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48例

秦振宇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 微创, 清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治疗组,均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选择同期进行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例的死亡率、Glasgow评分、死亡原因分析及血肿情况.结果:微创组死亡10例,占22.7%,保守治疗组死亡26例,占52 0%,两者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主要死亡原因有单纯脑疝、肺内感染、及再出血,各占30%、20%及20%.其它为消化道感染、肾衰及心衰各占10%.保守治疗组以单纯脑疝(65.4%),肺内感染(11.5%)及消化道感染、肾衰各占65.4%,再出血及心衰各占3.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降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术简便、安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处置采血过程中的晕厥反应

    在无偿献血中,晕厥症是很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大专院校(大学生献血者)中为常见.他们是无偿献血的重要人群,甚至在关键缺血严重时,他们是稳定和可靠的血源保证.然而相关研究证实,在这个群体中,他们所处的年龄不同,身体差异不同,学习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或节食空腹,在献血中都会出现不同反应的晕厥,在献血反应中很常见.笔者在体检工作中把比较集中,易出现连锁反应的大专院校学生,做如下报道.

    作者:宋惠彬;杨瑞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与要点分析

    骨折手术应以手法闭合整复为主,而手术切开整复,因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不利于骨折修复的血运供给,可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本文从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与要点两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对提高手术疗效提供帮助.

    作者:王春利;刘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异丙酚联合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5月至今需要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使用异丙酚联合阿托品用于妊娠6~10周人工流产术镇痛.结果:204例人流患者均在开始给药后10~15分钟后清醒,并自述无疼痛感觉,成功率100%.结论: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静脉全麻药,常用全麻诱导和维持.它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代谢快,毒性小,复苏迅速.除过敏者禁用外,无其它禁用症.人流术时间短,使用异丙酚可起到很好的止痛作用,有效率100%,且易控制.

    作者:车小飞;李宇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ICC在肿瘤病人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接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一年时间里,在我科就诊的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病例60例,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我们细致周到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治疗都顺利完成,并发症现象很少,几乎没有出现提前拔管现象,整体恢复效果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对接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患者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现象少,术后感染率降低,对患者恢复有促进意义,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荟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病人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0例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每餐前后及睡前采用淡盐水含潄;观察组:在治疗开始1~2周每餐前后及睡前用碳酸氢钠含漱液含潄,放疗第3周开始每餐前及睡前用复方利多卡因含漱液含潄,餐后用碳酸氢钠含漱液含潄.观察2组病人同步放化疗后口腔黏膜的反应、真菌感染、抗生素应用及体重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III度、IV度口腔黏膜反应、真菌感染、抗生素应用及体重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碳酸氢钠联合复方利多卡因含潄液含潄能减轻病人放化疗致口腔黏膜的反应,减少真菌感染,且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龙碧霄;高健全;韦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调查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自2008年3月-2009年2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根据入院时留录的联系人电话号码,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入组追踪随访.经过一年的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采用自编调查表,分别在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内对两组患者在坚持服药和复诊、复发率等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坚持服药和复诊、复发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康复指导的较好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素白;乔玲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分析

    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潴钠排钾,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往认为此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0.4%-2.0%,近年来对血钾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发现近10%为原醛症,原醛症通常为单侧肾上腺瘤,也有双侧肾上腺增生者,一般通过肾上腺CT.MRI以及血生化等检查可以诊断,原醛症患者有一部分科通过手术能够治愈,故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以及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有好处.

    作者:易小海;曾晖;陈小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25例分析

    目的:观察康复新及雷贝拉唑联合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疗效.方法:将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25例随机分2组A组于早晚空腹服用雷贝拉唑10mg,康复新10ml,3次/d.B组用雷贝拉唑,用法同A组,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A组,临床整整总有效率84%,B组为56%(P<0.05).胃镜检查评价,A组总有效率92%,B组为72%(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志武;陈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长期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比较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固定方法的效果,选择适合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需要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种固定方法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意外脱管率,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的固定方法胃管固定效果优于传统固定法,且操作简单方便,适合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院内及家庭使用.

    作者:农冬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推拿治疗腓骨长短肌腱滑脱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推拿治疗效果及讨论.

    作者:王有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处理进行探讨.结果:62例患者宫腔镜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出血少,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5-24个月,无1例复发,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非常准确,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好方法.

    作者:施桂玲;黄爱民;梁月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正常足月初产妇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自愿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自愿采用不干扰前提下自然阴道分娩,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及第二产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疼痛效果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非常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喻雀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早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综合疗法

    慢性肾衰病人到达ESRD前往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同时在到达ESRD之前需要特殊的医疗、身体与心理上的护理与支持.甚至是运用肾脏替代疗法.早期肾功能不全病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规律的随诊,同时能够显著减少心脏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启动医疗教育计划、心理上的准备、及时处理相关毒性物质、适合的肾源,以及早期透析治疗和肾脏替代疗法的选择都会影像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病情.肾脏替代治疗的早期,心理上的支持以及外界的帮助对于CKD病人的康复是相当重要的.关注程度必须根据病人情况以及肾移植手术的方式的不同而定.这时,一个多学科综合小组便成了满足CKD病人需要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策略之一.

    作者:宋美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王登旗教授针灸学术经验对手指点穴的指导意义

    概述王登旗教授学术经验中的四个重要的针灸技术特色,并在指导推拿手法中的手指点穴上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使其在临床治疗上也能发挥更出色的疗效.

    作者:李邦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学生就业促进研究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扩招的医学生到了毕业阶段,医学人才求职竞争越发激烈.本文从医学院校就业促进的定位入手,分析医学行业的就业特点,探讨医学生就业促进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医学生的求职竞争力,拓宽医学生的求职空间,大程度满足医学人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

    作者:缪建春;李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止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84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止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高;陈本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人工置换手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中4例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分析,针对所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4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作者:林碧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及康复治疗体会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脊髓血管畸形,临床误诊率较高,诊断比较困难,手术和康复治疗是佳选择.

    作者:孙洪江;艾长山;王成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胸腺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

    目的:描述并比较非典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材料和方法:由27名经病理证实的9例非典型胸腺瘤和18例胸腺癌患者( 14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从22至77岁)构成.对27例中每一名患者的胸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前纵隔,24例肿瘤成分叶状边缘,CT表现上不典型胸腺瘤明显小于胸腺癌,大血管受侵,淋巴结肿大,胸腺外转移和膈神经麻痹只在胸腺癌患者中出现.坏死,瘤内钙化,胸腔积液,胸膜种植,心包积液和纵隔内脂肪层消失的表现在非典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之间没明显差异.胸腺癌有多种病理亚型.CT检查所示的肿瘤坏死和钙化在病理检查中得到证实.结论:在CT表现为一个大的胸腺肿瘤且有大血管受侵,淋巴结肿大,膈神经麻痹或胸腺外远处转移 表现时,胸腺癌更应该加以考虑.

    作者:李建文;金贤德;刘龙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例骨折并发肺栓塞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我科曾成功救治1例骨折后并肺栓塞的危重病人,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官亚东;张秀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