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自制可调节型脑室引流管

陆伟华

关键词:自制, 可调节, 脑室引流管
摘要:脑室引流管一般应用于脑室钻孔引流手术.目前,我院所采用的脑室引流管为国产硅胶长管和全进口美国FVPC 2型引流管2种,但它们都没有配备调节器,难以控制引流速度,因此容易引起引流量过多、过急而造成脑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自2003年8月~2004年8月采用美国FVPC 2型引流管配上一次性输液器上的调节器,对49例脑室引流术置管患者实施控制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赋予生命圆满的终结:浅谈临终护理

    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目睹了无数的死亡,深刻体会到如何使病人有尊严地离开人世,确实是摆放在医护人员面前的一个沉重的话题.随着医疗救护技术的日趋完善,无数罹患疾病的生命被挽救回来,使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但是现今人们不但要求高质量的生活,圆满、平静地走完人生后旅程的愿望也日益受到重视,而现实工作中,临终治疗、护理工作做的并不尽如人意.

    作者:高雅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改革高等护理教育,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护理工作的任务、范畴正逐步发生改变.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形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护理发展的步伐;教学手段单一,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改进护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现护理专业特色;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教育水平,旨在尽快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适应国际护理发展趋势.

    作者:常宏;冯晓莉;周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重度先兆子痫伴新生儿多发畸形一例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我国发病率9.4%,国外报道为7%~12%.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后随之消失,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4年4月收治1例重度先兆子痫伴新生儿多发畸形,经积极对症治疗和实施专科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玉琦;蒋红梅;吕雅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护理群体参与质量管理的方法和体会

    目的增强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方法成立护理质量监督小组,共同制定质量评估标准;护理部对护理工作进行随机抽查,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会,利用PDCA方法进行质量管理.结果各项护理合格指标由3年前的90%上升到95%,病人满意率均达98%以上.结论护理群体参与质量管理体现了管理的民主性,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护理质量.

    作者:李书华;陈锐群;林小艳;王芬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输卵管结扎受术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绝育手术.受术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她们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疑虑来的,当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心理反应会加重,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手术后的康复[1].如何从护理角度入手来减轻受术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使她们从生理、心理方面得到满足[2],我中心于2001年1月~2002年12月对500例输卵管结扎受术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因素分析,并进行针对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李金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一种自制可调节型脑室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一般应用于脑室钻孔引流手术.目前,我院所采用的脑室引流管为国产硅胶长管和全进口美国FVPC 2型引流管2种,但它们都没有配备调节器,难以控制引流速度,因此容易引起引流量过多、过急而造成脑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自2003年8月~2004年8月采用美国FVPC 2型引流管配上一次性输液器上的调节器,对49例脑室引流术置管患者实施控制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陆伟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病人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使他们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临终关怀护理不仅要解决病人的躯体痛苦,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适应因素.笔者在对60多例癌症临终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谈儿科护士在护患沟通中的素质要求

    由于小儿解剖生理和临床病理特点,儿科护理工作有其特殊要求.除一般的临床护理工作外,小儿的护理事项和时间都比成人要多,而且在协助医生的诊断和护理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占有重要地位.笔者近来通过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儿科护士在沟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现作如下阐述.

    作者:顾丽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谈褥疮的防治与护理体会

    褥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护理问题.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得不到所需的营养,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发生褥疮的人群主要是手术后病人、老年人、体弱者,及营养不良、水肿、长期卧床病人.

    作者:潘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18%~60%,病死率5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而且使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复杂化[1].如何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成功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目前,认为有效的预防可能是控制其发病的佳策略,而采取以人工气道预防为主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则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举措,其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极为重要.本研究就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做一综述.

    作者:张兵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音乐疗法在护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激动、烦躁等心理,情绪障碍,并有心慌、胸闷、胸痛、失眠等症状.有报道显示,心理、情绪障碍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而音乐作为自然的旋律,从古到今不乏美妙的节拍,则容易进入人的心灵深处,调节心理活动,稳定情绪,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1].

    作者:江萍;杨秀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小班化健康教育对不同文化背景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方法,使他们具备相应的自我护理技术,从而达到控制和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1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8组,每组为20人,实施小班化健康教育,结合编制幻灯,重点讲解饮食控制、血糖监测仪及胰岛素笔应用,并积极开展课后讨论与答疑.采用试卷考核,评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比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异同,数据用SAS软件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有所提高;不同文化背景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度有影响,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较文化程度低的对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班化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糖尿病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其认知度.

    作者:华东芳;卜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人头痛护理观察

    头痛是老年患者就诊时常见的主诉,其病因以神经系统疾病居多.据国外资料报道,在健康老年人中,60.2%曾发生过头痛,所以完全没有体验过头痛的人是极少的.老年人头痛的病因很复杂,所以对他们的头痛症状更应仔细观察,找出引起头痛的原因,并及时进行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观察方法、内容总结如下.

    作者:臧亚利;田淑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临床实习是护生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1].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通过临床实习,使护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充实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员,是每一位临床带教者都应该关心的问题.现将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李小宁;姚聪;王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析静脉化疗药物配置室潜在的法律责任

    在法律日益健全的今天,为确保肿瘤病人化疗药物静脉输液安全、有效、合理,预防和控制医疗纠纷和事故,分析静脉化疗药物配置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静脉药物配制的质量控制问题,如工作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严等法律责任问题.因此,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学习法律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正确使用医疗仪器设备及定期保养和维修.

    作者:郭秀泉;高瑞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资源重组探讨

    重建我国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医疗资源配置标准,加快医疗资源的重组、医院的改制和配套政策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云南省建工医院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医疗资源重组的改制工作已全面正式启动,标志着云南省建工医院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就云南省建工医院改制重组,大力推进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等医院改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郭素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门诊导医服务的实施与管理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拥有30多个专科诊室,日门诊量近2 000人次.因就医地点分散,加之患者对门诊环境不甚了解,时常发生走错门现象,造成就医秩序混乱.为方便患者就医,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院自1996年3月实施导医服务,获得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余开云;汪雅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结肠造口术12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28例结肠造口术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包括重视患者心理的适应过程,加强术后患者及家属使用和更换造口袋的指导,做到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等.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结肠造口梗阻2例,造口坏死2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出血3例,造口旁疝2例,予积极处理后好转.全部患者术后身心康复良好,生存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重视患者心理的适应过程、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则是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作者:黄夏蕾;卜淑娟;梁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肾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治疗方式.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减少肾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肾存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0月对1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实施了有效的健康教育,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姜武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新毕业护士职业道德培养实践

    新老交替是医院工作的一个特点,每年都有新的同志走上岗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士角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而培养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帮助新到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从进入临床第一天起,就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护士这一社会角色的转变,我科自1997起制定了针对新护士职业道德的培养计划,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石英;张盈;郑红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