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口腔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洁、舒适,而且能预防和治疗口腔炎症.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口腔护理研究的不断更新,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的保养与预防.
作者:周逸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阐述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优点,并认真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及时处理,认为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
作者:周林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硫辛酸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硫辛酸300mg+10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连续2周,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明确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自主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作者:孙润锋;李志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分析了影响医用X线摄影机性能和影像质量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检测这些技术参数所用设备的性能,探讨了应用不同检测设备需注意的问题,并对微机化数据处理进行了浅析,促进了医用X射线摄影机质量检测工作准确和快速地进行.
作者:陈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由于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其静脉穿刺相对于成人静脉穿刺有着其固有的困难因素.大隐静脉是婴幼儿条件相对较好的静脉之一,在婴幼儿静脉输液时此静脉常常是首选静脉.而由于大隐静脉的特殊解剖位置,在穿刺成功后需要在针柄下垫一棉球妥善固定才能保证输液通畅.笔者尝试了针柄翻转180°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秋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肱骨外上髁炎是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髁周围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肱骨外上髁炎临床上一般采取局部封闭、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缺点是上述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症状缓解慢,治疗持续时间长.推拿按摩、浮针疗法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疼痛症状缓解快,患者易于接受(不用打封闭)且该疗法无副作用,治疗持续时间短,是肱骨外上髁炎治疗方法中综合疗效较好的方法.
作者:周海涛;陈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脑梗塞是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缺血或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高,易复发,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有效地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大限度地恢复患病肢体的功能.明显减少死亡率及复发率,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
作者:吴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治疗组2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18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微创治疗组病死率为10%,内科保守治疗组病死率为33.3%,微创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经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高连生;高乐;陈稚丽;郝树森;张丽英;马娟春;康红霞;李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重点科室工作的6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人性话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专业知识的合格率及所护理的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专业知识的合格率及所护理的患者的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专业护理能力,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李俊;潘康平;李务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B超诊断输尿管壁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输尿管壁段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经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KUB+IVU)对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率.结果:B超对输尿管壁段结石的诊断率为85.0%,KUB+IVU的诊断率为92.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于结石直径>1.0cm者,两者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都是检测输尿管壁段结石的良好方法,但B超具有经济方便的特点,可用于普查或初筛.
作者:李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建立动态观察体系,注重护理质量的管理,加强护士护理技能的提高三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应用.
作者:黄新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也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会保健需求,人们在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对预防保健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使人类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知识的需求,必须尽快发展社区护理.我国的社区护理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已有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400 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近1.2万个,创建了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但是我国的社区护理事业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比如社区护士人力构成比偏低、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较为缺乏、社区护理服务范围和内容较为有限、以及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等.
作者:崔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ckenzie疗法结合传统齐刺电针在腰突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结合治疗组、Mckenzie治疗组及齐刺电针组各29例.2疗程后,观察3组治愈率,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结果:结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第一、第二疗程后结合治疗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Mckenzie疗法结合齐刺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海新;马朝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加趋势.目前主要使用钢丝或可吸收螺钉对其进行手术复位后固定.我院自2004年至2010年间,应用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髁间隆突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清;耿金钟;郭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导致伴有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如不有效地对血压进行预防性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心脏专家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可能性发展为高血压.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连续一致,持续存在,并独立于其它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紊乱、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作者:郭艾;李叶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5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5例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并做好各项护理.结果:35例患者中,32例痊愈出院,有效率91.4%.结论:对气管切开的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气道湿化,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孙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肩周炎发病期也是人体各器官衰退期,功能处于下降期、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失所养,此期间机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弱,起病急,庝痛剧烈、下半夜痛庝严重、肩部肌肉痉挛,中后期庝痛减轻、压痛范围较广、肩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肩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
作者:凌和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139例胃脘痛患者中医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通过病情评估,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淤血停滞五型实施辨证施护,包括饮食护理,起居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技术操作运用等.结果:139例患者,总有效率97.12%,平均住院日13.39天.结论:对胃脘痛患者运用辨证施护方法护理,对促进病人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樊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康复加针灸治疗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早期康复加针灸治疗,对照组51例在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及FIM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早期给予康复加针灸治疗能够较好的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了残障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了响应计划生育国策及适应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育龄期妇女通过采用宫内节育器来达到少生、优生的愿望.宫内节育器是通过机械性刺激及化学物质的干扰而达到避孕的目的,不抑制排卵,不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措施,取出后不影响生育,故深受我国育龄期妇女的欢迎,我国宫内节育器使用的数量占世界宫内节育器避孕总人数的80%.但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宫内节育器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甚至会带来子宫破裂穿孔等严重后果.现将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这十年间本站对接受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妇女进行随访过程中确诊的43例因放置宫内节育器所引起的不良事件汇报如下,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治疗及预防措施,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提供参考.
作者:秦水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