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勉;董小丽;曾敏;魏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传染科治疗的21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西医治疗.结果:淤胆型肝炎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治疗治疗后分别有91人和72人有效,有效率分别为83.49%和66.06%,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7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广大感染科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作者:古贤德;黄永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手功能改善.方法:本文从我科指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中选取56例指屈屈肌腱断裂病人,分康复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术后4周及术后16周对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康复治疗组在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介入规范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新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月81例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的住院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分为HT组和非HT组.共列入16项可能相关的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面积、血脂、血糖、NIHSS评分等.结果:吸烟、大面积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入院时血糖升高、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在HT组和非HT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吸烟、大面积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入院时血糖升高、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发生HT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孙元林;曹秀丽;郑文旭;刘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感染和改进技术.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45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感染发生率为7.59%,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病菌随导管顺行性浸入;致病菌随三通、注射器和连接管道进入导管造成感染;致病菌随各种载体进入导管并在局部滞留感染;远端致病菌导致血行性感染,造成导管局部致病菌滞留感染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作者:汤英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中全静脉麻醉时瑞芬太尼与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循环、出血量、调节血压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64例均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所制定的Ⅰ级~Ⅱ级的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进行降压,降压幅度为诱导前平均动脉压(MAP)的30 %~40%,低不能低于50 mmHg.分别麻醉前、降压即刻、达到预定值时、降压维持一段时间、停降压15 min时刻,监测循环变化,记录手术总出血量,降压用时及恢复血压用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变化无差异(P>0.05),两组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降压用时及恢复血压用时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有效、迅速、稳定地控制性降压.
作者:胡先平;李信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日益广泛,但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耐药菌株增多以及医药费用加重等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院自2008年起,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由各外科不规范、部分执行转为全外科规范执行.手术室通过加强手术室护士相关知识学习、加强与病区护士和病人及麻醉师的沟通、加强病情观察、加强护士管理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预防性抗菌素的使用的管理流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徐卫英;敖惠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心理辅导和非药物治疗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的高脂血症患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取心理辅导和非药物治疗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非药物方法治疗下,64例高脂血症患者的平均血压稳定,血脂血糖下降,防止和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全面恢复.结论:心理辅导和非药物治疗有利于高脂血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重塑患者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缓.
作者:叶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新的LightSheer DUETTM 激光系统新型Light- Sheer HS手柄治疗各类多毛患者58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58名脱毛者进行脱毛治疗,并对治疗后效果进行总体评价.结果:有效率达到96.55%.所有部位疗效与治疗次数成正比.不良反应少,2例敏感的皮肤毛囊边缘发红、出现轻度水肿.
作者:刘颖;高璀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报道我院中医科用自拟方制成洗剂外洗治疗外感发热证,该药退热效果好、改善症状快、且未发现毒副作用,是治疗外感发热(表热证)的理想药物.其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疗效确切,可作家庭常备应急药.
作者:谭淑华;谭大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非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破坏关节,造成残废;因此,必须及早诊断、治疗.
作者:吴佳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为全院各临床科室提供所需的无菌物品,是医院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在供应室各环节的工作及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与临床工作人员有着比较多的接触,而由此产生的各种误会或矛盾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导致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矛盾,使供应室的服务于临床的机能更好地发挥,并真正地服务临床,服务病人,除了要求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临床科室间的了解与沟通,协调与帮助外,还要注意针对一些常见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作者:刘琍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炎症,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是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它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发病,临床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其主要病变在细小的毛细支气管,但同时常见肺泡及肺泡间壁的累及,故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1].病毒感染无特效药,临床常用吸氧及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我科采用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 规格2ml/支,有效剂量20万IU/支,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佳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方法, 不仅解除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受术者的恐惧心理,从而满足人们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我院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开诊门诊无痛人流手术480例,利用丙泊酚静脉麻醉,通过从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和良好的术后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霍正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阴道上皮内肿瘤(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是指局限于阴道上皮层内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病灶,包括了上皮内的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是阴道浸润性癌的癌前病变.阴道被覆上皮为鳞状上皮,修复再生能力强,部分病变程度轻微的年轻患者(主要为VAINⅠ患者)可自行消退,无需特别干预治疗,定期随访即可;而针对病变严重的VAINⅢ患者,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如不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可终进展为阴道癌.近年来,随着阴道涂片及阴道镜应用的广泛普及和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的增加,VAIN的检出率不断升高.本文就我院曾诊治的17例VAIN患者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VAIN的诊断与治疗程序进行分析总结,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肖存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在晚期癌症病人的营养作用以及护理.方法:观察比较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的60例晚期癌症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普通静脉留置针与锁骨下静脉穿刺营养的差别.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营养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的营养.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间长,发生静脉炎率低.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发生率低、护理方便,有效营养晚期肿瘤患者.为晚期癌症患者延长生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优越性.方法:18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02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根据病灶部位、大小、是否破裂、有无生育要求等决定手术方式.开腹组8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按常规开腹行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结果:腹腔镜组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肛门排气时间早、抗生素使用时间短、留置尿管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天数短、恢复快,可作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方式.
作者:濮玉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表现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及疑似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由多名CT诊断医生进行判断,其结果显示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疾病.同时测量患者的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的长度以及疾病部位.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28例,检出率为28%.前降支中段22例,近中段4例,远端冠状动脉辨析狭窄2例.心肌桥的厚度为1到10mm,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小于等于100mm.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显示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发病位置、长度以及心肌桥的厚度,具有安全、经济的优点,可作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郁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的20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联合应用GM-1,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单独视神经管减压术的9例患者中无改善2例,有效4例,显效2例,特效1例,总有效率77%;手术联合GM-1组的11例患者中视力无改善2例,有效3例,显效4例,特效2例,总有效率81%,视力恢复程度优于单独手术组.结论:尽早行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以明显促进受损视神经的修复,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
作者:张家明;羊正祥;周志敏;耿炯;缪伟锋;丁忠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对目前中医专业毕业生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对解决目前中医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韩晋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进行鼻饲引起胃内容反流的发生率.方法:将96例需行肠内营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营养米粉组和能全力组,每组48例.两种均以分次投入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种反流的发生率.结果:营养米粉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能全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能全力能有效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而致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