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春芬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方法:将1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方案确立问题,检索相关证据,评价证据的可操作性,根据每位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应用、实践.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98.22%其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ADL.
作者:刘慧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医院的运行、发展甚至生存都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每一个医院必然遇到的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方法甚至行为取向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这些都给医院管理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难度,为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任务.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
作者:周玉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鉴于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特点,为患儿实施人文关怀,使脑性瘫痪患儿得到更多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安慰,使他们受到尊重和同情.方法:对60例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实施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结果:病人满意度调查显示:总体满意度达到98%.结论:通过实施人文关怀,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受到关爱、尊重,与患儿建立了亲情关系.
作者:金增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风险进行探究,然后根据这些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关的对策,供呼吸内控护理工作人员参考.方法:首先分析了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然后根据存在的风险提出若干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对这些护理策略的实施,使得我院呼吸内科护患关系更加地和谐,患者的病情有较大程度地好转.结论:加强对呼吸内控护理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能够有效地控制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洪克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有资料显示,近年来中青年患者日渐增多.且脑出血中后期约80%患者留下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大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还有一部分人中度致残,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本文认为,正确及时地抢救和护理脑出血病人,对急性脑出血病人采取严密的监测与护理措施,对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腊云;童成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本文从健康观念、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康复促进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健康教育值得推广,具有积极有效的康复促进作用.
作者:曹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7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病因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为预防该病提供思路.方法:对收治于我院的7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病因、诊断、处理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主要病因有并发妊高症、胎膜早破和脐带绕颈等.经过治疗,本组产妇均痊愈出院,新生儿围产期死亡14例,顺利出院62例.结论:对胎盘早剥患者的病因进行早期诊断并尽早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降低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
作者:胡延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5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5例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并做好各项护理.结果:35例患者中,32例痊愈出院,有效率91.4%.结论:对气管切开的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气道湿化,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孙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器械在灭菌前的彻底清洗是合格灭菌的前提,加强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提高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效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林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其临床症状,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治疗.结果:痊愈43例,有效14例,痊愈率为74.1%,总有效率为9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康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方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与西药配伍的研究情况.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文献,归纳研究方法对中西药配伍进行探讨.结果:中西药物合用,药物之间可能因为配伍禁忌导致疗效的改变,增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毒性反应.结论:应加强中西药配伍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宇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近几年来,医学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并逐步向多层次、多专业化发展.我们学院在本科层次上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医学工程学等专业.专科学历设有视光医学、心电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而医学影像学做为临床基础专业,是其他各个专业需要掌握或了解的必备知识.然而,由于不同专业对医学影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求程度不同.因此,如何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影像实习教学方法,提高实习效果,达到各专业对教学大纲影像教学的要求,是医学影像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我们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影像实习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与体会,提供给大家参考.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一种过程,发生在各行各业.而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沟通的主要内容是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康复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等方面的内容.护理是一门具人性、极富人情的专业,它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社会性、人文性的结合与统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大大增加,护理模式也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患沟通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护士除掌握必备的医学护理知识外,还要自觉加强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学习.本文就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以下探讨.
作者:陈燕;查桂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的直肠前突患者47例进行研究,均为女性患者,其中年龄分布为38.75±13.58岁,存在痔疮的患者为41例,占87.23%,10例患者有痔疮手术史.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便秘、排便苦难和不净感、肛门存在下坠感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对本研究47例患者手术后治疗效果分析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后立即进行直肠指诊,指诊发现所有患者直肠原前突部位呈现明显的紧张状态.手术后治愈患者为38例,显效患者为9例,在手术后4~8周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自述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直肠指诊显示直肠袋装凹陷消失且每日排便正常.其中34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8周内进行复查均显示直肠前突明显改善且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宋兴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了响应计划生育国策及适应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育龄期妇女通过采用宫内节育器来达到少生、优生的愿望.宫内节育器是通过机械性刺激及化学物质的干扰而达到避孕的目的,不抑制排卵,不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措施,取出后不影响生育,故深受我国育龄期妇女的欢迎,我国宫内节育器使用的数量占世界宫内节育器避孕总人数的80%.但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宫内节育器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甚至会带来子宫破裂穿孔等严重后果.现将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这十年间本站对接受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妇女进行随访过程中确诊的43例因放置宫内节育器所引起的不良事件汇报如下,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治疗及预防措施,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提供参考.
作者:秦水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采用带膜带放射性125I粒子食管支架植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患者术前CT及内镜提示病变的大小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选择合适的覆膜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放射粒子,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在小C臂下将支架植入食管,覆有粒子的支架段于肿瘤位置打开,对狭窄段食管进行扩张,并持续放射对肿瘤进行杀伤,临床上选择10例Ⅲ~Ⅳ期的患者进行该项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0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患者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能进食软食,血液分析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胸片及CT复查7例提示病灶较术前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2例变大;10例随访近6个月,均未出现死亡及食管再狭窄患者.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短期临床观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带膜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作者:熊盾;张杨;李海燕;杨波;罗正永;夏绍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8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选用情况、术前预防用药方法、术后用药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的64例,占53.3%,不合理选用药物以氨曲南、头孢米诺、头孢派酮舒巴坦为主.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合理的41例,占34.2%,表现为手术结束时给予抗菌药物.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的109例,占89%,长达10天.结论: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混乱、高档,术前用药时间不规范,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医院应加大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确保卫生部文件的落实执行,确保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苏碧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学史是医学类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首选课程,我校从2009年起,在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新开设了<康复医学史>课程.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其起源、形成、发展过程都离不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故本门课程内容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中外医学史和康复医学史.
作者:陈宇;任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国外应用静脉营养支持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国自八十年代开始用于临床,至目前已普及到区(县)一级医院,而且越来越被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尤其对严重创伤,重度感染,大手术后,胃肠道瘘,短肠综合症,大面积烧伤等提供了病人必需而全面的营养物质,在调节机体免疫,促进创伤愈合,维持器官的生理功能,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这也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对危重病人治疗中一个新的突破.
作者:孙小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方法:收集520例孕妇,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中采用母乳喂养率为85.8%,对照组中母乳喂养率为59.2%,实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