与MRI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采用MRI诊断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高危人群和已有髋关节症状的病人可首选MRI检查.
作者:石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参蛭活血颗粒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MSPGN大鼠动物模型,使用丽春红蛋白结合法测定大鼠尿蛋白含量;干化学法检测大鼠尿潜血含量;ELISA法检测参蛭活血颗粒治疗MSPGN大鼠肾组织TGF-β1及PAI-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参蛭活血颗粒可降低MSPGN大鼠尿蛋白及尿潜血的含量;降低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PAI-1的表达水平.结论:参蛭活血颗粒可通过降低MSPGN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PAI-1的含量,改善肾脏功能,减轻MSPGN的进程.
作者:王丹;王新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们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人体的物质组成、新陈代谢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从而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它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因此,作为一名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可为后期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可为今后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徐明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临床检验与脂肪肝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02例脂肪肝患者和132例B超检查正常的患者谷血清丙转氨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是脂肪肝的血脂表现特点,脂肪肝患者伴有一定比例的谷丙转氨酶升高.结论:脂肪肝患者,如有谷丙转氨酶的升高,对脂肪肝的诊断预防一定的帮助.
作者:胡妙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仪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010年在我科就诊,通过病因、临床表现、X线检查确定为单纯性功能紊乱或合并关节结构紊乱的TMD患者60名,随机分为40名实验组与20名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痊愈(疼痛、弹响均消失)30例占75%;有效(疼痛:消失)8例占20%;无效(疼痛、弹响均存在)2例占5%.结论:用超短波理疗治疗TMD效果显著.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前列腺增生(BPH)是男性进入老年的常见病之一,它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前列腺细胞增生,引发前列腺组织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致使尿道梗阻,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前列腺增生早可发生于35岁,一般从50岁以后才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多需手术治疗.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是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治疗BPH的腔内微创技术,具有易掌握、组织损伤小、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手术适应证更广泛.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是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科学治疗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国金;马鸿钧;杨德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宫外孕的诊断价值,并对漏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30例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确诊为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3.33%(28/30),1例为炎性包块误诊,1例为黄体血肿误诊.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对诊断宫外孕的确诊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简雅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