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梁碧莲;黄钦秀;李凤超

关键词:脑卒中, 心理分析, 护理
摘要: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病死率高,幸免死亡者也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可促使或诱发第2次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中国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卧床女性病人接尿器的制作及应用

    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服务中,常常遇到一些因疾病的影响而被迫卧床的病人,且神志清醒、肥胖,其小便常需要两人以上协助,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为了减少护理人员或家属的负担,现将自制的接尿器介绍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术前肠道准备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术前每日清洁灌肠可以清除结肠中手术存的气体及粪便,减轻或消除腹胀,改善或增进食欲,从而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另外,还可以消除肠道过多细菌,使继发扩张肠回缩,这样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减少切除结肠之长度.我院从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62例,无手术死亡,亦无严重并发症.本文就术前肠道准备方法,注意事项,术前准备的重要性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建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管理对策

    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来,护理记录是完整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医院都开始重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通过对600份护理记录单的分析,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问题,不利于医院的护理安全.有一部分护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护理管理者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举证意识,严格按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去执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刁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药物流产者实施心理干预

    药物流产术前向孕妇耐心解释药流指征及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腹痛、出血、恶心呕吐、皮疹等,并向其说明药流的优点和不足,以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对药流的不良反应有心理准备.

    作者:陈霞;刘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深静脉置管的运用及护理

    静脉穿刺置管术己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静脉营养疗法、血液标本采集等,还扩展到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其并发症与操作及护理有关.综述了穿刺静脉的解剖特点、佳置管长度以及穿刺点皮肤及导管护理的新进展.

    作者:李志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如何作好护生临床中西医结合带教

    护理学是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护理临床教学足培养护理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教学是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护理实践的媒介.

    作者: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强传染病房护生带教的规范化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各级医院对实习护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护生要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带教老师是护生从单纯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工作过渡的桥梁.但观行的基础护理教材中,传染病护理的知识所占比例很小,护生在传染科的实习时间又不长.因此,护生对传染科的实习不重视.上述种种因素都造成护生传染病护理知识的缺乏.笔者在十几年的临床带教中逐步认识到规范护教管理的重要性,并总结以下几点关于规范化带教的经验:

    作者:李金英;齐德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对新上岗护士督导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上需要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新上岗护士刚从学校走向临床,还缺乏实践知识,加之一部分基层医院对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尚不完善,为了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要求.我们更应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督导,从而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实际工作能力.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9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19例尿道下裂患者阴茎矫形、重建缺损尿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一期带蒂包皮或带蒂阴囊皮瓣成形管状,重建缺损的尿道术前做好会阴部护理及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伤口和各管道的护理.结果1例早期并发尿外渗,其余没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使阴茎充分仲直,尿道口接近正常,改善美容,发育恢复正常.结论术前、术后会阴部的护理,术后经过细心的观察及做好伤口和管道的护理足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西元;王有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超早期脑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CCI)病人超早期脑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超早期脑亚低温治疗后脑温、颅内压、预后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对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结果脑温、颅内压在使用后有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超早期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人的脑温,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作者:黄世英;陈素君;许素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作者:江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临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定培训计划,举办培训班、规定自学内容、参加学术活动等,对全院护士进行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沟通与交流技巧的培训、传播手段和技巧的培训,使护士学会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必须有明确的问题目标;学会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学会实施计划并加以评价.在规范健康教育程序步骤的同时,注重对护士教育能力、组织能力、传导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的培训.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

    作者:于丽霞;刘建新;李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大家知道,医院是个具有多种潜在危险因素的工作环境,如生物性、感染性、物理性及化学性因素等,而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尤其是临床的医护人员,如2003年的SARS,医护人员的全人口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平均发病率的38倍[1],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已引起医院管理者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现将国内外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冰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病人疼痛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早孕病人在进行人工流产术时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减轻病人对流产术的恐惧、紧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25例需做人工流产术的病人进行分组护理:观察组(65例)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心理干预的病人在人工流产术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病人对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感受,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作者:易美玲;盘周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关节表面置换术骨水泥使用时有创动脉压监测及体会

    关节表面置换术,如:人工全髋置换或人工股骨头置换.常使用骨水泥来塑型固定人工关节.因骨水泥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混合聚变中放出大量的热和能量物质,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有直接抑制作用.

    作者:高彦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32例急性雪卡毒素中毒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

    雪卡毒素是脂溶性神经毒素,是海洋微生物中有毒的双鞭毛藻,依附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小鱼、小虾吃下这些海藻,大鱼又吃小鱼的关系,毒素通过食物链依次上传,人类食用这类珊瑚鱼可引起中毒症状.

    作者:范利好;庞春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ib疫苗预防小儿相关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适龄儿童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以下简称Hib)疫苗,观察免疫效果.方法将我院所辖社区内适龄儿童按自愿的方法分成A、B两组,A组接种Hib疫苗,B组不接种Hib疫苗,然后观察两组的相关疾病发生率.结果550名接种Hib疫苗后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5人,感染发生率为0.9%:1260名未接种Hib疫苗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为197名,感染发生率为15.6%;接种与未接种Hib疫苗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的感染率,经t检验其P值小于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适龄儿童接种Hib疫苗,能有效预防Hib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应大力推广应用Hib疫苗,纳入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从而达到优育的目的.

    作者:罗芬芳;杨桂芬;冯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T导向高频介导热治疗肝癌的护理12例

    对12例采用高频介导热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处理,取得较好的疗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曾志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 注重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患者诊断治疗过程的重要法律依据.为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单的要求,通过检查,对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医疗记录和护理记录时间内容不统一、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进行分析,注重护士医政、法律、法规教育,增强护士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护理记录质量,进一步保证护理安全管理系数.

    作者:李向彩;韩亚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下肢损伤后期足踝部肿胀综合治疗及护理

    人体在受到外来的暴力及劳损等伤害之后,可以引起筋伤,从而使受伤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1].经过急性期的治疗,上述症状大多能缓解,但下肢损伤患者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往往易于重新出现患肢足踝部肿胀,且消退非常缓慢,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近二年来,我科用中药内服、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此类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此综合治疗每10天为1个疗程).

    作者:乐飞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