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机磷中毒诊断失误二例观察与护理

商鹤玲;刘乃红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试验, 护理
摘要: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病例中,曾有2例不具典型临床表现且有机磷中毒史不明确,在医院无胆碱脂酶检测手段的条件下我们采用阿托品试验终诊断为有机磷中毒,并采取了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腹腔引流系统在腹水引流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对73例晚期肿瘤伴腹水患者行腹腔穿刺,应用新型腹腔引流系统引流腹水,结果明显减轻了由于反复腹腔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并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刘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肠息肉的护理

    本文报告了87例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的护理体会,认为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在术中密切配合医师,是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对患者术后的休息和饮食进行指导,加强护理观察,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杨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评估护理教学水平,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旨在提高高等护理教育办学水平,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现代护理人才.(1)解读指标内涵,正确对待评估.(2)护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几点体会:①确立办学思想,指明发展方向;②健全管理体系,坚持长效管理;③注重资料收集,及时总结经验;④注重硬件建设,实施教学目标;⑤勇于教学改革,培养社会人才.(3)护理教学评估,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规范管理,总结特色,找出差距,提出整改,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作者:章雅青;高颖;张莹;吴觉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头内回血凝集再回输的危害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尤其是长期输液者(老年病人)的应用,已是静脉给药方法的主要途径.在治疗过程中,静脉穿刺针头内回血凝集,使针头不畅,输液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采取拔针重刺,观察及检测了14例针头内回血凝集后血块形成的大小变化,结合患者在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变,运用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及阐明了血块再回输体内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危害,提出静脉穿刺针头阻塞时,护士严禁采取加压推注、挤压输液器等方法,防止血块进入体内引起栓塞.

    作者:陈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气胸的护理

    新生儿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在伴有肺部疾病的新生儿中却易并发气胸.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新生儿死亡.我科自2003年10月~2003年11月收治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合并气胸及1例新生儿肺炎并发气胸,经过胸腔闭式引流及使用呼吸机等积极的治疗护理,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婉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加强急诊科病人心理护理探讨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急诊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到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多数病情紧急、危重,在传统医学模式中,急诊科护士的工作主要针对病人的躯体疾病而言,如分诊,各种注射治疗及病人的抢救配合等.

    作者:张玉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有机磷中毒诊断失误二例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病例中,曾有2例不具典型临床表现且有机磷中毒史不明确,在医院无胆碱脂酶检测手段的条件下我们采用阿托品试验终诊断为有机磷中毒,并采取了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商鹤玲;刘乃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健康知识宣传卡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质量,自2002年1月以来,我科发挥糖尿病知识系列卡的宣传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栾伟玲;马丽萍;康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一些填充物(如骨水泥)来增强椎体,减轻疼痛[1].

    作者:赵海璇;林岩;谭淑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合并疥疮一例护理

    疥疮是由雌雄人疥虫或受精雌虫寄生于皮肤所致.常因直接接触疥疮患者而传染[1],新生儿患疥疮者临床较为罕见.我院于2002年5月17日收治1例病理性黄疸合并疥疮的新生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桂花;赖珊玲;梁惠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粗针静脉穿刺改良法探讨

    手术中或急救病人时经常需要使用12~16号粗针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以输入粘稠度较高的血液,保证病人充足的循环血量.因此,快速成功的静脉穿刺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作者:项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2例多次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中多次感染发生的特点和探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2例发生多次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感染例次率为5.58%.患者的老龄化,基础病多,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和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发生多次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患者口腔、鼻腔和外生殖器清洁,保持病室空气和物品的消毒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多次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雅钢;杨红英;张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病人氧气导管的制作与选择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氧气导管的制作与选择.方法分别采用改良后的双鼻腔悬挂式吸氧管,或头皮针,或输液器,或8号硅胶管与吸氧管连接制成的组合吸氧管予气管切开病人吸氧.结果选用8号硅胶管与吸氧管制成的组合吸氧管为适宜.结论使用8号硅胶管制成的组合吸氧管给气管切开病人吸氧可以减小吸氧管从套管内脱出的概率,不会损伤气管黏膜,导致出血,还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黄世英;沈有期;潘小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华法令对慢性房颤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为0.4%~2%,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升高.年龄每增加10岁,房颤发病率升高1.4倍[1].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慢性房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

    作者:杨惠琼;谢崇琼;王秀琼;宋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运用反馈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一名护理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我院在工作中较好地运用了反馈控制,加强了护理查房,认真督促检查、分析和总结,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黄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规模专科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调配

    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动态调配机动护士,建立制度化的护理运作流程,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对于规模小、护理工作量不均衡的专科医院是一种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尝试.在办院时间短,毕业2年的全院护士占80%以上的情况下,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医疗护理工作.

    作者:周艳红;戴玲;黄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贲门癌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2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挑选合适的支架、做好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对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术后分析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加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预防胸骨后疼痛、反流性食管炎、出血和穿孔、支架移位与脱落、支架阻塞与食管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例病人食管支架置入后发生支架移位,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前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对病人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做好术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荣加;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哮喘患儿雾化吸入不顺从性的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雾化吸入不顺从性的原因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9例哮喘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雾化吸入不顺从性的原因及其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患儿的不顺从性与患儿的年龄及家长的配合有关,不顺从性明显影响疗效.结论针对哮喘患儿雾化吸入过程中不顺从性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能提高雾化吸人对哮喘的疗效.

    作者:丁翠;杜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消膏外敷治疗老年患者输液渗漏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中消膏外敷对老年住院患者输液渗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中消膏外敷;对照组25例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消膏外敷对老年患者输液渗漏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热敷法.

    作者:晋国蓉;张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士对书写护理记录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应具备的相关知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书写护理记录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对3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对书写护理记录认知水平偏低,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漠.结论应加强护理队伍的法制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作者:田丰;耿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