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沟通的身心医学理论应用尝试

徐金凤;张大生;李晶尧

关键词:医患沟通, 身心医学, 慢性消耗性疾病
摘要:据统计:我国至少有1/3以上的躯体慢性疾病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使得医护在一些病种的治疗要充分考虑身心因素,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取得满意的疗效.慢性消耗性疾病中与社会心理因素为密切的是糖尿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以及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必须要不可忽视指导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稳定心理、避免过敏源等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身心疾病增多,局面.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眼底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19例分析及护理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筛查中的护理.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检查的119例早产儿进行常规眼底筛查.结果:119例早产儿有21例发生早产儿ROP,患病率为17.6%.结论: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

    作者:刘书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项目流程化管理视角下的病案信息采集质量管理

    病案是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时病人病情和对疾病诊治过程记录的积累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珍贵资料.在医疗、教学、科研、医疗业务统计管理、法律和保险的凭证等方面具有广泛而且重要的用途.病案信息采集的质量不仅直接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而且也决定了病案社会利用的质量.遵循项目流程化原则,设计病案信息采集流程是提高病案信息采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方立亿;吴桂华;杨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因素以夏死亡原因的分析,能够更好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防治的措施;方法:分析了在我院接受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死亡原因;结论:通过对患者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团队工作理念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现察团队工作理念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应用团队理念的必要性和实施的方法.结果:在教学中应用团队工作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局部解剖的学习,在提高了他们实验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结论:实践表明,团队工作理念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耳压与外贴膏药治疗腰肌劳损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明确耳压是否能增加外贴膏药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组,观察组为耳压配合外贴膏药,而对照组为外贴膏药组.观察疗效以及3天后、2周后VAS评分和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3天后,观察组在VAS方面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在VAS方面无改善(P>0.05),两组问对比,VAS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2周后,两组在VAS方面均有改善(均P<0.01),两组之闻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6个月后观察组腰痛复发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压配合外贴膏药治疗腰肌劳损优于单纯的外贴膏药,复发率低.

    作者:夏樟秀;莫昌玉;张燕;沈柳艳;袁丽敏;陈尚杰;欧伊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两种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黄芪精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95.0%,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都比较好,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1.17,对照组成本效果比为2.89,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成本效果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结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提高治疗疗效,但是黄芪精口服液的应用能够降低治疗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进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推拿治疗中的治神

    中医学中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中医治病,即在于调气治神.推拿治疗中,不能只强调手法对肢体关节等机体外在的作用,还要重视对神的调养.从医生、患者两方面探讨推拿治疗中的治神,提出了养神、察神、调神的方法.

    作者:胡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骨筋膜室综合征为深筋膜、肌间隔、骨问膜、骨形成了神经及骨筋膜室内肌肉因为出现了缺血而发生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坏死和神经变性.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发生肢体坏死及死亡.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及康复非常的重要.菏泽市中医院从2007年-2010年成功收治20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晓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平胃散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平胃散出自宋代<和剂局方>,是一颇具影响的古代名方.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临床治疗多种内儿科疾病,均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价值和研究观察.方法:对2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Lc手术中必须看清或解剖清楚三管位置后再行钛夹夹团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尽大可能减少负损伤,分离周围组织与胆囊粘连时尽可能靠近胆囊可免损伤周围组织,出现负损伤后,在掌握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技术者,可在腹腔镜下修补,以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结果: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合并糖尿病者7例,合并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者1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术后出血1例,中转常规手术1例,发生率均为0.4%.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能清晰显示胆道病变,防止腹腔镜手术中遗漏胆道病变与意外损伤,费用低廉,易操作、无并发症发生.在掌握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技术者,可在腹腔镜下修补,以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术后严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处理和监护,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肖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顽固性心衰的治疗

    顽固性心衰在内科临床为常见病,且因引起心脏病的原因不同及多种诱因是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临床工作二十多年,遇见各种顽固心衰患者,经过认真治疗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现将治疗当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以坠述,以供医务工作者参考.

