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静脉置管的运用及护理

李志梅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 运用, 护理
摘要:静脉穿刺置管术己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静脉营养疗法、血液标本采集等,还扩展到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其并发症与操作及护理有关.综述了穿刺静脉的解剖特点、佳置管长度以及穿刺点皮肤及导管护理的新进展.
中国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的诊与治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简称宫血病),是指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功能失常,从而异致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规则出血的异常表现,临床上常出现较长时间的不易自止的流血和其伴随症状.

    作者:李旭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并发ARDS病人的护理

    我院2003年度施行肝移植手术4例,有2例并发ARDS,通过及早行气管切开术,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4例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监护关,并强调了肝移植术后病人24~48h应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ARDS的发生.

    作者:杨琴;吕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大家知道,医院是个具有多种潜在危险因素的工作环境,如生物性、感染性、物理性及化学性因素等,而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尤其是临床的医护人员,如2003年的SARS,医护人员的全人口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平均发病率的38倍[1],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已引起医院管理者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现将国内外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冰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管理对策

    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来,护理记录是完整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医院都开始重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通过对600份护理记录单的分析,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问题,不利于医院的护理安全.有一部分护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护理管理者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举证意识,严格按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去执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刁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深静脉置管的运用及护理

    静脉穿刺置管术己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静脉营养疗法、血液标本采集等,还扩展到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其并发症与操作及护理有关.综述了穿刺静脉的解剖特点、佳置管长度以及穿刺点皮肤及导管护理的新进展.

    作者:李志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例脑干出血致闭锁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闭锁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特殊韵意识状态,常见病因为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四肢瘫,面瘫,延髓麻痹,状如昏迷,实则意识清楚,能以瞬目及眼球运动(多为垂直运动)示意,无其他随意运动.本病致死、致残率高,预后多不佳.本文是一例恢复较好的病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沈均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提高软护理技能 做好门诊病人的心理引导

    软护理技能是做一名合格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心智技能,它包括人际沟通、角色适应、语言表达、人机对话等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观察、思考、判断、计划、分析等经验的积累与表达[1].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提高软护理技能与提高自身的硬技术同等重要,它有助于护士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的职业微笑,得体的言谈举止,出色的人际沟通技巧,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心理引导,使门诊病人处于接受治疗所需要的佳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满足病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作者:董健;赵玉娟;邹光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用弹力网在儿科固定留置针的应用

    目的探讨留置针加用医用弹力网固定的效果.方法利用160例住院婴幼儿手足部位的留置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加用医用弹力网固定留置针,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固定法,比较两组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留置3天以上的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多(P<0.05).结论加用医用弹力网后,延长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患儿的护理

    目的探讨121例全麻醉术后复苏期躁动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患儿全麻醉术后复苏期的躁动特点及所带来的危害性,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掌握躁动指征:重视管道、呼吸道及输液等护理.结果121例躁动患儿因躁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或滑脱35例,胃管滑脱1例,导管滑脱2例,伤口出血1例,余82例躁动患儿仅安全平稳转出恢复室.结论全麻醉术后复苏期患儿躁动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采取各种评估及安全护理措施是患儿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

    作者:陈慕瑶;李芳;罗文颖;张翠梅;郑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32例急性雪卡毒素中毒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

    雪卡毒素是脂溶性神经毒素,是海洋微生物中有毒的双鞭毛藻,依附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小鱼、小虾吃下这些海藻,大鱼又吃小鱼的关系,毒素通过食物链依次上传,人类食用这类珊瑚鱼可引起中毒症状.

    作者:范利好;庞春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病死率高,幸免死亡者也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可促使或诱发第2次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作者:梁碧莲;黄钦秀;李凤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次性抽液器应用于液气胸病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抽液器应用于液气胸病人排气排液的效果.方法通过对传统胸穿包与一次性抽液器行胸穿排气、排液的应用对比,分析一次性抽液器的优越性.结果一次性抽液器在简化操作程序、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工作效益方面明显优于胸穿包,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一次性抽液器应用于液气胸病人排气、排液,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减少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作者:徐祥浓;黄世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38例急救体会

    我院20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毒鼠强中毒患者38例,现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2~68岁,平均36.7岁;中毒至就诊时间3~48h.皮肤接触者6例,余为口服中毒,均为散发中毒.所有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四肢及躯干抽搐,均无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害,均为确诊病例.

    作者:崔建荣;魏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例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内死亡的原因分析及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外科治疗通常要采取截肢的方法,但糖尿病足的病人往往还伴有其它的慢性并发症,有报道糖尿病足患者很少死于溃疡本身,却常常死于相关慢性并发症,如心、肾等疾病[1].现对我科2002年9月~2004年8月期间在围手术期内死亡的3例患者作临床分析,为临床护士做好预见性护理提供指导.

    作者:梁雪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满意控制,易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伴随终生的疾病,影响糖尿病治疗的因素很多,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护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由于病程长,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出现厌倦、沉默、烦躁、情绪低落等现象,我们通过对86例病人采取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郭庆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急救程序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护理急救程序进行及时有效处置,首先按格拉斯哥法评分,在320例患者中≤8分110例,均行急诊开颅术,余132例为9~15分,其中37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又行开颅术,结果,死亡16例(5%),GR及MD中度致残占91.9%,SD和V占3.1%.此评分法简单、实用、易掌握,实施护理急救程序后,抢救时间缩短了2倍,抢救成功率提高了1.71%.

    作者:张桂凤;刘小明;周三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军以上干部280名健康状况调查及保健对策

    目的对280名军以上干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本单位及周边部队疗养院病例,按统一标准设计的表格,填写调查内容,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仍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杀手,分别占调查表第一、二、四位,并且三种疾病常合并存在,要引起足够重视.结论提出合理保健对策,提高军以上干部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

    作者:尹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术前患者的心理观察与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应用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护患双方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已被广大医护人员接受和认可.因此,加强术前患者心理观察与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反应,积极面对手术.

    作者:黄映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作者:江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下肢损伤后期足踝部肿胀综合治疗及护理

    人体在受到外来的暴力及劳损等伤害之后,可以引起筋伤,从而使受伤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1].经过急性期的治疗,上述症状大多能缓解,但下肢损伤患者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往往易于重新出现患肢足踝部肿胀,且消退非常缓慢,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近二年来,我科用中药内服、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此类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此综合治疗每10天为1个疗程).

    作者:乐飞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