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帜星
35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颈内动脉灌注盐酸尼莫司汀(ACNU),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护理重点是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后的指导和病情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玉梅;张常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将神经外科患者按导尿管管理路径进行导尿管护理(实验组),观察其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并与前期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神经外科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3.49‰,明显低于对照组7.28‰.结论:按导尿管管理路径进行神经外科导尿管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减少病人的痛苦.
作者:沈月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骨性膝关节炎医用臭氧(O3)注射疗效.方法:选择44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每组22例,其中A组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0.3%利多卡因,曲安奈德5mg,生理盐水)10ml,1次/周,连续治疗3~5次,B组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20ml,浓度为40g/l,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在治疗后第3个月,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优+良)差异无意义,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医用臭氧用于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满意,并且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好方法.
作者:程应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白含量(MCH)及红细胞脆性试验在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420例婚检人群,分别进行婚前地贫筛查,观察其筛查结果.结果:三种红细胞检测指标中以MCH试验的灵敏度高,红细胞脆性试验的特异性高(X2=160.93,153.6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白含量(MCH)在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灵敏度高,红细胞脆性试验的特异性高,MCV或MCH联合红细胞脆性试验能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早期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早期介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两组2个月治疗前后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根据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对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p<0.05).
作者:蔡琛;张智芳;曲庆明;王海明;王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全麻手术中导尿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目的是观察尿量,保持膀胱空虚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引起恶性神经反射,与女性相比,男性由于尿道解剖特点,导尿管刺激尿道和膀胱颈部引起的不适比较强烈,尤其是在麻醉恢复期可能引起患者躁动.笔者对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于麻醉前10分钟留置导尿,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间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常规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指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贾淑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检验医学是指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地收集和测定,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并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将这些数据正确地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去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生物、微生物、血清、抗原抭体、细胞或其它体液的检验,与其它检查技术相配合以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1].
作者:凌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肾穿刺活检术(以下简称肾穿刺术)后患者症状,明确肾脏病变的性质,提出有效的指导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总结31例肾穿刺术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31例患者肾穿刺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周月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用了手法复位、经皮可吸收钉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优13例、良3例、差0例,所有患儿均能参加正常的文体活动.结论:可吸收钉固定法进行治疗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良好的治疗术式.
作者:韩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炎症,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是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它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发病,临床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其主要病变在细小的毛细支气管,但同时常见肺泡及肺泡间壁的累及,故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1].病毒感染无特效药,临床常用吸氧及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我科采用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 规格2ml/支,有效剂量20万IU/支,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佳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研究米索前列醇在临床妇产科流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本院产科所收治的300例人工流产患者进行了使用米索前列醇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应用了米索前列醇的研究组患者在宫颈松弛扩张情况、宫缩幅度、术中出血量、使用镇痛药例数、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临床手术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未使用米索前列醇的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对于减少患者术中痛苦、提高手术效果具备显著作用.同时米索前列醇还具备安全系数高、应用方便等优势,易于在基层医院显著推行.
作者:邵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心肌运动异常与心电图对比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30例心肌运动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寻找一种敏感性较高的诊断方法.结果: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正确率与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直观、准确、敏感性高,对心肌运动异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1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8例,其中因肺部感染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根据患者自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周林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正脊手法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按治愈、好转、未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19例,好转51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4.6%.结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方法简便、疗效高、安全、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辉;丁小军;何俊;陈璐;白健;张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脑梗死患者MMP-9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9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继续降低,较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降低更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MMP-9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好,并可以降低MMP-9的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宾学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术后分成观察组(综合功能康复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观察两种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功能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0%,常规治疗组为35.71%,但治疗组关节功能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全方面多手段的功能康复对于踝关节骨折能明显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有效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卓华;陈翠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肺结核是糖尿病人常见的病发症之一,通常发病率是正常人肺结核发病的3到5倍,目前正以每年5%至10%的几率逐年上涨.本文笔者就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肺部结核的影像做粗浅的探讨,以供广大医学工作者参考.
作者:王银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耐信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耐信、羟氨苄青霉素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为2w,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48h pH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耐信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能迅速升高胃液pH值,增强抗生素对Hp的根除作用,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光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感染和改进技术.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45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感染发生率为7.59%,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病菌随导管顺行性浸入;致病菌随三通、注射器和连接管道进入导管造成感染;致病菌随各种载体进入导管并在局部滞留感染;远端致病菌导致血行性感染,造成导管局部致病菌滞留感染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作者:汤英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