    作者:贺秀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有关内科体位护理安全的探讨

    体位是为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正确的体位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良好作用.体住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特别是外科手术前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年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体会到体位护理在内科各系统疾病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型结肠透析机配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早中期的疗效.方法:利用新型结肠透析机对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病人进行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保留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Scr降低13%,BUN降低32%,UA降低27%,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可明显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的血清毒素水平.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躯体疗法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痛2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躯体疗法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痛.方法:排除术后血肿及手术造成的再次压迫神经根的可能,随机选择我科在2010年10月-2011年5月的20例腰椎术后残余痛患者,给予躯体疗法治疗3天,根据治疗前后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采用t检验对20例病人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躯体治疗后有明显疗效.结论:躯体疗法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痛改变了以往认为是髓核摘除残留、椎管内血肿、神经根水肿、椎间盘炎等原因导致的传统观念[1].作者认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群因为传导障碍导致的软组织缺血、痉挛可能是术后残余痛的原因之一.躯体疗法以解除软组织痉挛为主要目的改善疼痛效果明显.

    作者:李树林;柳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梁切除联合5-FU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5-FU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先眼60例60只眼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组在术后注射5-Fu针剂配合治疗.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治疗组经积极的手术治疗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P<0.05).两组病例术前眼压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术后眼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联合5-FU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先眼能有效改善视力状况,降低眼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姬明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问质瘤的配合与护理.方法:术前充分做好器械、物品准备;术中与操作者默契配合、及时沟通,根据手术过程准确递送器械,根据病变大小调整钩刀、IT刀的刀芯伸出长度2-3mm,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中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果:40例成功完成肿瘤挖除,成功率为95.2%.手术时间30~80分钟(平均42分钟).主要并发症:穿孔13例,2例联合腹腔镜穿孔修补,11例小穿孔行内镜下止血铗夹闭成功;术中大出血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随访时间3-24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病例.结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间质瘤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医护的默契配合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彩芽;叶丽萍;何赛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环枢关节紊乱

    目的:以手法为主配合牵引治疗环枢关节错缝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颈颌带床头牵引下,旋转,有控制的扳动手法,使其错缝还住.结果:45例病人以手法牵引治疗,有效率达93.4%.

    作者:李福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应用与观察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严重辩膜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人工机械辩膜不是人体本身的组织,血液容易在机械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造成血栓栓塞,因此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华法林是目前常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一线口服抗凝药,但由于该药安全治疗窗狭窄,有效治疗剂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等可导致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正确掌握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情况,作者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科14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尹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化瘀利湿法治疗青少年钝伤性前房积血27例

    目的:观察化疼利湿法治疗青少年钝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自2005年3月~2010年6月期间住院27例钝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以化瘀利湿法为主分期辨证施治.结果:21倒积血在5~10天内完全吸收;5例在11~15天完全吸收;1例行前房穿刺冲洗手术,在21天完全吸收,并在6点处下方出现角膜血染.出院视力;≥1.0者18例,≥0.5者4例,≥0.3者2例,≥0.1者2例,<0.1>0.05者2例.结论:以化瘀利湿法为主辨治青少年钝伤性前房积血其方法合理,疗效确实,简便易行.

    作者:汪建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LMA喉罩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前景

    目的:探索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在基层医院非专业人员(非麻醉医生)操作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喉罩知识培训、操作演示,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采用LMA喉罩盲插建立人工气道[1,2],进行人工呼吸,对氧饱和度(SPO<,2>),建立人工气道用时,抢救成功率,与气管插管进行比较[3].结果:喉罩建立人工气道一次成功率93%,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50%,喉罩组(n)成功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N)(P<0.05),喉罩建立人工气道时间均不超过60s,通气效果较气管插管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MA喉罩在基层医院院前急款、院内急诊心肺复苏中,非本专业人员应用具有一定优越性,值得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梁勇;吴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