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润萍;吕蔚萍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止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高;陈本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诊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治愈率为90%,对照组40例治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为7-15d住院时间,平均8.2d,对照组患儿为8-16d住院时间,平均9.3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轻微腹泻1例,未对治疗造成影响,后自行消失,为2.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患儿中出现药物热1例,腹泻症状2例,呕吐恶心2例,不良反应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具有较小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郅春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期的疗效.方法:用火针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51例,嘱其治疗期间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后一周内每天记录患者溃疡疼痛程度、充血面积、溃疡面变化.结果:51例患者经火针治疗,显效30例(58.82%),有效17例(33.33%),无效4例(7.84%),总有效率92.16%.结论:火针对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曼莉;梁嫣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20例门诊及住院病例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常规应用西医治疗同时配合中医治疗,而单纯西医治疗病程长,哮息发作,咳嗽等症状消除慢,病情易复发,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西医治疗配合中医止喘合剂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需要探讨的课题.
作者:安承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对日本希森美康(Sysmex)株式会社生产的CA60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抗溶血、脂血及黄疸等干扰物的性能评估.方法:使用Sysmex干扰检测试剂盒,将血红蛋白、乳糜、游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按一定比例加入正常混合血浆,以干扰检测试剂盒内空白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分别测定PT,PT-INR,APTT,FIB-C,TT,D-二聚体,AT-III,(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间).每个样本重复检测两次取均值,计算偏离值.结果:干扰试验的偏离均<10%,高为8.98%,表明仪器可自动扣除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结论:CA6000凝血仪能自动扣除本底的干扰,具有良好的抗溶血、脂血及黄疸等干扰物质的能力.
作者:何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65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3例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本研究经治疗4个月后中医辨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绍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腹腔,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辅助放疗,及根治性放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放射性肠炎为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复方谷胺酰胺胶囊在修复肠道粘膜,重建肠道功能方面显示优势.我们采用复方谷胺酰胺胶囊保留灌肠法对21例放射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营;孙义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暴露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手术室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手术室防护设施以及手术次数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对防止手术室医护人员免受建康因素的伤害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习爱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我院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方法:对医院2007年~2010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额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逐年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及用药额度(DDDs)在 4 年排序中稳居第一,DDDC以肿瘤类中药注射剂高.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用药量大,增长速度快,表明其疗效好,市场需求量较大.
作者:和艳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重复异位妊娠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性治疗后,再次在子宫外的输卵管、卵巢或腹腔内妊娠者.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对妇女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日见增多.治疗方式的选择决定其输卵管的去留及今后的生育机会,因此,该病的早期、及时、正确诊断极为重要.
作者:时建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37眼,术中35眼发生后囊破裂.分析后囊破裂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后囊破裂的处理方法.结果:发生术中后囊破裂35眼占11.6%.其中发生于水分离时1眼,超声乳化时29眼,注吸皮质时5眼,全部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结论:后囊破裂主要与患者眼部状况、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术前评估患眼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曲有贵;陶忠生;王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妇科病患者47例,其中产后出血12例、子宫肌瘤35例,以上患者采用介入疗法分别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栓塞及持续灌注化疗.结果:产后大出血患者在经栓塞治疗后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子宫肌瘤患者在行栓塞术后经量减少,肌瘤缩小;结论: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介入放射学可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治疗.
作者:潘光友;李淑芝;穆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踝关节扭伤甚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较多,临床上一般分为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两大类,前者多见,其主要症状是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伤后踝部即觉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关节肿胀,皮肤呈青紫色,跛行步态,伤足不敢用力着地,活动时疼痛加剧等.我科采用手法整复、中药外敷治疗本病8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德安;刘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医生在防治高血压时,常存在一些认识及用药误区,要做到合理用药,首先要了解高血压定义及分级,发病情况,治疗的靶点及终目的,降压药物的应用原则,以及各种降压药物的选择等,同时,也应了解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作者:郭保祥;王会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中药熏洗结合功能锻炼促进膝部骨折术后屈曲障碍功能恢复的经验.方法:对膝部骨折术后100例,运用中药熏洗(洗四方)结合术后功能锻炼.结果:1~3个月后随防,优73例,良22例,可5例,差0例.结论:本方法应用中药熏洗和正确功能锻炼,对促进膝部骨折术后屈曲障碍功能的恢复具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何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性激素依赖性肿瘤药物引起的骨丢失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100例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采用抗性激素依赖性肿瘤药物进行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的骨密度数据,分析抗性激素依赖性肿瘤药物对患者骨量影响情况、对骨量的影响机制,探讨抗性激素依赖性肿瘤药物所引起的骨丢失的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抗性激素依赖性肿瘤药物治疗,均在三个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骨量丢失.结论:抗性激素依赖性肿瘤药物所致骨丢失发病机制和人体的雌雄激素量和平衡被打破有关,临床对其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从保持人体雌雄激素的正常分泌量和维持平衡比例为出发点进行防治.
作者:晏雪花;易瑾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胆囊切除已占我院腹部外科手术的首位.随着胆囊切除手术的普遍开展,胆道损伤时有发生.由于胆囊切除所致的胆道损伤发生率约为0.1%~0.4%.我们20多年所见胆道损伤52例中,90%以上与单纯胆囊切除有关.胆囊切除术发生胆道损伤的原因,除术者粗心或经验不足之外,主要与胆囊三角区炎症、水肿、粘连、解剖不清或胆道畸形变异等病理因素有关.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病人的病情病理不一,手术的难易程度和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它既是目前普遍开展的常规手术,又是充满着潜在危险的复杂手术.
作者:乔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三七的研究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方法:通过三七有多种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证明三七化学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及抗肿瘤的作用,结论:三七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值的同时还增强了免疫功能.
作者:俞仑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深入了解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至2010年400例主要病例对齐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抗生素品种达到22种,主要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结论: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个别使用在疗程和方案上应加以改进,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陈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方面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于2007~2010年所收治的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单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心律平治疗,比较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率达86.3%.和胺碘酮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总发生率约9%,其中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以及出现静脉炎均为1例.结论:胺碘酮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鸥;李霞;章和妮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